在中國,最不缺少的矛盾就來自於婆媳之間,可這是為什麽呢?
媽媽三十年前生我的時候,親戚們給送雞蛋做月子,那個年代雞蛋是最有營養的東西了,奶奶總是每天給爺爺煮兩個吃,然後跟姥姥哭窮,說雞蛋都給媽媽吃了又不夠了。
媽媽住的小屋裏門口那總是漏風,燒炕的煤總是壹到半夜就沒了,早晨起來屋子裏都是涼氣,後來聽媽媽講,奶奶這麽做是因為我是個女孩。
李姐,結婚二十三年,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已經22,小兒子三歲。她說,生老大的時候,在婆家坐月子,婆婆不會做飯,做的湯特別難喝,除了湯以外,就是米飯加上幾個幹巴巴的炒菜。她沒胃口,婆婆卻總說,多吃點,多吃點我孫女才有奶吃,省錢還方便。她很不高興,就知道心疼孫女,就知道省錢,可是從來都沒有人考慮到她的感受。
雪姐,結婚4年,兒子三歲,自小家裏經濟條件不錯。生孩子的時候由於跟婆婆產生矛盾,心情不好,得了乳腺炎,醫生開藥說止疼,但是能不吃就不吃,對孩子不好。她疼了壹天,自己媽媽來看她,問她怎麽不吃藥,她說,沒人給我拿藥吃,包括孩子爸爸。孩子姥姥氣不過,拿來藥就給她吃了,當著她婆婆面說"我閨女疼成這樣,妳們就知道讓她給孩子餵奶,餵不餵奶能怎麽樣,又不是喝不起奶粉,哪個喝奶粉的孩子不是壹樣長的高高大大的,今天她要是疼出病來,孩子別說喝奶了,孩子媽都沒有了。"婆婆再不敢說話。
婆婆問雪姐想吃什麽,雪姐跟婆婆說要吃海參鮑魚,第二天壹早,雪姐的爸爸就拿著剛從市場買來的新鮮貨到她婆婆家做給她吃,沒曾想她婆婆說了壹句"真吃啊,我以為開玩笑呢。"就這壹句話估計雪姐這輩子都忘不掉。
自己生孩子的時候,臍帶繞頸兩周,過了預產期,胎心監護還不好,正在糾結要不要刨腹產的時候,公婆來看我,婆婆竟然說最好是先進產道受到擠壓然後再從肚子裏把孩子取出來,這樣孩子既聰明又安全。我還沒生氣的時候,壹旁值班的小護士急眼了,劈頭蓋臉的給婆婆批評了壹頓"這是得多無知,妳知道那種情況有多危險嗎?整不好,孩子就沒了"婆婆不敢再說話了。
無論是九十年代,還是二十壹世紀初,甚至現在,奇葩的婆婆總是有***性的。不能說所有的婆婆都不好,只能說有壹部分婆婆她們的思維實在奇怪,自己也做過兒媳婦,按說應該能夠理解,怎麽就會出現"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局面呢。只能說這些婆婆不是大腦思維跟不上就是不會說話,壹樣話百樣說,偏偏她們就能說出最傷人的那種。
這種奇妙的關系在中國持續了幾千年,並且依然在延續下去,也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婚齡越來越大有著很大的改善趨勢。矛盾也大多出現在生孩子之後。
希望自己能越來越進步,多關註關註自己,未來成為婆婆那天少給媳婦找麻煩,減少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