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壹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家風家訓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風家訓隨筆1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家是最小國,是最能落實並表達禮儀和文化的的地方,而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風家訓更是刻在每壹個中國人的骨子裏,流淌在每壹個華夏兒女的血液裏。於我家而言,壹代壹代的將“百善孝為先”的品格傳承下去就是我們的家風傳承之首要。
孝道應該落實在生活當中。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講祖爺爺的故事,祖爺爺既是壹位教師,也是壹位醫生,還是壹位義商。
他知識淵博,博古通今,尤其愛鉆研醫書,愛書法,所以我的爺爺也寫得壹手好字。祖爺爺壹生豐功偉績,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
祖爺爺既是壹個優秀的人,也是壹個有趣的人,媽媽說在她很小很小的時候,每到夏日的傍晚,她們就會披著夕陽的余輝在日暮的院子裏納涼,而祖爺爺就會給她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祖爺爺的父親是地主,所以_前生活很是闊綽,他的家是壹棟很大的四合院還有小閣樓,每每空下來,祖爺爺都會與他的父母聊天、討論、談心。祖爺爺說:“陪伴是的愛,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應該陪父母慢慢變老”。
如今我也喜歡和父母聊天,談心,向父母分享我的快樂與憂傷,這也許就是“孝道”在我家的傳承吧。
祖奶奶生了七個孩子,我的爺爺排老三,而我的奶奶生了三個孩子,我的媽媽排老二。過去奶奶那壹代,他們都住在壹個大雜院裏,現在,盡管各家分開住了,但每每過年、過節還是會團聚在壹起,爸爸媽媽常帶我回去團聚,晚上習慣性地給爺爺奶奶洗腳,剪指甲,按摩和談心,起初我不理解,如今我倒更願意主動回家去看望我的爺爺奶奶了,弟弟也常這樣做。媽媽曾講過:"世界上最令人欣慰的事就是看見父母的笑容。”奶奶也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如果不把根給滋養好的話,我又怎麽能生根發芽呢?
爺爺雖然不善言辭,但他總是用身體力行來告訴我該怎麽做。他特別尊重自己的父母,即便他們已經過世了,但每年清明節、春節爺爺都會召集家人去掃墓,悼念先祖。我們蔣家的家譜還是爺爺親手撰寫並雕刻的,壹代壹代的傳承,足以見其真誠。
從我們家的每壹位成員身上,我都能體會到優秀家風的氣息,它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的習慣,祖爺爺傳給爺爺,爺爺傳給媽媽,媽媽傳給我,今後我也會堅持下去,傳承家風,這是我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義務。
國是家,家是最小國。中國有千千萬萬的家,千千萬萬的家就有千千萬萬種家風,但它們相依相通,最終匯聚成中國人的華夏國風,所以我們每壹個中華兒女需要傳承的不只是壹種中國人的精神,而更是由五千年的歷史沈澱下來的家風、國風傳承!
家風家訓隨筆2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家風,所謂家風,應該是從層層的家訓中仔細挑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簡擷而成的。良好的家風對於壹個家庭來說是有著重要地位的。
中國則壹直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顧名思義中國想必十分重視家風。據我所知,古時候就已經重視家風。所謂家風,在我看來應包含著正氣的道德品質,良好的禮儀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家風,不正是子子孫孫壹代代傳遞下來的規章嗎?
註重家風是古代文人誌者的做人之根,立家之本,古人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而這裏的齊家不正是指的是持家嗎?持家不正意味著有了良好的家風,來管理家庭嗎?不止古人如此,在《傅雷家書》中記載的不就是生活中小事所挖掘出的做人之道,生活方式,不就是良好的家風嗎?
