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本文采用了什麽敘述方式?有何好處?

本文采用了什麽敘述方式?有何好處?

不知道妳要說的本文指的是什麽,下面的提供妳參考!

用第壹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寫文章各有什麽好處?

敘述人稱指作者敘述的觀察點、立足點,也就是故事是由誰講的,故事裏發生的事是誰親眼看到的,或者是誰想的。根據作者與所敘述對象的關系,敘述的人稱主要有第壹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也有第二人稱。在小說中,作者還可以通過小說中人物的眼睛和心理來敘述事件,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敘述公司秘書主任到格裏高爾家,作者就是從格裏高爾的心理角度敘述的。這樣寫,避免了小說寫作上的單壹呆板,人物感受也更為真切。

下面著重說說三種敘述人稱的表達作用。每壹種敘述人稱都有其局限性,下面所談主要是其優點。

第壹人稱敘述,即敘述者以當事人口吻來進行敘述。敘述者敘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閱讀時要註意,“我”並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說中的壹個角色。這個角色有時指作者自己,如《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郁達夫本人;有時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魯迅的《壹件小事》中的“我”——車夫;有時指所敘述事件的見證人、次要人物,如魯迅的《孔已己》的“我”——酒店裏的小學徒;有時指全文的線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祥林嫂的故事通過“我”貫穿起來。第壹人稱敘述的優點是,便於作者抒發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懷,使讀者感到真實、親切、自然。如《孔乙己》通過小學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的命運和其他人物的嘴臉,從而展現孔乙己命運的可悲和世態的炎涼。以“我”為見證人,就比用第三人稱敘述更為真實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際和命運。

第三人稱敘述,即敘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觀角度,把“他”或“他們”的經歷或事件的發展變化呈現在讀者面前。采用這種人稱敘述,敘述者無所不知,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的內心秘密等等,敘述者都了如指掌。《阿Q正傳》《邊城》采用了這種角度。它的優點是,所敘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時空的限制,敘述者如冷眼旁觀,反映的生活面極為寬廣。   

因為這兩種敘述方法各有長短,為了發揮各自的優勢,文章常常交叉采用兩種不同的敘述人稱。使用第壹人稱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稱的轉述,以進壹步擴大表現的時空領域;使用第三人稱的,則常常夾雜進人物的獨白、對話等,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人稱交叉敘述的方法,可以揚長補短,使敘述的對象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表現。   

第二人稱敘述,即作品通篇只以“妳”為視角敘述。但這種視角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壹個人稱而不是敘述人稱。這裏必須區分壹下人稱與敘述人稱。兩者並不是壹回事。人稱指人物的壹般代稱,如妳、我、他;而敘述人稱指作者敘述的觀察點、立足點。從敘述者、讀者和被敘述者三者間的關系分析,作家很難站在“妳”或“妳們”的角度進行敘述,絕大多數文章中的“妳”或“妳們”常常是指文章的讀者或被敘述對象,也就是人稱稱謂。如2006年廣州壹模卷所選的安勇的《煙囪裏的兄弟》的第二人稱,就是稱謂被敘述對象——小說中的麻雀——的。第二人稱敘述的優點是,縮短作者和讀者,或者“我”與被敘述者之間的距離,有如促膝談心,使讀者感到真實、親切、自然,從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再說說敘述人稱或者人物稱謂的變換。敘述人稱可以在第壹和第三人稱之間互相變換,也可以在敘述者和作品中人物之間互相變換,其好處已在前文說過,不再贅述。人物稱謂的變換也就是在第壹、第二、第三人稱之間互相變換,例子見文章開頭2000年高考全國卷考題的第二問。對人稱變換原因的分析要視具體的語境而定,對變換人稱好處的分析則可以參考敘述視角的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