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溫泉在陽東縣合山鎮東北約 6公裏的地方,泉眼20多個,水溫72度以上,有多種醫療作用。有關溫泉的傳說很多,這裏挑個說說—— 癩仔是陽江民間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傳說,傳說,癩仔就是“八仙過海”中的那位手執洞簫的大仙韓湘子,只當日偶遊南海,看見漁民因為大霧迷航,有家歸不得,他起了惻忍之心,偷愉收起了三天迷霧,解救海上漁民。此事激怒了玉皇大帝,把他貶謫到凡間受苦。
癩仔出生時,渾身長滿瘡疥,長到五歲時還不會說話,而且瘡疥越長越多,連頭頂都長滿了。父母就把他扔到山邊,不要他。這天,正好北慣某村壹姓林的師公佬(道士)打齋回來,經過這裏,看見癩仔,見他挺可憐的,就把他帶回家。剛回到村口,師公佬看見他的兒子氣喘籲籲地跑回來,說“爹,不好了,咱家那頭母豬死了!”師公佬壹聽很著急,飛也似的往家裏跑。忽聽癩仔開口說:“爹,跑啥,咱家的母豬還未死呢。”師公佬聽了大吃壹驚:怎麽這啞巴還會說話的?回家壹看,那頭母豬果然還口吐白沫,早死了。師公佬沒有好氣的瞪了癩仔壹眼:“沒死?說不定還是妳這喪門星給帶來的晦氣哩!”說著就要把癩仔趕走。癩仔不出聲,走進豬欄,拍拍母豬,口中說了幾句什麽,嘿,那母豬就象剛剛睡醒了壹樣,搖頭擺尾的又去吃潲了。
這下子,師公佬又驚又喜。驚的是啞巴開口,死豬復生,這癩仔壹定不是凡人;喜的是今天路上撿了個非同壹般的兒子,家裏死去的母豬又復生了。 當然,師公佬不知道這個渾身長滿瘡疥的孩子,原是八仙中的韓湘子降生。村裏人見他渾身瘡疥,便叫他癩仔。
傳說這個癩仔確實是個非凡人物。他能叫鯉魚犁田,白鶴插秧,念咒語給人醫病 ……總之很神奇。他牧牛時,帶著壹支洞簫,騎在牛背脊上,邊吹簫邊放牛,悠哉悠哉。村外草地旁邊有壹池熱水,壹年四季熱氣騰騰的,到了草地,癩仔用洞簫劃壹個大圈,牛就在圈裏吃草,從不出圈外。他便跳進熱水池去洗他的瘡疥,牧童都叫那熱水池叫“洗疥池”。
有壹年的農歷七月初三,癩仔放牛回來,路上經過壹座小橋,看見壹個手拄拐杖的白發老翁迎面走過來,癩仔連忙從牛背上下來讓路。老人微笑對他說:“韓湘子呀韓湘子,神仙妳不當當牧子。”癩仔擦擦眼睛細看,知道是北極仙翁超度自己來了,便問:“仙翁,癩仔幾時脫痂回天去?”北極仙翁便說:“村前石狗吐血日,神仙自然超度妳。”說罷化作壹溜青煙去了。
癩仔很高興,回來便和牧牛同伴說:“等到村前的石狗吐鮮血,我就上天去了。” 牧童聽了都笑他是傻瓜、瘋子。癩仔也不管,第二天又是這樣對同伴說。這其中有壹個調皮的小同伴,很會惡作劇,聽癩仔說得多了,趁那天家裏殺豬,從偷了點豬血出來,等到夜裏村裏人都睡著了,他便把豬血塞進村口石狗的嘴巴裏。七月七這天,癩仔起來,放牛出村,看見石狗口吐鮮血,便把牛趕回家,對師公佬說:“爹,今天我不能幫妳放牛了,我要回去了。”師公佬以為癩仔是要回他父母那邊,心想,他父母是哪條村子的呢?便跟著癩仔出去。
癩仔來到往日的“洗疥池”,壹邊洗疥,壹邊把疥痂放在池邊,對師公佬說:“爹,我沒有米飯錢還給妳,就把這個送給妳吧。”師公佬壹聽火了,壹腳把疥痂壹踢——這下子可不得了!眼前壹片金光閃閃!師公佬大吃壹驚,回頭看時,癩仔已經不見了。村裏人這才知道癩仔升仙了!
