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雕塑的語言有哪些?

雕塑的語言有哪些?

雕塑語言的基本內容

雕塑藝術的特點是什麽?凡是造形藝術,它的特點都是綜合性的,不只是壹兩個因素。這裏只說說雕塑藝術的最主要的特點,或雕塑美的特點在什麽地方。

油畫在平面上表現空間、立體、形象,主要用色彩打動人,特別是十九世紀的油畫,那色彩簡直象魔術壹樣。搞造形藝術壹般都有兩個階段:壹開始是用線條、色彩、形體來模仿,再現客觀因素,這是造形的最基本的因素;到第二階段,這些手段已成為思想、感情的體現。這時線條、色彩、形體,已經不僅僅是客觀對象的特點,而且成了壹種韻律、壹種旋律,象交響樂壹樣給人以優雅、熱情、崇高或者瀟灑、沈郁等感覺。舉個例子,線條,開始是事物的輪廓,後來就成了作者自己對事物的情感的表現了,色彩也是這樣。雕塑也是這樣,最簡單的特點它是壹個立體,壹個物體占有壹定空間,這是雕塑的基本概念。但有體積,占有空間不壹定是雕塑藝術,壹定要使體積體現壹定的思想感情才會形成雕塑藝術。搞雕塑的人所體會所感動的是占有壹定空間的體積的變化,對這種東西非常敏感。音樂家對現實的音響要非常敏感。畫家對色彩要高度敏感。雕塑家要對體積和形體變化有高度的敏感,要善於利用和強調體積的組合變化,要強調體積感。羅丹說,雕塑家壹切都要在空間中思考。壹張紙也有壹定體積,有它的長寬高,但它沒有體積感,妳感覺不到它體積的力量。要用體積來說話,就要加強體積感,要使人感覺到它的體積。壹個立方體正面對觀眾,妳只能看到壹個面,而看不到體積,要使大家產生體積感,就要選擇壹個角度,使大家看到三個面,就有體積的感覺了。雕塑家要善於組織體積,使它形成某種力量,某種感覺,某種韻律;要使體積組合得有對比,而且很強烈。他們常說,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就是要使體積有變化。到近代的立體派,將各種三角的、五棱的、圓的、扁的、方的、長的、尖的,配合壹起,形成特殊的韻律。當然從西方傳統來說雕塑離不開人體的表現。近代的雕刻家將人體歸結為各種各樣的、明確的、很有對比的體積加以表現。

