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中女子無數,薛寶釵是其中最綺麗最出色的壹個,世人壹說到薛寶釵總是跟“貞淑節烈”這樣的道德名詞聯系到壹起,卻沒有幾個人能夠意識到:薛寶釵其實是紅樓人物中最具矛盾性的壹個。寶釵博學多才,卻不以為榮反以為恥;明明詩才出眾,卻說這是不務正業;雖然是不務正業,卻每每詩社奪冠,實在是個矛盾的女孩子。很多讀者就說了:薛寶釵很虛偽,自己明明滿腹詩書出口成章,卻總是勸別的女孩子不要學習文化知識,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豈不前後矛盾?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產生於明末,但這種思想卻由來已久,宋朝時候便已有雛形。宋代理學提倡“存天理,滅人欲”,尤其對女人,更是高度宣傳禁欲理念,原因主要是由於統治階級要加強對民眾的控制所實行的“愚民政策”,而“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 *** 首先推行的“愚女政策”。因為受到了唐代元稹《 鶯鶯傳 》等書的影響,當時統治者稱“女子有才便容易不貞”,待字閨中的少女崔鶯鶯能文能詩,才會跟張生私傳情詩,進而偷期私會,誤了終身。而已經嫁為人婦的唐朝時著名的步非煙,因為與丈夫武公業感情不和,愛上了隔壁的少年書生趙象,兩人壹來壹去,以詩定情,暗中來往了兩年,後被武公業發現,活活打死!武公業也算是維護了封建禮教的尊嚴!所以,世人眼中,知識女性多會有出軌的行徑,作為名門淑女,即便有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也要放棄,只專心於家務工作,以證明自己的貞節淑德。
由於祖上也是愛讀書愛藏書的人家,薛寶釵這樣聰明的女孩子,耳濡目染也必定知識豐富。但在她的內心中,卻覺得自己的博學多才是不恰當的,女孩子作詩填詞難免會“移了性情”,所以才會經常性地勸導其他姐妹要“務正”,多以針線工作為己任。這並非是薛寶釵的虛偽,而是她希望天下的女子都能“從正途”,做社會喜歡的女孩子,無欲無求,這正是薛寶釵被封建社會所同化而造成的。其實,即便是古代聖賢,也同樣承認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只要懂得正確的需求和適當的節制,便不會在欲望中迷失自我。儒家宣揚適當節欲,而不是禁欲的思想,荀子說:“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 禮記曲禮 》中講:“欲不可從(縱),樂不可極”。可見,宋代的理學實際上背離了人性本我,深受此學說影響的薛寶釵自然要時時刻刻在自律中艱難度日,絲毫沒有享受到壹個女孩子青春時代的快樂!
雖然薛寶釵的思想和作風引得賈府上上下下贊賞有加。但也有例外,寶釵的魅力沒有同化到的第壹人便是賈母。薛寶釵不討賈母的喜歡,就如同林黛玉不討王夫人的歡心壹樣,既是血緣親屬的原因,更是雙方性格的不相投。從書中可以看出,雖然社會流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統治思想,但賈府中備受老祖宗寵愛的女孩子卻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從元春到惜春,個個身懷絕技,而親戚家的女孩子黛玉、湘雲更是了不起的女詩人。從賈母對這些女孩子的疼愛程度可以看出:這位老太太不迂腐,並非事事遵循社會正統思想,反而把女孩子的才華當成是家庭教育良好的表現。
然而,四大家族的另外壹家——王家,卻極為不重視女兒的教育,王夫人為人愚頑、重德輕才,不欣賞才華型的女孩子,她的侄女王熙鳳身為豪門小姐甚至大字不識壹個,而薛寶釵雖有滿腹才華,卻日日懺悔,宣揚“女子讀書無用論”,實在煞風景得很!另外,賈母亦是喜歡風光熱鬧之人,可王夫人偏偏愛好清靜,這壹點,她的外甥女寶釵比她有過之而無不及。兒媳婦既然已經不合自己的心意了,如何還能讓孫子再娶個更不合自己心意的孫媳婦呢?說到這裏,讀者會說了,文中不是說,黛玉喜散不喜聚嗎?理應林黛玉比薛寶釵更愛清靜才對啊。但事實並非如此。
林黛玉喜散,是出於害怕散場的感傷,若能長聚,則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大觀園中每有活動,首當其沖的參與者或是組織者便是林黛玉,她的組織才能,在文中是不次於探春的。探春組建了大觀園中的第壹個民間社團“海棠詩社”,黛玉不僅大力支持,還建議每人起個稱號,大張旗鼓幹起來,頗有領袖氣度。後來“海棠社”疏於組織,眾人漸漸把做詩的心思淡了,這個社團眼看要散架子,此時又是林黛玉重組班子,改名“桃花社”,自任社主,成了這個社團的第二任領導。這種積極參與組織活動的行為,在薛寶釵身上則幾乎絕跡,寶釵即便參與,也是礙於面子的被動加入。
這還只是做詩壹件事情,書中另有很多文字可以看出寶釵的懶於“交際應酬”,元春的平安醮,賈府上下人人爭著出府看戲,樂不可支,又唯獨寶釵不想去,認為“沒意思”,真是迎頭壹盆冷水,無趣得很!這樣的性格,不光跟賈母,跟園中其他人也是大相徑庭的。寶釵實在不像個青春少女,壹點玩心都沒有,太缺乏朝氣,讓人看著就提不起精神。所以,賈母無論如何不可能喜歡寶釵。這並不單純是血緣的關系,寶釵的堂妹寶琴壹來賈府,不就立刻受到了賈母的極度寵愛嗎?睡覺都要摟在懷裏,連黛玉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顯而易見,賈母並非是那種小肚雞腸“唯親主義”的老太婆,她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是有原因的。另外,再來說說賈母和寶釵兩個人審美觀的不同。
