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祭竈的祭竈內容

祭竈的祭竈內容

竈王爺自上壹年的除夕以來就壹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壹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竈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壹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竈神的儀式稱為“送竈”或“辭竈”。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的匯報,再將這壹家在新的壹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竈王爺之手。因此,對壹家人來說,竈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流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請竈君吃吃喝喝,賄賂竈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竈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祭竈的時間各地不壹,北方為臘月二十三,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漢族民間還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舉行祭祀。

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壹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竈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竈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壹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壹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竈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竈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竈時,祭竈人跪在竈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竈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 “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裏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竈人高喊壹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 撲楞有聲,說明竈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竈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竈糖和火燒等祭竈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送竈,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壹家人先到竈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竈壁神龕中的竈王爺敬香,並供上祭竈果。祭竈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裏都是又甜又粘。供畢,將貼了壹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竈君”神像與紙紮的馬壹起燒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壹家平安,“竈君封位口,四季無災愁”。祭竈果則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竈果,腳骨健健過”。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竈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竈君神像貼到竈臺上。因竈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竈君降吉祥於全家人。

送竈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竈君歌,跳送竈君舞,名為“送竈神”,以此換取食物。 小年是漢族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這壹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壹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糖瓜)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

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壹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壹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裏第壹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壹般壹個村莊只有壹個面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壹個爐竈。

由於每家都有爐竈,所以由此產生壹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壹位監督員-竈神(司命竈君、竈君、竈王爺、竈王),以監督考察這壹家壹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壹天,竈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玉皇大帝根據匯報來決定下壹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竈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竈節這壹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竈神上天的節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於壹般每家在竈臺附近貼有竈神畫像,有時還有竈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壹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竈神紮壹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壹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壹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竈。新年後再買壹幅新畫像,將竈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竈神的監督,壹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壹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竈節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壹種反映,表現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作糖瓜、祭竈是這壹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松。 全家老幼便壹起享用祭竈糖、餅和***進晚餐。進晚餐多用面條等素食,不食葷腥,講究吃得越多越好,稱“填倉”。

年關

中國成立以前,祭竈節後也是貧苦人家難過的日子,稱作“年關”,地主多派人到窮人家討債要帳。難以還債者只好躲出去,“躲年關”,年三十貼了對子後再回家,俗有“年三十兒貼花門”之後外人便不可進家的規矩,稱“要命的祭竈,救命的春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漢族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谷豐登 ,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壹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擡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壹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漢族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幹凈,不留壹點汙穢。漢族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壹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壹, 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橫批:壹家之主

二, 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回宮降吉祥。橫批: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