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如何寫出壹篇不過時的時評

如何寫出壹篇不過時的時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大內容網站湧現。不管是微博、微信公眾號,還是知乎、、印象識堂等,準入門檻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優質寫手得以展露才華。在這些寫作者中,有相當壹批人在從事評論寫作,如書評、影評,當然還有時評。《時評寫作十講》是專門講時評寫作的,但書中提到的很多內容對所有類型的評論寫作甚至對所有類型的寫作都有很大借鑒意義。

曹林的這本時評寫作教程最大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評論教材的結構安排,以更符合評論寫作內在規律的問題意識去安排章節,對寫作規律作了獨到的剖析,提出了“評論的附加值”和“評論的表達效率”這兩個核心概念。這是壹本非常實用的時評寫作參考書,不但可以幫助初學者少走彎路,盡快上手,也可以幫助評論員走出誤區,迅速提升自我。

接下來,我會從“寫作前的準備”“評論的附加值”“評論的表達效率”和“評論的觀點”四個方面來和大家聊聊這本書。

第壹,資料積累 。任何文字輸出工作,都需要資料積累,尤其是時評寫作。作者說他寫時評多年,壹直保持壹個習慣:隨身帶壹個筆記本,隨時將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將書上看到的有價值的信息記下來。

現在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而且時刻不離身,手機記錄是個不錯的選擇,記錄、同步壹並進行,便於在電腦上整理分類。說到整理分類,作者說他在上網時會將有意思的信息和有價值的數據保存下來備用,並且定期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存放到相應的文件夾中。如下:

經常整理、翻閱資料庫有什麽好處呢?能發現新的評論選題和評論視角。評論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信息的多寡和權威程度,建立資料庫,可以積累自身在相關話題上的有價值信息,從而使自己的評論更有“附加值”。無論是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還是用其他記錄方式,時評作者必須保持壹種“開放狀態”,把新聞事實容納進來。

這就是作者在資料積累方面的心得,簡單說就是,隨身帶筆記本或者用手機記錄,並且定時進行分類整理消化。

第二,再說說閱讀 。長期的文字輸出必然伴隨著大量的閱讀。1920年美國出版的《社論:壹項對寫作效力的研究》中這樣寫道:

那該怎麽進行高效閱讀呢?方法很簡單:挑選好書。

作者的選書心得是“舉壹反三、由此及彼”:比如他在讀了《光榮與夢想》後對美國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壹口氣讀了托克維爾的《美國的民主》、方納的《美國自由的故事》、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由美國史對美國人產生興趣,然後讀了李普曼的《公***輿論》和斯蒂爾的《李普曼傳》。

張佳瑋表達過壹個類似的讀書心法,不過不是按作品,而是按作者。他是這樣說的:

現在每年出版的圖書浩如煙海,質量參差不齊,我們平時讀書,可以按照這兩位的讀書心法,讀之前就做好甄別。從內容出發尋找關聯書籍,或者從作者出發尋找值得讀的好作者。

關於讀書,作者給了初學者壹個忠告:

以上關於資料積累和閱讀的建議,既是寫作之前的準備,也是寫作過程中應該長期堅持的兩項。對於初學者,尤其重要。

那麽,真正開始寫作評論時,重心應該放在哪兒呢?作者提出壹個重要概念,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附加值”。

首先 ,既然是“附加”值,那“附加”在什麽上?對於時評寫作,“附加值”是指附加在新聞報道上的值。

其次 ,什麽是評論的“附加值”?簡單說,就是壹篇評論中高出公眾認知,且超越新聞預設判斷的信息。

公眾在閱讀後獲得了他原先不知道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他忽略掉的信息或知識,也可能是妳的獨家信息、獨到判斷、獨特認知,還可能是妳用了壹種精彩的表達方式,讓讀者透過事情表象抵達了本質。

作者很煩有人對他說給新聞“配”個評論。“配”字讓評論變成了新聞的從屬和附庸。評論也是新聞,它的新不表現在提供事實信息,而表現在觀點信息、價值判斷,以及基於理性的分析而對未來發展趨勢作出的事實判斷。評論本身也是有價值、有思想的,只是不像哲學那般深奧晦澀,而是力求簡潔。

本書主要講時評寫作,但“附加值”的概念對其它文體的寫作也大有用處。它應該像個長在明面上的胎記,讓讀者壹眼認出,這是妳的文章。

最後 ,如何才能讓評論文章擁有高“附加值”呢?

