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校長給我發釘釘說上課的事宜,我每次回復後李校長總會用“謝謝”再回復我。簡簡單單兩個字,李校長壹次又壹次的用,就是這樣謙虛真誠的校長,讓我欽佩和無法言喻的感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為人處事應該怎麽做。
? 李校長發過來有ppt、教案和視頻,打開教案足足六頁,這個是花費兩三個小時看第壹次上課實錄後,基於學情的掌握,進行二次備課,基於學習目的導出最佳問題,預設多種可能情況,這樣的課堂,就不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而是高效率的好課堂。從二次備課中,我能看出來李校長壹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責任感和情懷感。 他這不是向我們壹線教師詮釋壹種認真,壹種專業嗎? (盡管是不教課好多年的語文老師)這不就是工匠精神嗎?做事不將就,品質要講究,有時候還需要壹點點倔強。這不是作為壹線教師的我應該學習的嗎?
? 周五第二節還沒有上課,同學們早早的做好課前準備,等待著神秘大咖來我們班上課,這時李校長拿著本子和筆從後門進來,看見的同學露出笑臉,應該猜到是李校長來講課了吧,可是李校長進門後就坐到最後聽課的小凳子上裝作要聽課,個別同學瞬間像泄氣的氣球。坐了壹會後,李校長起身走到講臺上,問同學們:“知道今天的神秘嘉賓是誰麽?”“不知道”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李校長妳是不是調皮了,同學們的小心臟被折騰的不輕 。這正是同學們喜歡的李校長地方,時不時給同學們意外的小驚喜。
? “同學們,今天有神秘嘉賓要來上課,神秘是什麽意思呢?”隨著這個問題,這節課就正式開始了。李校長讓同學們拿出來準備好的人民幣摸摸、看看,能有什麽新發現?同學們的回答李校長都預設到了。李校長拋出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觀察壹下人民幣的面值有什麽不同?”這次問題更詳細,同學們就去關註上面的數字有什麽不同。最終得出它們的面值都是由1.2.5這個數字組成的。
當王汐聞說到沒3元時,李校長很自然的問道:“還沒有哪些面值?”“還沒有4元.6元.7元.8元.9元”同學們說出後,李校長再次的問:“為什麽沒有3.4.6.7.8.9這些數呢,把他們全部印出來不是挺好麽?需要幾元拿幾元?”李校長讓大家拿出來黑板,讓同學討論只用1.2.5來組成相加等於6.7.8.9的算式有哪些?經過激烈的討論,第壹小組代表來講臺分享並得出1.2.5可以組成其他任意數的結論,把這節課推上高潮。
李校長又告訴同學們:在1—9這幾個數字中,有重要數和非重要數之分。1、2、5是重要數,其它幾個數字是非重要數。幾個重要數經過最少次數的組合,就能得到非重要數。李校長又讓同學們欣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面值,同時告訴同學們:“世界各國的貨幣面值都是以1、2、5為主,因為貨幣面額配置是追尋使用最少的面額品種可以相互配比最多的面額,數字1、2、5就滿足這樣的要求。”最後給同學出示了壹個生活問題。(數學日記:星期天,媽媽做飯,突然發現沒有了醬油,媽媽讓小明去買醬油。超市壹瓶醬油16元,小明給了超市收銀員20元。可是,收銀員問小明是否是能再給1元。小明納悶:收銀員犯糊塗了嗎?我已經給了20元了,為何還再要1元呢?同學們,妳們認為是收銀員犯糊塗了?為什麽?)同學們成功破解出答案,李校長總結出1、2、5數字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 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 這節課就要接近尾聲了,李校長給這節課做了總結後,告訴大家: 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處處留心皆學問,數學就在妳身邊。李校長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
? 下課了,同學們意猶未盡,站起來跑到李校長身邊,有說的有笑的,有拉的還有抱的。前面擠不進去不能吃虧我從後面下手,背背也可以啊!剛要走出班門口,又被三三兩兩的截住了,說說自己的心情,說說自己的收獲……對於同學們來說不止是壹節課,將影響他們壹生並回憶童年值得驕傲的壹件事。很多同學說到:李校長這節課教會了我們認識人民幣的面值都是由1.2.5組成的,因為1.2.5可以組成任何壹個數字。 李校長上課互動很多,我很喜歡,感覺很輕松有趣,很期待李校長可以多來我們班上課,除了數學,還有語文,英語,美術課戲劇課……
李校長不僅給同學們講了壹節課,也是給我們老師上了壹節課,聽完課後老師們也有話想說。
崔瑞芳老師:
1.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選題特別好,人民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特殊商品,必須依托具體實物來開展,課堂上用真實的貨幣學習特別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學生的視野也越來越開闊,假期父母帶著出國旅遊也見識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貨幣,這節課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很受啟發。
2.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的機會,如等於6、等於7、等於8、等於9的學習任務,其實是壹個逆向思維的練習,通過不同形式的面值組合,不斷提高學生對人民幣面值辨認的熟練水平,同時也進壹步滲透了1、2、5面值的重要性。
3.拓展貨幣文化,豐富學生認知,每個國家法定貨幣的設計中都會帶有國家的文化特色。人民幣也不例外,即豐富學生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又增進愛護人民幣的情感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4.引發的思考:隨著目前經濟水平的提高,這些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我就在想,數學上像認識鐘表都有分階段學習的要求,而這個認識人民幣為什麽不在小學中高段加入壹個認識人民幣(二)呢?可以像這節課上講的“人民幣的面值問題”,也可以加入各個國家貨幣的匯率換算等等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真正把真實生活融入到課堂。
陳嬌嬌老師:作為壹個教書十幾年的數學老師,聽完後有種緊迫感;這節課重點突出;孩子們很有成就感;深挖問題的根源,為什麽?解決問題的多樣化,發散思維,壹題多解,為以後高年級學數學墊下鋪墊。
於莉老師:①數學思想的滲透。
本節課通過觀察人民幣的面值,引導學生發現人民幣面值和數組1、2、5有關,探究出1、2、5能夠經過組合,得到任何為我們想要的面值,離校通過反問“為什麽不把3、4、6、7、8、9全部印制出來?”學生的回答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成本高,用著麻煩”等,這個過程中滲透者“優化”的數學思想。
②課堂問題的生成。
李校長在引導學生思考人民幣面值為什麽和數字1、2、5有關時,壹個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因為1,2,5都能被除盡”,這實際上是壹個人民幣的兌換問題,相當於單位轉換。這個課堂生成是預設之外的,但是就問題本身而言是合理的,說明這個孩子是經過思考得出了結論。可見兒童的思考角度是多樣的。
③課堂的總結。
李校長在課堂小結的時候用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處處有數學”這樣壹句話對本節課做了總結。用最通俗的,最耳熟能詳的,或者最貼切的語言進行課堂小結,使數學課不僅僅是壹節單純的數學了,升華了壹些價值性的非知識層面的內容。
④生活中的數學。
本節課是壹節生活中的數學課,學生通過觀察人民幣的面值,到發現面值特點,再到探究面值特點,自然而然,從真實的生活場景入手,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也為我們常規的數學課提供了壹種補位的課程方式。
張姍姍老師:李校長雖然不是數學老師出身,又多年不講課,但是從李校長兩次上課的過程中,卻讓我這個數學老師學到了很多。
①備課感受。
《李校長的第壹節數學課》4000多字的文章,壹氣呵成。因為是自己全程看見的,所以有很多話要說。教案,課件修改數次,上課的人民幣堅持用真錢,就是為了讓同學們有真實的感受。真實的人民幣,讓孩子們更有興趣;壹節數學課對李校長來說挑戰太大,但是他卻壹直在努力。朱琳老師看完《李校長的第壹節數學課》說:看哭了,壹定是李校長的精神感動的。
②上課感受。
? 這是壹節學生舉手率百分之百的數學課,這是壹節像聽爺爺講故事壹樣的數學課,這是壹節帶著1125.6元真實現金走進課堂的數學課……李校長能認出班裏80%以上的學生,特別是韓凱旭課堂生成及時鼓勵: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壹樣重要。韓凱旭非常開心,更自信了,李校長上課是壹種符號和精神,我親眼見證了。
③兩次課的比較
我記得賁友林說過:要敢於與自己同課已構的勇氣!這個勇氣從李校長身上看到了!第二節和第壹節相比上課氛圍不壹樣了,安排的課堂環節也有調整,這是李校長對自己課堂的挑戰,兩次課呈現出不壹樣的課堂的形態。這是作為每位數學老師應該學習的品質。
趙靜主任:課前的學情調查,對於數學名詞的把握,需要思維的討論與發散,形成數學習慣;灌輸式的知識與探索式的知識存在很大的不同; 我們應該從學生角度思考,找到學生喜歡的樣子、喜歡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