這以後,村裏人不再把那池熱水叫“洗疥池了”,就叫“熱水”,旁邊的小村也叫“熱水村”。
當日癩仔遇見北極仙翁的那道小橋叫做“遇仙橋”。
村口那對石狗現保存在北山公園裏。
熱水池周圍的那壹片稻田呢,總是結實飽滿,黃金燦燦的,據說是當日癩仔把疥痂撒到那裏去的緣故。
因為癩仔是農歷七月七升仙的,大家都說那是個吉祥的日子,村子附近的人都喜歡在七月七那天合家老小到熱水池沐浴,沾點仙氣好運。因此,民間童謠雲:“六月六,稔子熟;七月七,洗白白……”
總之,癩仔走了,留下許許多多的美麗傳說。這雖是個傳說,但是關於癩子,似乎陽江民間確有其人。清代編寫的《陽江縣誌》卷三十《人物誌》中有載:
林癸午不知何許人,年十余,投陽江北慣都為牧豎。每出牧攜簫管壹,箕踞自適。牛有逸者,取簫劃地,牛不敢逾。暮歸,所吹簫庋(GUI放置、保存)高篁中,篁俯地就庋,若有伺之者。既長,忽習巫求神治病,應口而瘥(CHAI病愈)。河畔壹巨石,狀如犬,每浴必坐嘯其上,或至移日。壹日,謂其徒曰:“余當以來日升矣。”其徒嗤其誑,比往候之,迄不及。人傳與石俱飛。事在萬歷初年。
《陽江縣誌》中記載的林癸午與傳說中的癩仔很是相似,照此看來,癩仔或許真有其人,只不過民間傳說把他神化罷了。不管怎麽樣,從癩仔到熱水中洗疥這事看來,溫泉能夠治療皮膚病這可是古已有之千真萬確的事。 在陽東縣的東湖旅遊區內,有壹棵前幾年出土,兩千多年前的古樟樹。關於這棵古樹,它和附近的陽江溫泉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噢,差不多壹千四百多年前了。那時,我們陽江還是壹片亙古荒原哩。哪,東面是紫蘿山,北面是珠環山,西面是望夫山,三條山脈連綿起伏,壹個馬蹄型把咱們陽江牢牢攏住。南面沒山,卻又是壹望無邊的大海。於是,陽江便成了個三面環山壹面臨海封閉得密密實實的世外桃源,人稱盤古高涼地。陽江東北有條滾滾南流入海的那龍河,兩岸是茂密蔥籠的大森林,都是環抱不過的參天大樹。
河畔兩邊住的是勤勞勇敢的俚族土人,說的方言是俚語。壹個名叫冼聖的族長是當地的大都老,也就是本地的頭頭。冼聖生下壹男壹女,哥哥叫冼挺,妹妹叫冼英。哥哥蠻橫欺人,所恃家大族大,常欺負周圍瑤、僚小族;妹妹賢淑心腸好,認為都是高涼人,應該團結友愛***建家園。兩人爭吵時,父親總向著小女冼英。
有壹天,冼英獨個打獵,來到那龍河下遊壹個叫合山的地方。走呀走,忽然聽見幾聲呻吟聲,冼英大吃壹驚,往前壹看:是個人,是個青年人正持刀與壹只大蟲(老虎)在搏鬥!只見那青年人已精疲力竭節節敗退。而那大蟲卻窮追不舍,怒吼壹聲,撲將上去,要把這青年人當飯吃哩。
冼英叫聲“不好!”,急忙彎弓射箭,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嗖”的壹聲,那大蟲便中箭身亡。原來,冼英那是支救急箭,箭頭浸透了“見血封喉”毒汁。
冼英收弓上前,搬開那大蟲,只見那青年人遍體鱗傷,已經昏迷不省。她急忙摘了把樟樹葉子,揉爛,貼在那青年人鼻子上。不壹會兒,那青年人便悠悠蘇醒過來。他揉揉眼睛,四顧壹望,知道眼前這姑娘便是救命恩人,連忙拱手施禮:“多謝姑娘救命,馮寶這邊有禮了!”
“妳是姓馮的?”冼英壹聽,恕目圓睜,伸手拔刀就要殺過來。
“姑娘且慢!”自稱馮寶的年輕人退後兩步,“我已大病多日,如今又身負重傷,並無還手之力,妳要殺我還不容易?我倒想知道,妳為什麽剛救了我又要殺我?
冼英冷笑說:“還問我呢?妳們做了什麽好事還不知道?聽我哥哥說,近日山外來了許多姓馮的漢人,要來侵占我們俚族家園,捉我們的人當牲口賣哩。是不是?快說!”
馮寶聽了松口氣:“姑娘此言差矣!”然後耐心地把父親馮融這次叫他來找俚族大都老冼聖***議漢俚合作同建南越的事詳細道來,而自己為了完成父命,又是怎樣帶病從羅州出發,走了七天八夜,經歷千辛萬苦才來到這裏的過程說了。完了,又試探著問:“聽說洗家有個姑娘叫冼英的,妳認識嗎?”
冼英壹聽覺得奇怪,問:妳問冼英幹什麽?”
馮寶說“聽說這姑娘壹向主張各民族大團結,不知是不是?若果能找到她,壹同去勸她父親,或者更容易成功。”“我父親從來就贊成大家合作!”冼英聽見馮寶懷疑她父親的誠意,很是生氣,忍不住就反駁馮寶。
馮寶壹聽,驚喜萬分:“啊,這麽說,妳就是冼英姑娘了?”
