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資產的稀釋,在壹定程度上算作盜竊,是從窮人那裏盜竊富人。 因為超發貨幣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而是底層被動承擔。教科書不能這麽說。 他們說的是刺激經濟,造福老百姓。 起點是好的,但方法可能有問題,永遠不能相信人是有道德的,因為現在的法幣有明顯的利益群體,那麽肯定會利益群體。
如果超發的貨幣完全均勻並且可預測,那麽超發沒有任何的作用。以前有句話所有人都發錢等於都不發如果在抽象意義上,這句話倒也不算錯,假如所有人的所有財富都按照比例漲了相同的幅度,比如50%,那麽壹切都沒有改變,相當於發行了壹種新的貨幣,面值是原來的1.5倍,原來2塊錢的面包,現在3塊錢,但是原來5000的工資,現在也變成了7500。這樣對生產生活不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刺激,這也就是所謂的貨幣中性J貨幣供給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對於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
這個問題很早就看到了,但是壹直沒有去寫答案是因為我壹開始也在思考應該如何去解釋這個問題。也看了看其他壹些回答,有些說得是不錯的,不過是從經驗性的角度出發來寫,所以我打算從理論的角度試著去解釋下這個問題,包括之前的壹些回答的答案,算是整理壹下我自己的思路,不過如果其他人有好的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告訴我。當然我下面說的都是最簡化版本的,實際的建模。肯定要比下面寫的要復雜的多。
因此,在給定的勞動力供給下,工資的多少由兩個條件決定:在,生產力或技術;? kt,投資於生產的資本。我們先來說說Kt。 之前很多回答說央行放出來的水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全部流入資產價格,或者是因為金融收益率較高,所以資金流向了金融等等。這個道理,就是說 是,理論上央行釋放的超額資金沒有進入生產方程中的kt,或者相對於整個超額貨幣總量,流入量很小,從而導致資本投入到生產中,並且有很大幫助 在提高工資方面。
可以發現,雖然不完全壹致,但起碼有壹些相似的趨勢在。有些人可能會說,央行大放水的時候,的確工資會漲壹些。那我們就要明確實際工資和名義工資。我們平時拿到手的只能叫做名義工資,但他的實際購買能力是與當下經濟的價格水平,也就是通脹,相關的。因此,當妳的名義工資和通脹壹起上升的時候,妳的實際工資可能並沒有上升,甚至因為通脹跑贏名義工資增長率反而下降了,例如現在的美國。更直接地說明這個問題,我把美國剔除通脹因素的實際工資的變化趨勢和美國M2的走勢。
然而,法定貨幣體系的真相很簡單:印錢、發債、膨脹、收債、銷毀。問題在於債務的發行。 國債發行後,大部分多余的現金流向了政府和大型企業的建設。 然後,開始壹層壹層的剝皮。 官員想腐敗,領導人想分紅。 總之,上面的人先受益,現金直接入了他們的腰包。 工薪組下的組,只拿到壹小部分。通貨膨脹還沒有發生,因為現金仍然在富人的口袋裏。 然後他們開始消費,額外的現金慢慢流入市場,通貨膨脹開始。 但是下面的人不能分享多余的現金。
但我個人認為生產力的影響比資本更重要。 生產力的概率非常模糊和寬泛,人們很難量化技術或生產力的水平。 因此,經濟學提出全要素生產率來粗略地描述壹個國家的生產率水平。 技術增長和效率被認為是 TFP 的兩個最大子部分,兩者都與中央銀行沒有太大關系。 直覺上,格羅寧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經濟學家已經開發出壹套衡量主要國家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這也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壹種方法。 我把這種方法下美國剔除通貨膨脹後的全要素生產率紅線和工資中位數藍線的變化趨勢繪制成圖表。
但是現實顯然不完全滿足貨幣中性,至少短期內是這樣的。這個壹方面是手段的限制,沒辦法均勻,另外壹方面也是有意為之,因為恰恰是不均勻,才能讓政策產生真實的經濟效果。首先,流動性釋放之後,並不會壹開始就體現在工資上,而是意味著企業主貸款變得更加容易了。利息更低了。貸款之後企業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裝修店面,擴大規模,還有雇傭新的人手等等真的用在給大家漲工資上的部分是有限的。多雇傭了幾個人,對企業來說是支出的增加,但是這個支出對員工來說並沒有體現為收入的成比例增長。
其次,工資的決定因素很多,工作的可替代性越強,那麽雇員的討價還價能力越弱。對於低技能的工種來說,決定他們工資的往往是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線,而法律是不會隨著央行的政策而靈活變動的,所以即便是央行不斷的釋放流動性,工資也未必會隨著貨幣的超發而上升。因為勞動者之間的競爭,還是會把工資壓在最低工資的水平線上。
其實超發貨幣未必會造成貧富差距--目前歐洲和美國的數據都表明整體的收入差距並沒有因為超發貨幣而增加,這個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盡管超發貨幣確實讓富人更富有了,因為前10%的人因為自己持有的資產增值而財富增加,也增加了前10%和後90%之間的差距,但是後90%之間的差距變少了,因為超發貨幣讓企業進入了擴張,失業的人更少了,勞動力市場競爭減少了,失業的人有工作了,有工作的人工資提升了。
最後,在網絡討論中,往往喜歡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稱為放水當然放水本來也是網絡定義,不能說錯,但是都稱之為放水容易讓沒有受過專業經濟學訓練的人產生混滑,會認為央行釋放流動性和政府大搞基建是同樣性質的事情,但是從上面的討論來看其實是不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