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傳入英國後,經過很長時間才在英國紮根。英國的第壹部歌劇是普賽爾的《狄多和伊尼阿斯》;它打破了宣敘調和歌曲之間的界限。《乞丐歌劇》的上演,使英國觀眾終於習慣於聽壹種用本國語演唱的舞臺劇。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法國的喜歌劇得到了很大發展。1752年盧騷的獨幕喜歌劇《鄉村蔔者》上演,他用混合曲的方式寫成總譜,把反映十分通俗的浪漫愛情和歌舞雜耍表演的曲調組合在壹起,很有法國風格。爾後這種新的雜燴式喜歌劇便統治了巴黎和其他地區的歌劇舞臺。著名劇作家有蒙西尼、格雷特裏、梅於爾和布瓦埃爾迪厄。法國喜歌劇自布瓦埃爾迪厄後,變得更意大利化,反映出羅西尼的影響。在此時期,意大利歌劇壹度衰落,後因邁爾、羅西尼、董尼才第和貝利尼等有才華的歌劇作曲家創作了壹批有世界聲譽的歌劇作品,如《塞爾維亞的理發師》、《安娜·波蓮》、《海盜》、《清教徒》等而重新受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