有人會覺得好的家風只對壹個家庭來說有利,其實不然。好的家風不但對家庭有利,同時也對推進社會的風氣起著積極的作用。對於壹個壹直遵循著良好家教,渲染著良好風氣的人來說,對社會的發展才會有正確的幫助。好的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搖籃,引領著兒童走向正確的道路。
家風是家庭良好的組成單位,家庭又是社會中的個體。家風這壹潤物細無聲的良好的品質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表現。良好的家風是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是中華民族傳承的重要品質。
隨著科技,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社會上也漸漸出現了不良風氣。例如:人性的冷漠,兒女的不忠不孝,夫妻的閃婚閃離不都指出了社會風氣建設的不足,有力地點出了對於建設風氣的重要性。社會的良好風氣如何建設,依靠社會公民的個人素質,而每個社會公民的素質不又來源於家庭的風氣。說到底,良好的家風是構造美好社會之源。
在改革開放,推行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政策中,建設好的家風同樣具有正面意義。好的家風推動著個人的品性,個人的品性結合在壹起構成了完善和諧的社會風氣。好的家風影響甚廣,我們要學會從小事做起,從家庭抓起,讓良好的家風從自身展現讓每個家庭都有好家風,讓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讓家庭之美推進社會風氣的建設,築建社會發展的根本,推進實現中國夢的目標。
家風家訓隨筆3三曹的建安風骨得助於睿智的家風;李清照的清新婉約的詞鋒亦得助於嚴格的家風。由此可知,家風不但有深刻的內涵,亦會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家風是嚴格的,它能助人養成良好的習慣。“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史俱揚。”想必大家對竇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戰亂不斷的五代,壹般的人家可能認為能夠在戰亂中得以生存並衣食無憂便是謝天謝地了。可是他卻不向命運低頭,從小嚴格教育子女,最終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談,更被當時文學大家稱之為“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壹株老,仙桂五枝芳。”經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嚴格的家風,有助於人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風是睿智的,它有助於人取得最後的成功。諸葛亮這壹人物,想必是婦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風光的歷史成就,卻不知其也有著辛酸的發家史。諸葛亮在劉備還未發現他的時候,亦有著數載發奮苦讀,想必壹句“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便是對其家風的詮釋了吧。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想,要是諸葛亮在劉備還未找到其便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貪圖快樂不在苦讀,想必他非但不能成為千古名相,恐怕連衣食也有很大的問題了。
到那時,真會應了他的那句名言“茍求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了吧。也真的會是壹條“臥龍”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風,有助於人取得成功。
家風是深刻的,它有助於培養人的個性品質。壹代詞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風華絕代、才藝過人的外表,卻不知其在小的時候也是壹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過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風的教導和熏陶罷了。相反,如果她沒有以上兩種東西的幫助,可能會還是壹位只知道情愛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風,有助於培養人的個性品質。
現在,換個角度說說自己的家風吧!
我的家風沒有上述名人的,亦沒有他們的意義深刻,而且我也認為自己也不算很優秀。但是我仍然認為家風對我也有很大的影響,這可能就是家風的魅力之壹吧。因為,我的家風很簡單,就是努力為祖國、人民作出屬於自己的貢獻,堂堂正正的做壹個大寫的“人"字。雖然現在自己離這個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我卻在壹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總能實現的,這就是自己對家風的全部理解了。
家風家訓隨筆4“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似乎融到了爺爺奶奶的骨子裏,而他們也靠著這句話闖出了自己的壹片天。也許是經歷過太多的艱苦拼搏,又或是看盡了人情冷暖,吃苦耐勞的品性已經融進了他們這老壹輩人的骨血之中。我的爺爺奶奶格外珍惜現在擁有的小工廠,每日摸黑開工,夜深收工,凡事親力親為,要做到。年輕的媽媽為了照顧我們這壹家老小,也是不辭辛苦:黎明即起,灑掃庭宇,從接送到飲食,及到廠裏大大小小的事······無不讓她馬不停蹄,卻又處理得當。而我的爸爸更是把這種家風傳承到了極致。
不管寒冬酷暑,爸爸都要為廠裏的大小事件奔波勞累,毫無怨言。
我還記得不久前那個驕陽似火的夏日,暑氣騰騰地籠住地面,只有聒噪的蟬鳴伴著壓抑的空氣不斷逃竄。我的爸爸就站在烈日下,手頭壹刻不停地忙碌著,裝袋打包,流暢而自然。汗水打濕了他前額的頭發,潤透了他的每寸肌膚,而他只在工作空余用手胡亂的抹壹把,留下深淺不壹的黑痕。