賈府上下人人壹雙富貴眼睛,賈母也不可能例外。但相對於他人,賈母顯然更有涵養和氣度。其實,賈母自然知道薛家已漸敗落的家庭經濟狀況。這不用說,日子久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薛寶釵雖是壹味務實,可壹個少年女孩兒的節儉卻偏偏不討賈母的歡心。賈母是壹路富貴走過來的,愛好物質享受,喜歡奢靡的生活,當然看不慣薛氏母女克己節儉的做派。在第四十回中,賈母帶領劉姥姥等壹行人遊園到蘅蕪院時,有這樣的描寫:
賈母因見岸上的清廈曠朗,便問“這是妳薛姑娘的屋子不是?”眾人道:“是。”賈母忙命攏岸,順著雲步石梯上去,壹同進了蘅蕪苑,只覺異香撲鼻。那些青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都結了實,似珊瑚豆子壹般,累垂可愛。及進了房屋,雪洞壹般,壹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壹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賈母嘆道:“這孩子太老實了。妳沒有陳設,何妨和妳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論,也沒想到,妳們的東西自然在家裏,沒帶了來。”說著,命鴛鴦去取些古董來,又嗔著鳳姐兒:“不送些玩器來與妳妹妹,這樣小器。”王夫人、鳳姐兒等都笑回說:“他自己不要的。我們原送了來,都退回去了。”薛姨媽也笑說:“他在家裏,也不大弄這些東西的。”賈母搖頭說:“使不得。雖然他省事,倘來壹個親戚,看著不像;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裏這樣素凈也忌諱。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
這壹段中,賈母對於寶釵的批評可謂嚴重:“雖然他省事,倘來壹個親戚,看著不像;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裏這樣素凈也忌諱。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這話裏,已經把批評理由表述得淋漓盡致了:第壹層理由,雖然寶釵自己是樸素簡淡,但萬壹來了親戚,看著不像樣子,不像個貴族小姐住的房子。知道的說是寶釵自己喜歡樸素,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賈府虧待了她們母女。而劉姥姥就是現成的親戚,還是王夫人、薛姨媽娘家的親戚,這個親戚來到了賈府,看到的是壹片錦繡生活,賈母的房間,黛玉的房間,探春的房間,都像仙宮壹樣,可偏偏王家親戚薛寶釵的房間如此寒酸,這不是明顯讓劉姥姥感覺賈府不仁義嗎?有虐待親戚之嫌!賈母帶領劉姥姥來遊園,又主動去寶釵的屋子裏參觀,原本是想跟親戚炫耀的,偏偏碰上了薛寶釵這個不配合的,真是活打嘴了,心裏定然不痛快得很!第二層理由,賈母喜歡奢華享受,中意的女孩子都是那種有才幹會生活懂享受愛打扮的類型,比如黛玉、晴雯。大家都說她們懶,可在賈母眼裏,這正是她們懂得享受的性格,才能稱之為女人,女人就要會享受生活,苦行僧不適合女人去做。賈母對壹天到晚吃齋念佛的王夫人已經不滿意,更別提願意過簡樸日子的薛寶釵了。
以此可見,賈母跟薛氏母女的關系只是客氣而已。從來只見賈母稱呼眾女孩子“某某丫頭”,只有對寶釵稱呼過“薛姑娘”,客氣但是疏遠。寶釵居所,賈母必定極少光顧,如果早點光顧,也就不會有這壹回書了,賈母就更加不會有這壹次在劉姥姥面前“丟臉”的尷尬了。這壹段中的賈母言行看似平淡,實際已經生氣到了極點。壹路張牙舞爪的劉姥姥至此鴉雀無聲,是她懂得察言觀色,明白自己最好還是“閉嘴”為妙!
每次讀到有關薛寶釵的段落,總會令讀者不由得想到中國歷史上那個著名的女人——班昭。班昭出身世家,兄妹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大哥班固是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是《 漢書 》的主要作者;二哥班超投筆從戎,兩番出使西域,是鋪下“絲綢之路”的千古功臣。即便兩位兄長如此出色,身為妹妹的班昭仍是與他們不相上下。班昭十四歲嫁給了曹世叔為妻,沒多久便喪夫成了寡婦。在幫助大哥班固編修《 漢書 》時大展才華,被漢和帝所賞識,於是召她入宮,為後宮的嬪妃講課,傳授儒家文化。70歲時,班昭完成了《 女誡 》,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篇,壹時風靡全國。其所倡導的“三從四德”,“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等思想影響了中國婦女近兩千年。在當時社會,統治階級雖然對女子有很多的行為戒律,但對女性的思想控制方面,《 女誡 》是最徹底的,由於這是女性自己宣揚的行為準則,更加被統治者利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班昭實在是中國女性的千古罪人!
《 紅樓夢 》中的薛寶釵便是壹個班昭似的人物,論才學論能力,樣樣強過男人,卻仍然極力宣揚“女人比男人卑微”的思想。當然,妳不能懷疑薛寶釵的真誠,就如同不能夠懷疑班昭創作《 女誡 》的出發點壹樣,她們不是生來就想害人的人,而只是壹個受害者,比其他女人尤甚,別的女人腦子裏至少還有過平等的幻想,而她們壓根兒就覺得那是罪過,連思想都獻給了社會,可憐!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