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壹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壹份,唯獨給自已的那壹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妳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麽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壹天,父親的朋友帶了壹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妳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中國。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曹沖
有壹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壹只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壹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麽粗,人走近去比壹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妳們哪個有辦法稱它壹稱?” 嘿!這麽大個家夥,可怎麽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壹個說:“只有造壹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壹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壹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妳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壹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裏走出壹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壹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妳小小年紀,有什麽法子?妳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把辦法說了。曹操壹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裏停著壹只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壹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壹塊壹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壹點兒壹點兒往下沈。等船身沈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壹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麽回事,看到這裏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裏的石頭都稱壹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瞇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裏在說:“妳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曹植
自幼穎慧,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落筆成文,深得曹操的寵愛。
王勃
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公元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
司馬光
有壹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從小就是壹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嶽飛
十二歲跟從陳廣學擊技,壹縣無敵。
康熙
即位之時,清廷伊始。康熙雖然繼承皇帝位,但因年幼,國家大事的決斷於四位輔政大臣手中。這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居首位,總掌啟奏批紅等大權,但年老力衰。第二位的蘇克薩哈富有才幹,但與鰲拜不和。其後遏必隆則明哲保身,不與人爭鋒。富有野心的鰲拜,為了在索尼退下之後控制朝政,壹方面拉攏遏必隆,壹方面借圈地事件打擊蘇克薩哈。鰲拜處理朝政時,十分專橫,無視康熙。康熙帝為收回權利,16歲成功設計擒拿了鰲拜,將其囚死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