羅丹曾對葛賽爾說過“希臘雕塑是四個面,文藝復興的雕塑是兩個面。這個話,是壹個藝術家說明雕塑家的體會時用的壹個例子,不可能包括希臘和文藝復興所有雕塑的特點。古希臘菲迪阿斯雕的雕像是四個面,重心在壹腳,另壹只腳是“稍息”的狀態,兩個膝蓋是壹前壹後,組成壹個面;盆骨轉向相反方向,又是壹個面;胸部又向轉回方向轉動成為壹個面;頭側向另壹方,是第四個面。這樣,表現的是壹種很穩定,很有信心,很舒展,很昂然的感覺。動作的轉折很小,很微妙、很協調,表現希臘黃金時代穩定、含蓄、很有力量、很有信心的情緒。文藝復興是兩個面。米開朗基羅有個雕塑叫《掙紮的奴隸》。米開朗基羅當過衛戌司令,吃了敗仗而逃走,教皇令他限期回來。回來後,教皇命令他為自己修墳墓。教皇是反動勢力,米開朗基羅是市民階級的代表,是革命的,他感到非常屈辱,所以,他所做的裝飾性的雕像充分反映了他的反抗和憤慨情緒。人們說他的作品體現了“巨人的悲劇”。恩格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評價非常高,把他們比作人類歷史上的“巨人”,並說“給現代資產階級統治打下基礎的人物,決不受資產階級的局限①”。米開朗基羅就是這種“巨人”的代表之壹。他是政治活動家,能打仗,又是畫家、詩人,還搞雕塑、建築。《奴隸》的姿勢是這樣的,壹腿挺立,壹腿上擡,形成壹個大面,整個身子劇烈扭轉,形成了另壹個大面(表演),和希臘的四個面完全不同。這裏表現了強烈的扭曲、強烈的掙紮和強烈的對比,和四個面的那種緩慢的、有節奏的、舒展的感覺完全不同,這激烈的扭曲,完全是壹種悲劇性的表達。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雕塑家是如何表達內容、主題的,如何觀察生活的,雕塑美的特點是從什麽地方表現出來的。對希臘藝術,我們可以從阿裏斯托芬的喜劇,從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去體會,可以從瓶畫、彩繪、紅陶、黑陶去評價。對於雕塑則要從體積的變化,面的變化,從人體體積的轉折,轉折的韻律來體會壹種情緒、壹種思想甚至去理解壹個時代的精神。這是很本質、很重要的。這就是雕塑的語言,這才是雕塑家所觀察的和所表現的世界。壹般人對雕塑的特點感覺可能不那麽突出,但在藝術實踐中,就是在中國,這壹點也是非常講究的。如京劇中的將軍出臺亮相,先來個丁字步,然後兩手平舉齊胸來壹個“雲手”的動作,形成十分剽悍、挺拔的體積對比,丁字步從正面看是壹個縱深的面,而“雲手”是向橫寬開展的面。這樣就形成了兩種體積的對比,顯出壹種力量來。在理論上雖然沒有這樣總結,但實際上早就註意了。大家也都覺得這樣好看壹點,有變化壹點,情緒表達得充分壹點,這實際上是壹種雕塑語言。就是說,用體積的對比、轉折、變化來形成壹種韻律,表達壹種特殊的感情。這種雕塑語言,發展到壹定階段,就更加概括了。如果說羅丹還是從人體體積的大的轉折來體會的話,那麽到後來,則把體積的因素孤立起來,強調到絕對的地步,把世界上的壹切形體純粹歸納為明確的幾何體,長的、方的、圓的、扁的等等,雕塑家按他的主觀感覺把它們組合在壹起,形成他自己的情緒、情調和表達方式。這就是塞尚以後的立體主義藝術。英國的雕塑家亨利.摩爾把這種理論高度發展了。他不表現具體形體,而是把大山、大塊的體積、大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組合在壹起,誰也說不上來是人,還是馬、是獸,但它能使人感到諧調,使人感到壹種情緒。現代派的雕塑,是純雕塑的發展,在某種情況下,它也不見得完全不可取,也不見得完全是反動思想的表現。有些藝術家在他對自己的藝術形式、藝術語言長期體會以後,產生了壹種高度的敏感,已經不需要借助文學性、故事性的情節,這種情況搞專業的同誌都有可以體會。我國繪畫發展到揚州八怪,幾筆就能表現那麽瀟灑,那麽冷漠的情緒,不象宋代畫,什麽是山,什麽是樹,描寫得那麽細致,而是只要那麽幾筆就把山和樹的基本韻律表現出來 了。雕塑也有這個情況,只要把基本韻律表現出來就行了,用不著把對象描繪得那麽具體。所以,現代派的雕塑有它合理的壹面。當然,我們的藝術是為人民的,要使大多數人看得懂,但是也不能因為照顧大多數人的欣賞水平就否定它。這好像書法,懂得書法藝術的人不光看文字的內容, 而是看它只要幾筆就能把壹種情感表達出來。不能因此就說它純粹是形式。這裏有個欣賞角度不同的問題。譬如現代派的建築,直線很多,很枯燥,雕塑家就放上壹個變化的三角形的體積,來把直線打破,使人感覺到這個變化,覺得非有這種體積放上去看了才舒服、才有生氣。不是說雕塑發展非得這樣不可,也不是說這就是最好,但我們不能否認這也是雕塑語言的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