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戲劇目有三類,即傳統劇目、移植劇目和現代劇目。傳統劇目包括源於“摩公”的經咒、古歌、儺儀故事、說說唱唱、民間傳說故事、民間神話故事等所編演的劇目。其代表劇目如《三月三》、《六月六》、《王玉蓮》、《張奉文》、《羅細杏》、《羅赫信》、《三聘村姑》、《人財兩空》、《壹女嫁多夫》、《金貓和寶瓢》、《吹睹嫖遊之害》、《四接親》、《打草鞋》、《王三打鳥》、《馮相寶馬必肖》、《窮姑爺》等。這類劇目的戲話、唱詞均用布依族語言,最具民族特色。
移植劇目大都來源於漢民族歷史故事、唱本,以及其它劇種的移植劇目。代表劇目有《秦香蓮》、《陳世美不認前妻》、《祝英臺》、《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二下南唐》、《楊家將》、《說嶽傳》、《穆桂英》、《樊梨花》、《玉堂春》、《武顯王鬧花燈》、《王祥臥冰》、《董永賣身葬母》等。上述移植劇目經過長時間的藝術實踐,己日趨完善,不論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關糸,都與布依族居住的地域環境和生話習俗有關,因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移植劇目。布依戲除反映布依族英雄鬥爭的內容外,占比重很大的是表現男女爭取婚姻自主追求愛情幸福的內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羅細杏》、《羅赫信》、《紅康金》。
解放後,為了更好地反映社會主義新時代,布依戲觀代代表劇目有《光榮應征》、《只生壹個好》、《計劃生育是國策》、《好媳婦》、《羅細杏》、《金竹情》等。(《羅細杏》是經原貴州省文化局局長蹇先艾參予修改並定名為《趕會》,後參加1984年在省第壹屆工農業余文藝會演時改為《羅細杏》。)現代劇目在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對宣傳***產黨的方針政策、引進科學技術、拓寬鄉民的視野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這類劇目,題材豐富,比喻生動,語言詼諧,人物個性鮮明。它廣泛地涉獵了布依族人民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是非明辨,褒貶公正。塑造了布依族人民理想崇敬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布依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和審美情趣。這些都是布依戲創作的智慧源泉,是布依人民珍貴的文化資源。
上述兩類劇目均用“雙語”演出,如在正戲演出前的“引子”、“定場詩”、“自報家門”等與表現劇中“規定情境”時,均說漢語,而抒情演唱、對話道白、插科打諢,即用布依語。
這種采用“雙語”的表舞演唱並重的藝術形式,逐漸形成其移植戲之固定模式,充分地顯示了在移植戲中濃郁有民族藝術特色和藝術特性。
布依戲受壯劇影響,但壹百多年來經過布依族戲曲藝人的發展創新,唱腔與表演方法已具有布依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布依戲的形式與漢文化的端公戲及苗人跳端公也有關系。漢族跳端公和苗族跳端公都是由歌舞儺儀式演變為儺戲的壹種。儺雖說與原始宗教關系密切,但壹旦成為民間戲劇形式,就有了娛人的目的了,所以表演劇目多從民間說唱本和敘事歌中取材,表演時也分角色,有唱腔,有舞蹈、有音樂伴奏。漢族、苗族跳端公在清乾隆時就很盛行。與苗族雜居壹處的布依族自然而然把它吸收過來變成布依族民間民族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即用布依族的語言、歌舞、音樂、打擊樂跳端公。
80年代中期,林用、坡生有兩個端公班子,他們的表演就屬此類。清代封建統治者在禁端公戲時,也同時禁演由端公戲發展變化而來的布依戲,就是壹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