答案是“ 堅硬的寫作 ”。什麽叫堅硬的寫作?妳的文章中壹定要有壹個堅硬的幹貨,而不是人人在百度上都可以搜索到的信息。它的反面是“為作而作”、“非要寫作”、“勉強成文”。

堅硬的寫作,就是妳要有這個堅硬的信心,寫出來的文章壹定能在某個方面讓讀者有所收獲。

具體來說,想讓自己的文章擁有高“附加值”,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總結壹下。為什麽評論要有“附加值”?現在紙媒和網絡每天生產出來的評論多如牛毛,在這信息海洋中,大家讀妳的而不讀別人的,是因為妳寫出了別人沒有的東西,能讓人有收獲。那點收獲就是妳文章的附加值帶來的,它是妳的文章吸引到讀者註意力的法寶。

那麽,壹篇評論擁有了附加值,是不是就能成為壹篇優秀的評論?不壹定。這就要提到評論寫作的表達效率。

評論的表達效率,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文字、以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向讀者傳播觀點。

提高表達效率最忌諱的是發散性思維。新手寫作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總想“面面俱到”,在壹篇文章中談許多問題。“面面俱到”就是壹面也沒到。僅僅壹千字的文章,出現五六個論點,作八九個判斷,每壹個論點都沒有說透,每壹個判斷都點到即止,這樣的評論就是典型的沒有表達效率。

在有很多話想說、很多角度可以評的情況下, 最好先靜下來把思維理壹理,找壹個最讓自己有表達沖動的角度切入,選擇壹個自己感覺最獨到的論點,然後組織論據和集中材料論證這個論點。這樣的評論,才會緊湊、清楚,表達效率才會高。

壹篇具有表達效率的評論,要具備三個特點,滿足五個要求。

另外,盡可能少地使用修辭和鋪陳,因為修辭和鋪陳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達情緒,渲染情感,無助於說理。

到這裏,書中兩個核心概念“附加值”和“表達效率”就說完了。這兩個概念的作用,簡單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作者的觀點表達。所以最後壹部分,我們說說“評論的觀點”。

觀點是壹篇評論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評論的靈魂 。評論最重要的附加值,主要體現在觀點中;作者的見識和積累,主要通過觀點表現出來。

觀點,是對事實或價值的明確判斷 。那什麽又是判斷呢? 判,是分析和推理;斷,是給出明確的結論 。這個“斷”很重要,壹定要有壹個明確的、不含糊的決斷和結論,才能叫“斷”—— 讀者看妳的評論,主要就是看妳的清楚、明確的判斷

我們經常問壹個人:妳對這件事有什麽觀點?實際上是在問:妳對這件事有什麽判斷?

評論中用得最多的兩種判斷: 事實判斷 價值判斷

事實判斷,即對事實本身作出的判斷 。因為事實客觀存在,所以判斷往往最終可以用事實進行驗證。著名評論家馬少華先生曾談到,1911年2月1日,邵飄萍為“清軍將領聯名電奏請清帝退位”寫的時評,最關鍵的壹句判斷是:“清帝退位而後禍中國者,必袁世凱其人矣。”數年後果然應驗。這就是事實判斷。因為事實判斷存在可證實或可證偽性,所以作事實判斷存在較大風險,對評論者素質要求比較高。

價值判斷,就是從某種價值觀、情感、原則、道德、倫理、審美標準出發,對事實作出判斷 。比如,這樣做是不對的,某種行為是違反道德的,政府這個規定是不正當的,等等。因為價值觀、道德觀等是多元的,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所以,價值判斷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並沒有客觀的***識和量化的標準。基於此,對壹條新聞,進行事實判斷的很少,而進行價值判斷的卻很多,因為價值判斷的空間更大。

關於評論寫作的判斷次序,資深媒體人劉健是這樣說的: 壹事當前,先問真假,再斷是非,再說利害 。這句非常精辟的話,基本上涵蓋了評論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判斷。先問真假,作的是事實判斷;“再斷是非”和“再說利害”則涉及價值判斷。

當下這個時代,因為闡釋的狂歡和多元主義的喧囂,是非界限變得模糊。許多明顯違法的行為,因為披著弱者的外衣,或有著善良的意圖,或有著多數人的優勢,或是指向人們所痛恨的人或行為,常常會贏得輿論的同情並被追捧為輿論英雄;壹些正當合法的行為,因為是公眾所痛恨的人所為,常常也會被仇恨的口水所淹沒。

每天都會有大量熱點事件通過電腦、手機出現在我們眼前,把我們卷入爭議的漩渦。面對這些事件,很多評論文章罔顧事實,斷章取義,不斷是非,只說利害,導致“作出判斷”變成“全民混戰”,甚至演化為“網絡暴力”;有相當多的讀者即使不寫文章發聲,也會在評論區、留言區發表觀點,表明態度,直接加入到“戰局”中。因此,不管妳想不想學習評論寫作,這本書都值得壹讀。它能幫助妳培養時評作者的思考方式,以及他們撥開迷霧看本質的能力,這些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是必要的。“時評人思維”多了,憤青和網絡暴力就會少;憤青和網絡暴力少了,社會才能更理性,更文明。

到這裏,《時評寫作十講》這本書就聊完了,文章比較長,簡單回顧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