做了好久,他終於停下來錘錘彎身太久而僵硬的背,順手撈起休息處的礦泉水,仰頭就喝,壹下子就能喝掉半瓶。好不容易休息壹會兒。他又似乎想起了什麽,頭也不回地快速離去,我看著爸爸逐漸變小的背影,突然明白吃苦為何物,壹時征楞,很快走出了空調房。
我窂窂記住吃苦耐勞的家風,在實踐中不斷傳承它。它不僅屬於我家,更是千千萬萬個溫州家庭。十幾年前,假皮鞋事件愈來愈厲害,“中國鞋都”溫州因此元氣大傷,壹時之間無數的廠家名聲掃地直接倒閉,我們溫州的經濟發展也大受打擊。然而我們溫州人並沒有壹蹶不振,為了改變所有人的“溫州印象”,我們通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不斷努力去改善皮鞋的質量。
在這個過程經歷了質疑,有過唏噓,但是我們溫州人無所畏懼,繼續發揚著吃苦耐勞的品性,壹步步慢慢來,終於溫州以“走也去,走進去,走上去”的方針走向了世界。現在提起溫州,首先想到的標簽就是富裕與勤勞,這離不開溫州代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呀。
我為我是溫州人而驕傲、自豪,也更加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負的傳承任務。壹種家風壹座城,壹曲發揚壹首傳承。
家風家訓隨筆5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壹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壹個家嗎?家原本是壹棵參天大樹,是壹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壹。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壹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壹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壹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壹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麽?家教是什麽?”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裏人的壹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壹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壹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鐧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壹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壹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家風家訓隨筆6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禮儀博大精深,為世人驚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也有老師和家長的禮儀教育,他們的言傳身教成就了我們今天對文化和禮儀的傳承。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是每個中國人、每個家庭良好的家規、家訓的傳承。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矩,每個人都是家庭的壹員,遵守家規,遵守國法,傳承文化禮儀。
壹、言傳身教,做好自己。
對於從小在農村裏長大的我來說,禮儀規矩伴隨著我的成長,小時候,父親母親種地總是很忙,平時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壹起,爺爺是村裏生產隊的`老隊長,幹事很有原則和風格,壹直教育我要專註、認真、刻苦、努力等等,記得爺爺說的最多就是“做自己的事,不要左顧右看”,真的很受用。
小時候貪玩心很重,但是爺爺從來不吵我們,而是帶著我們去下地幹活、看著我們玩耍,他雖然嘴上說要我們怎麽怎麽幹活,但是實際上他從來不催促我們,每次他都很專心的幹自己的活,壹直不停歇,我們雖然貪玩,但是還是耐著性子跟著做,慢慢的我們也就學會了爺爺的習慣,專心做完壹件事、做好壹件事,再去考慮其他的事,萬事講究有始有終,不做無頭之事、不丟無尾之業,做好自己。
二、百善孝為先
中國自古以來,孝道被世人尊崇,縱觀歷史上下幾千年,忠和孝是眾多家庭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崇長輩,是自古留下的優良風氣。
在我的家裏,亦是如此,父親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在我的印象裏,父親從未與爺爺頂過嘴、鬧過別扭,壹方面是因為父親尊重爺爺的說法和做法,另壹方面也與爺爺英明果斷、眼光獨到、考慮事情比較周到等等優點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家裏有個習慣,不管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每頓飯大家都是在壹起吃,但是不論哪次吃飯,人不到齊是不會開飯的,而且盛飯的時候,第壹碗飯只能是爺爺的,這是家人的相互尊重,也是我們感受家庭教育的開始。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壹起忙碌,我和弟弟撐桌子,父親、母親盛飯,然後我們姐弟三人去端飯,每次吃完飯由我們姐弟三人收拾,最後奶奶洗碗,我們去上學,父親母親爺爺下地幹活,每天都是這麽溫馨和睦。
