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古時候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盍,何不。伐,誇耀。施,表白;勞,功勞。楊伯峻《論語譯註》認為,《淮南子·詮言訓》有“功蓋天下,不施其美”中的“施”,與本章的“施”意義相同,並引《禮記·祭統》註“施猶著也”,即表白的意思。“伐善”、“施勞”都是自誇自己的功勞的意思,《易》有“勞而不伐”句。自己有善行、善舉,不誇張;對人有勞,自己不感到對人有施予。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家的滴水之恩,自己牢記在心;自己對別人做了什麽好事,卻不記在心上。
孔子說:“來,妳們各自說說自己有什麽誌向?”
仲由(子路)總是第壹個發言。
仲由(子路)說:“我啊,如果有車有馬,有衣服,有皮袍子,我就和朋友***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感到可惜、遺憾。”
夫子沒說話。
顏回(子淵)說:“我如果做了善事,我不會到處誇耀;自己給予了別人好處,也不向人表白。”
孔子還沒說話。
仲由(子路)對孔子說:“弟子願意聽聽先生的誌向。”
孔子說:“讓天下的老年人得到安撫,朋友們能夠互相信任,年輕人能夠得到關懷,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了。”
師徒三人的三個誌向,層次越來越高,境界也越來越高。
關於“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敝之而無憾”,錢穆《論語新解》句讀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敝之而無憾”,並且說,“此處誤多壹輕字,當作車馬衣裘”。筆者認為,此處恰多了壹個“衣”字。在《雍也》篇第4章,公西赤(子華)使於齊,孔子說:“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此處“衣”作動詞用,讀yì,“輕裘”則是壹個名詞。古代的服裝,“上曰衣,下曰裳”(《說文解字》)。因此,這壹句話句讀為“願車馬輕裘與朋友***,敝之而無憾”較為合適。如果按照錢穆的說法,參考“乘肥馬,衣輕裘”句式,將上句句讀為“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敝之而無憾”也未嘗不可。
《禮記·坊記》記載孔子的話說:“子雲:‘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意思是,對於父親的誌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乘他的車子,但不可以穿他的衣服。君子這樣做,就是把對父親的孝道擴展到父親的同輩,乃至廣傳天下。為什麽呢?因為即使父親的朋友地位與自己相當,可以乘坐他的車子,因為同乘車子,身體離得較遠,而衣服貼身,不可用。這是以尊父之心待父親之友。
因此,對於車馬、衣服問題,那個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朋友之間可以相互使用車馬衣服,但是與長輩之間,就不能穿長輩的衣服。
孔子壹直強調做人要謙虛,還特別舉了孟之反(《論語·雍也》6.15)作為例子,教育他的學生。仲由(子路)個性張揚,好伐善,而顏回(子淵)則是謙虛的人。
人總是這樣,學問越大,境界越高,越是謙虛。這是壹種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