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餃子的人生哲理如下:
1、人生就像餃子,在鍋裏各種翻滾,才能成熟。
2、鍋裏的水就像人的心胸,足夠寬廣,才能放得下事。
3、面對困難,妳離它越遠他就越嘲笑妳,當妳直面他時,他反而不敢動彈。
4、我們總因害怕而加快速度,越急越錯,不如讓子彈飛壹會兒。
5、做事不能壹直加壓,要輕重有度,舒緩有節才能把事做好。
餃子(Dumpling),初名餛飩,又有角子、角兒、匾食、扁食、牢丸、粉角、餃餌、水餃餌、水點心、水餃子、餃兒等多種稱呼。餃子的烹飪方法多樣,有煮、蒸、煎、烤等。自宋代開始,有了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自明朝以來有了正月初壹吃餃子的習俗。
歷史起源:
從文物角度來看,餃子源於中國有2600多年歷史。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中發掘出了壹些完整的餃子。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就以為那是發現的最早的餃子。
1978年,山東滕州春秋時代的薛國故城墓葬中的青銅簠中發現了幾個餃子。1981年5月,在重慶市忠縣的三國時代的古墓中,出土了陶庖廚俑,表現古代廚師正在廚案邊勞作,廚案上擺放了食料,中心位置擺著捏好的餃子,且是花邊餃子。
餃子成為節日食品的歷史,最早不是在除夕夜,而是在冬至日。宋代金盈之《醉翁談錄·卷四·十壹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為三大節。自寒食至冬至久無節敘,故民間多相問遺。至歲除或財力不及,不復講此俗。
諺有『肥冬瘦年』之語。蓋謂冬至人多饋遺,除夜則不然也。人家是日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馎饦』之語。開封俗語『新節已過,皮鞋底破。大捏餛飩,壹口壹個』,這是文獻中記載的對冬至吃餛飩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