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滕州人請進來

滕州人請進來

滕州名人--毛遂

滕州官橋火車站鐵路西約50米處,有壹座盡人皆知的墓葬,這便是毛遂墓。

毛遂,戰國薛國人(今官橋、張汪壹帶)。年輕時遊於趙國,在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做了個迎來送往,辦點府中瑣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無大事可做,因此出沒有什麽名聲,幾乎不為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企圖吞並趙國。趙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為使臣到楚國去求援,要求與楚國訂"合縱"盟約聯合抗秦,以救趙國之危。

當時"諸候皆畏秦"。楚國能不能發兵來救趙,關系到趙國的生死存亡。於是平原君決心在自己的門客中選20名文武雙全者同去楚國搬救兵。他們打算先用好言說楚王,若此計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發兵救趙。可是平原君在門客中挑來挑去只選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適人選了。正當平原君為差壹人發愁時,毛遂站起來說:"現在僅差壹人不能成行,就請算我壹個,帶我去吧。"平原君認為毛遂無出眾之處,不想讓他跟隨前往。毛遂再三請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說:"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余。"平原君又問:"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裏壹樣,鋒利的錐尖立刻會露出來。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有余,都沒有人提起過妳,我也沒有聽說過妳有什麽大本領,還是留下來吧。"毛遂說:"我便是大王所說的尖利之錐,今天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裏,方能脫穎而出,展露鋒芒。"平原君勉強答應了。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並不介意,跟著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說明了合縱抗秦的利害關系。楚王害怕秦國,不肯出兵。談判進行了大半天,毫無結果。這時毛遂握寶劍,走到楚王面前說:"合縱結盟兩句話就可以決定的事,如今妳們談了大半天,還不能拿定主意,是什麽道理?"楚王見上來說話的人這樣沒有禮貌,問平原君:"他上什麽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門客"。楚王對毛遂厲聲說到:"我與妳主人說話,哪裏容得妳上來放肆!還不趕快退下。"毛遂不僅沒有退下,反而又持劍走近幾步說到:"大王,妳之所以這樣呵斥我,無非是憑借楚國強大的軍隊。但在這幾步之內,妳的性命卻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公在這裏妳這樣無禮,是何道理?而且我聽說商湯王開始也只有七八十裏的地盤,後來得到了天下。周文王也不過有百裏之壤,卻能使眾諸侯向他稱臣,難道他們靠的是兵多地廣嗎。主要是根據時局而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罷了。如今楚國方圓五千余裏,精兵良將上百萬,這都是妳成就霸業的資本。這樣強大的楚國,天下又有誰能阻擋得了呢?然而,秦將白起不過是個無能小輩,率兵不足十萬,與楚國交戰,壹戰就占領了楚國國都,再戰就火燒了楚王的祖墳,三戰就能滅亡楚國,殺了君王的先人。這百世之仇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妳不覺得可悲嗎?合縱抗秦是為了妳們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毛遂的話擊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劍相威脅,大義之下,楚王考慮到本國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終於同意與趙國合縱抗秦,訂立了盟約。

平原君壹行返回趙國,楚王派兵救趙,這時魏國的援軍也已到達,三國軍隊內外夾攻,秦軍腹背受敵,大敗而去,解除了趙國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對毛遂說:"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數百,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以前不了解先生的才能,差點埋沒了人才。這次去楚國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而使趙國重於九鼎,達成合縱抗秦救趙之約,真是奇才。對當刮目相看。"於是將毛遂視為上賓。

從此以後,毛遂的名聲大振,他的聰明才智被大家稱贊。這種在別人不了解自己才能的情況下,敢於推薦自己,承擔重任的行為演化成"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兩個成語,毛遂勇於自薦的精神也被人們傳為佳話。

孟嘗君是薛國(今官橋、張汪鎮壹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後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餵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誌,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後,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後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余眾。

孟嘗君食客三千,其中魚龍混雜,人品各異,亦有成大器謀大事者如蘇代、馮 等,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匡扶國家,以豐功偉績名載史冊。

楊斯德少將

賀敬之 1924年11月5日生於山東嶧縣(今棗莊)壹個貧農家庭。1938年流亡到湖北、四川。1939年(1

5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40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文學學院學習、工作。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收入了後來出版的《並沒有冬天》、《鄉村的夜》等詩集中。1943年後寫了《南泥灣》、《翻身道情》、《七支花》等歌詞和《栽樹》、《周子山》(與人合作)等秧歌歌劇。1945年與丁毅等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出版了《笑》、《朝陽花開》等詩集及秧歌劇《秦洛正》等。

1949年到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1956年至1965年,寫了《回延安》、《放聲唱歌》、《桂林山水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長詩。“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幫”迫害,被剝奪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1976年10月,發表長詩《中國的十月》。1977年發表長詩《八壹之歌》。1984年出版《賀敬之詩選》,1986年出版《賀敬之文藝論集》。1996年出版《賀敬之詩書集》。1978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起任中宣部副部長。1982--1987年當選中***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7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989年任文化部黨組書記、代部長,魯迅文學院院長,1992年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壹次又壹次的試驗,終於試制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壹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壹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壹書。墨子是壹位學貫文理、註重實踐、百科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壹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壹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壹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壹。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壹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裏,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