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邏輯性主要來自於作者的筆力,它不單單指作者描述事物的能力,更是作者剖析事物的邏輯思維;李漁的《玉蒲團》開場有壹段邏輯式自序,他說世人不能縱欲也不能禁欲,縱欲太多,會讓人形容枯槁,禁欲會讓人“命不久矣”——他列舉了長壽的黃帝,因為黃帝不縱欲,他列舉了短命的高僧,因為高僧禁欲。這種邏輯的合理性,讓人讀來起興致盎然。
許多成名或暢銷的小說,都具有邏輯合理性這壹特點。
當然,邏輯合理性不僅體現在個別情節,更體現在故事的整體布局當中。譬如托爾金的《魔界》系列,邏輯的合理性讓整個故事串聯起來,從而,壹部如史詩壹般的魔幻小說,便栩栩如生。
電影《致命魔術》裏有這樣壹句對白,“將鴿子變沒並不困難,如何再變出來?”
提出疑問並不困難,難點在於如何解決這個疑問。著名懸疑作家史蒂芬·金的兒子約瑟夫·希爾斯特羅姆·金寫過壹本小說,叫做《復仇之角》。整部小說同樣荒誕,卻處處因邏輯上的合情合理,而引人入勝。所謂合情合理是指, 小說提出引人入勝的假設,懸念,到最後又將這些懸念全部解決。
李漁說過壹句話: 寧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就是說,要前後照應,不止照應壹人壹事,而是要面面俱到,前後所出現的人或事,都要與此關聯。
所謂恰當的細節,不是多余的描述,而是精準而恰到好處的描寫。
我列舉壹下芥川龍之介的壹段描述。
我壹直很喜歡芥川龍之介,原因就在於此,芥川龍之介的筆法實在太華麗了,這種華麗不是那種華而不實,詞藻堆砌,而是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上面這壹段描述多麽精準!
這種精準,不是語言上的啰嗦累贅,而是情節上的精確剖析,他需要的是作者豐富的閱歷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需要作者過硬的文字功底,三者缺壹不可。缺少閱歷,情節很難讓人信服,缺少想象力,內容就會空洞乏味。缺少文筆,便不能恰到好處地將故事展現出來。
除此之外, 不同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小說讓人感覺真實的壹種直接方法 。
西方人尤為擅長人物性格描寫。像近來大火的《冰與火之歌》。書中人物亦正亦邪,每個人都好似活生生出現在讀者世界,而非單調刻板的藝術形象。
馬裏奧佐普的《教父》是壹個成功例子,全書出現眾多人物,可每壹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僅如此,人物特點鮮明,栩栩如生!
壹本人物形象鮮明的作品,很受出版社甚至電影商的歡迎。
壹部故事情節豐富的作品,同樣被遊戲制造商所熱衷。
壹部作品,若具有嚴謹的邏輯內涵,恰到好處的細節以及豐富的人物性格,同時又兼具文學性和傳播性,那麽,它便足以成為暢銷書。倘若書中的角色能沖破時間枷鎖,那麽它不僅暢銷,還能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