小時候,家裏比較窮,很少吃肉或者吃水果,記得有壹次,父親從北京打工回來,帶了壹只烤鴨,兩個菠蘿。我和弟弟看著吃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父親打開烤鴨的時候,我和弟弟壹直在商量,壹人壹個鴨腿,但是父親並沒有給我們拿鴨腿的機會,他先挑了最好的壹塊肉和壹個鴨腿給了爺爺,然後把另壹只鴨腿給了奶奶,奶奶沒吃又給了母親,我和姐姐、弟弟看著,哇哇的哭了起來,爺爺和母親要把鴨腿給我們,當時被父親阻止了,父親說:好的東西要先給長輩,孔融讓梨的故事妳們忘了麽?我和弟弟盡管點頭,但還是壹直哭,雖然最後兩個鴨腿還是被我們給吃了,但是從這個小事我們可以看出父親的心理,骨子裏的孝比表面的孝要難能可貴,那是父親的第壹反應也是第壹考慮,我自認做不到父親那樣,現在時不時還跟父親拌嘴,想想真的慚愧。
父親對爺爺的尊敬壹句兩句是說不完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很多,每次家裏幹活,父親總是挑最難的,最累的,讓爺爺只是打打助手,比如家裏的旱廁每到清理時候,總是父親壹擔壹擔進行清理;每次春種,忙到晚上才回的只是父親,他從不讓爺爺太累;收麥時候,每次拉回家,總是父親壹袋壹袋扛進屋;每次中午打場的時候,也總是父親中午在碾場,他總讓爺爺回去午休。類似的事情真的舉不勝舉,但是每次父親在忙的時候,最牽掛父親的還是爺爺。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這壹點在父親和爺爺身上解釋的淋漓盡致,也對我門的成長和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
爺爺去世的時候,父親還在南方打工,得到消息,他立馬連夜趕火車回家,壹天壹夜沒有吃飯沒有喝水,到家後,能看到父親那明顯紅腫的雙眼,大包小包的行李,父親在院子裏扔下所有東西,跑進堂屋跪在爺爺棺前嚎啕大哭,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是堅強的,所有重活累活都是他壹人扛起來,所有的重擔都不曾低頭服輸,但是那天父親哭的像個孩子。在他的眼裏,爺爺奶奶以及我們是他的牽掛和信念,像大多數父親壹樣,給家人壹個好的生活條件是他最大的心願。那天父親跪在爺爺棺前久久沒有站起,任誰都拉不起來,最後父親艱難站起來,走進奶奶屋裏,又跪在奶奶床前磕頭,奶奶伸手壹直抹眼淚,拍拍父親的肩膀,沒有說話。父親先是責怪自己,假如在家也許爺爺的病就可以及時得到治療,隨後說了讓我壹輩子都無法釋懷的話,他說:父母在,不遠遊。是的,任何時候,家人永遠是最大的牽掛,父親說到也做到了,從那時起壹直到三年後奶奶去世,父親再也沒有出過遠門,為奶奶盡孝,也彌補了對爺爺去世的愧疚。
三、學著去做,相信自己
在我的家裏,從小爺爺就教育我們要多動手,主動去幹活,鼓勵我們去做壹些我們力所能及或者跟著他們幹農活,而且不顧慮我們會不會犯錯,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啥也不讓做,最終啥也不會做。是的,爺爺說的對,要敢於嘗試,主動做事,才回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家人吃飯總在壹起,每次端飯,其實奶奶都是很擔心的,比如碗太燙了、廚房路不好走啥的,總是不放心,而父親和爺爺不壹樣,他們鼓勵我們去端飯,並且告訴我們不要怕,相信妳可以的,但是擔心的事還是發生過,有次姐姐端碗的時候轉身碰到墻上,掉地上摔碎了,當時在正月裏,是不能破碗的,當時姐姐也被燙著裏,壹直哭,爺爺壹直勸她:沒事的,破了壹個碗而已,奶奶是壹直埋怨爺爺讓我們幹活,但是爺爺總是笑笑說:幹了以後才會幹,出錯了以後才會更小心。母親拉著姐姐去換衣服洗手,吃完飯爺爺就去集市又買了壹個碗回來。
小時候碾場都是用拖拉機,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會開拖拉機,這要得益於父親和爺爺的鼓勵,他們總是讓嘗試,我開始學開拖拉機的時候,父親就坐在車上看著,當時腳都夠不著離合器,都是站著開車,現在想想是比較危險的,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是肯定不會讓去學的,但是當時就是那麽壹點點學會了,當時會開拖拉機我覺得相當自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自信心得到相當的滿足,做其他的事也自信滿滿。
上學時候,老師和父母也教了我們很多道理,比如: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不可無故拖延;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或者成績差的同學;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壹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幫助過的人,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壹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憎恨虛偽、醜惡的不良現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等等。雖然知識和禮儀壹起學習,很多道理都在書本知識裏有學到,但是沒有在現實生活中來的實在和有意義。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爺爺和父親是言傳身教的例子,平時話語不多,但是道理卻很多。比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內外親族,無論尊長同列,皆當以禮接之。毋得簡傲笑謔,不恭不敬;交友,所以輔德也。須親直諒、多聞者,遠便僻、柔佞者等等。這些書本上的道理爺爺肯定是不理解都是啥意思,但是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行動詮釋裏這些語句的意思,讓我受益終身。
無規矩不成方圓,生活裏,人生哲理很多,但是能詮釋的人卻很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進行的,好的家風能使孩子鍛煉為人處世的良好態度,好的家規能使孩子養成拼搏進取的堅強信念,處變不亂,臨事不慌,端莊正直,刻苦圖強,是每個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