冼英又喜又羞,說:“幸虧妳還沒有咒罵本姑娘,要不,妳今天就別想走出那龍河畔了。”
兩個年青人很快相識了。冼英壹邊替馮寶敷藥,壹邊聽馮寶講山外的事情。她今天才第壹次知道,山外還有另壹番世界,聽到我們這個國家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朝廷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建美好家園等等新道理,對這位新結識的朋友便增加了幾分敬佩。
兩人越說越投機,不覺日落西山百鳥歸巢。冼英想了想,說:“馮大哥,妳受傷走不動,怎麽辦?要不我在這裏替妳搭個茅棚,等妳養好傷,我再陪妳回家見我爹,好不好?”
馮寶急了:“那怎麽行?我受傷是小事,民族團結是大事,怎麽能因小事誤了大事呢?走吧。”
冼英看馮寶不顧身體以國家利益為重,心裏又增加了幾分敬愛。她攙扶著馮寶,慢慢地邊走邊聊,終於在天黑前回到家。爹爹冼聖見是自己女兒的客人,用了俚族最高規格接待馮寶,又見馮寶高大威猛,談吐不凡,心裏更有幾分喜歡。說到民族團結的事,冼聖更是頻頻點頭,當下裏便答應了俚漢合作的事情。
馮寶在冼家住下來,冼聖問了馮寶的病,知道那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氣候而患的風濕病,便叫女兒天天陪著馮寶,到合山附近的溫泉洗澡。馮寶開始也不以為然,有病不吃藥就靠洗澡能洗好?可是,沒想到過了幾天,自己的風濕病果然壹天天好起來了,便連稱神奇。
半個月後,馮寶見自己的病養好了,父親的囑托也完成了,就要告辭回去復命。冼聖再三留不住,就叫冼英送他上路。
兩人邊走邊說話,不覺又來到當日合山森林的那棵古樟樹下。馮寶說:“冼英姑娘,謝謝妳了,前面的路我會走啦,妳回去吧。”冼英依依不舍:“妳這壹走,什麽時候再見面?”
馮寶壹聽,也感到難舍難分:“妳要什麽時候見我,我就什麽時候來,好嗎?” 冼英高興了,想了想,紅著臉說:“那妳到下個月三月三來吧。”
於是,兩人依依惜別,直到馮寶的身影消失在森林盡頭,冼英才依依不舍獨自回來。
好不容易盼到三月三,那是俚族青年男女談婚的節日。冼英壹大早就梳妝打扮,獨個趕到合山去。還在大老遠的就聽見壹陣歌聲傳來:“ 離妹遠,離妹遠,好似大海隔兩邊。山遙水遠路難走呀,晤知阿妹嫌不嫌?”
冼英壹聽真是馮寶的聲音,甚是高興,急忙回唱:“ 不算遠,不算遠,隔山唱歌傳耳邊。山遙水遠有知音呀,幾多艱難妹無嫌。”
馮寶迎上來,挨近冼英,兩人並肩齊唱:“情意堅,情意堅,三月三咱又見面。有心唱到日頭出呀,有情相戀到百年。”冼英小聲地問:“上次叫妳回家問妳父親的事,怎麽啦?”
馮寶裝作糊塗,明知故問:“什麽事?”
冼英又羞又氣,轉過身:“世上只有藤纏樹,哪見山中樹纏藤?”
馮寶急忙賠笑道:“莫發火,莫發火。妳和我的事,我父親同意啦。”
冼英又羞又喜:“真的?”
馮寶說:“誰騙妳?我父親說,難得有這樣通情達理的媳婦,這是我們馮家的福氣哩。”
冼英跪了下來:“咱們當著這老樟樹發誓好不好?”
馮寶也跪下來,兩人對老樟樹發誓:“樟樹長青,愛情不變。樟樹千年,團結萬年。”
英想了想,虔誠的說:“老樟樹爺爺,明年保佑我們生個胖小子。”
到年底,冼英和馮寶結了婚。這冼英便是後來周恩來總理稱為“幗國第壹英雄”的冼夫人。第二年,馮寶和冼英果然生下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夫妻兩幫他起了個小名叫阿樟,大名叫馮仆。那意思很明白,叫阿樟是紀念老樟樹;叫阿仆就是讓兒子長大了當大眾的仆人。“老樟樹是神聖的定情樹”;“老樟樹有求必應”的消息不脛而走,越傳越遠。於是遠遠近近的男女老少,求婚的,求子的,許福的都來啦。說來也怪,不管是誰,許的什麽願,老樟樹總是有求必應。這下子,世世代代前來古樹前拜祭的人便絡繹不絕。
現在妳到東湖公園看,每天仍有許多男男女女在古樟樹前默默發誓,合影留念。
冼馮聯婚後,代表朝廷的馮家大部隊便開進了漠陽大地。和馮寶壹樣,這些從北方來的士兵都患上了風濕病。冼夫人便帶領他們天天到溫泉洗澡。這些士兵輕的十天,重的壹個月,慢慢的,大家的風濕病都治好了。
從此,陽江溫泉能治好風濕病的消息便傳開來。
而從冼夫人那時起,陽江人都習慣到溫泉洗澡,治療風濕病、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