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描寫蓬萊閣雨中的句子

描寫蓬萊閣雨中的句子

雨中蓬萊閣

從長島回來雖有些疲憊,但心境似乎還停留在九丈崖的海天峭巖之間。換了地方睡的不沈,只覺得耳邊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多半夜。懵懂醒來,透過窗簾縫兒向外瞄去天還是陰沈沈的,扼腕看表已是清晨五點多,索性起身到賓館的庭院裏散步。壹棵碩大的塔松層次舒展秀著美極的外形,針葉被夜雨沖洗的黑綠泛亮,壹陣風徐來,刷拉拉又抖落了壹地雨。

離海太近了,空氣中充盈彌漫著海腥味,潮潤間裹著淡淡的涼意。墻角幾簇竹,亭榭翹飛檐,壹溜花卉紅,幾片芳草綠,潔凈淡雅的環境讓人覺得愜意。

離開園的時間近了,好在賓館離蓬萊閣景區不遠,步行也就十來分鐘。大街上車輛蝸行人群熙攘,待挨近景區地界,喧囂壹下子撇在了身後。緊貼海邊,壹幅巨型略粉微紅底色的八仙雕塑映入眼簾。只見八仙神態各異微醉帶醒,背後無垠的大海做襯托,蒙蒙海天亦虛亦幻天就的飄飄欲仙。景區被高聳的古城墻圍擋,垛口勻稱,城樓巍峨,門洞肅穆,進了門洞內可就是古登州的所在地了。

進門不遠是壹座名氣可大的石拱橋,曰登仙橋。‘人到蓬萊既神仙’由此開始。橋為東西向。以橋劃界,分別稱南小海和北小海。不可小瞧這片小海域,想當年戚繼光在這裏訓練過水軍。如今水中泊著不少摩托艇,水域和大海相連,是乘船從海上觀覽蓬萊閣秀美身姿的錨地。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蓬萊閣就建在海拔只有七十多米高的丹崖山上。近瞧不如遠觀,站在石拱橋上看蓬萊閣別有壹份韻味。說是壹幅畫分明樹影動,恍惚再靜觀還是畫壹幅。這個角度看飛檐,那個方位瞅玲瓏,瞥壹眼心曠神怡,定睛看遙拜仙境。不知不覺雨來了。似下非下霧蒙蒙,時有時無潮兮兮,去過江南曾感受煙雨,怎來到神仙府邸巧遇了這番天作,憑添虛幻心到神知。

踩著濕漉漉的地面漫遊仙境,曲徑通幽林木茂密,花草暗香階臺平緩。建築都隱在綠茵從中,搞的人方向感極差,越是急切地想見到蓬萊閣,越是找不著。可算見到蓬萊閣的牌匾了。牌匾藍字黑底,蓬萊閣三個字遒勁有力。蓬萊閣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雄偉高大,似乎應了那句話,‘看景不如聽景’。閣樓兩層木質結構,院落不大布局緊湊,趁著遊人少,急匆匆登上二樓壹睹八仙風采。

塑像是彩色的,傳說這是八仙的醉態圖。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壹遊不得乘舟。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洞蕭,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雲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漁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他們渡海作甚就不得而知了。

蓬萊閣的標誌性建築是普照樓,在山下、海上進入視線的就是這座建築。普照樓為三層磚木結構,樓身六棱,樓頂鬥拱,內設扶梯盤旋而上,頂層為木結構六柱支撐,形狀似亭子,以絕美的身姿立於東北角的絕壁上。

旋下蓬萊閣,心緒還想著八仙,這時的雨大了起來,打在樹葉上啪啪作響,檐頭流成了細細的水線落地有聲。雨水傳天音,想來八仙還在雨中暢飲,還在商討著過海的辦法。

繼續漫步,回味品咂,仙風道骨,碧海丹崖。信步龍王宮,造訪呂祖殿,瞻仰天後宮,拜謁彌陀寺。層院回廊小雨涔涔,歷代名人留筆墨丹青,詩仙大家品佛道並存。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小雨還在下著,雨中的蓬萊閣又罩上了神秘的面紗。回首望,腳步依依,望天空,蒙蒙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