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種情況,很多小戶表示:豬企和規模豬場之所以能撐得那麽久都是因為有國家的巨額補貼,如果取消對豬企的巨額補貼,鹿死誰手還不壹定呢?
針對壹些小戶朋友的這些說法,首先不得不承認豬企每年能拿到國家過億的補貼,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這些豬企在另外壹些方面創造的價值!(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事實:頭部豬企/規模豬場確實拿到巨額補貼
我們先來看看壹些頭部豬企每年能拿到國家多少補貼?據統計:
2020年牧原獲得各類補貼總計29301.43萬元,而2020年牧原出欄生豬總量為1811.5萬頭,也就是說相當於壹頭豬補貼了16元。
2021年上半年牧原的補貼也有13017.43萬元,而2021年上半年對應的生豬出欄量為1743.7萬頭,頭均補貼7.5元
其實,關於規模豬場的巨額補貼已經不是什麽秘密,拿到國家補貼的也不止牧原壹家,溫氏、新希望、正邦、溫氏、大北農等每年都是上億的補貼。
而其他很多規模豬場每年也能拿到相應的補貼。
關於這壹點牧原董事長秦英林也在壹些會議場合表示過:“牧原能有今天的發展,依賴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銀行的扶持!”
其實養豬業每年的補貼項目、相應的要求、需要達到的規模等等都是公開的信息,例如有防疫補貼、農機補貼、良種補貼、引種補貼、飼草飼料補貼、汙糞汙染處理補貼、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等,每壹個達到要求的豬場都能申請,這也不是什麽秘密!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大型豬企的補貼情況可以了解到,牧原等豬企拿到的補貼更多的是“科技層面”的補貼。
例如良種補貼、環保減排、沼氣利用方面的補貼等!
方向:國家政策本意旨在補貼高效、低耗的豬場
我們要清楚壹個事實:我國相關政策提倡規模化養殖,但是養豬戶不可片面的理解。
豬場規模化、集約化,其目的並不是要做到所有養豬都是幾萬頭,幾十萬頭的出欄,其真實目的是養豬的:高效率,低能耗,生產力的上升。
也就是說,國家補貼的方向不是為了規模而規模,其本意在於:支持養殖業向著高效率、低碳環保等方向發展!
那麽,話說回來,在這些方面,規模場的優勢要遠遠大於小散養殖戶!
我們以牧原為例:
大家都知道,我國大豆嚴重依賴進口,依賴程度超80%,而每年進口來的海量大豆,壓榨後的豆粕大部分都是用來餵豬了,為了擺脫大豆的進口依賴,各級部門也是絞盡腦汁,今年的壹號文件更是直至大豆,強調要利用各種方式增加大豆種植面積。
而除了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減少飼料中豆粕的使用量,用科學的方式替代豆粕蛋白也是科學可行的方案。
那在這壹方面,牧原確實比較有優勢!據了解2015—2021年牧原養豬豆粕平均用量占比為8.4%,最低時可降至6.6%(行業水平17%左右)。
2021年,牧原生產低蛋白低豆粕飼料約1587萬噸,基本上自己出欄的4000萬頭生豬都是吃得低蛋白低豆粕飼料。
這就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好處:
1、自身養殖效益的提升,據計算光壹頭豬的成本就節省50元。
2、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這種低豆粕低蛋白日糧方案若推廣到全國,按約6.5億頭出欄計算,能節省大豆約2000萬噸,按大豆畝產132公斤測算,相當於節約了1.5億畝土地資源。
3、有很大的生態效益,豆粕占比從17.7%降至9.8%,每頭豬氮排放就減少1.5公斤!相當於減排溫氏氣體1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牧原2021年的減碳措施和成效
如果只說牧原,大家可能以為我在為牧原寫軟文了,那麽我們再說說溫氏。
大家知道溫氏是養雞起家的,所以在養雞方面的成績比較突出,同樣的在雞飼料方面的研發也比較深入:
據了解,目前溫氏肉雞養殖豆粕用量已經低於5%,是行業平均用量的1/3,減少蛋白原料使用量10-20萬噸,每噸配方成本降低15-30元,甚至在中大雞已經實現了無豆粕配方。
2021年,溫氏集團飼料總產量約1300萬噸,配方中豆粕用量占比僅為8%,其中豬料豆粕占比為5%、肉雞飼料豆粕占比為10%,這些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如果按照全國的養雞、養鴨數量來換算,節省下來的豆粕又是壹個天文數字!
列舉牧原和溫氏這兩個巨頭作為案例也就是想說明,規模豬場拿補貼是確實存在的,但是他們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低碳減排、節約資源方面的貢獻也是實實在在的!
這些巨頭緊跟著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碳中和”目標在發展,妳說國家喜歡不喜歡?
當然本文說的只是壹部分原因:除了以上說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上,豬企也是豬肉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種業創新的有力支撐,在稅收與監管方面更利於國家的統計,如果是妳,妳會把補貼給誰?
並且未來,規模場和小散戶除了是競爭關系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友誼關系!
結語:
所以說,小散戶的抱怨、憤憤不平沒有用,改變不了豬價,也拿不到補貼,能改變的只有提升自己的養殖水平,經營能力,降低養殖成本,在別人活不下去的時候自己能堅持下來,在其他同行活得比較艱難的時候自己能活得比較滋潤,壹步步積累資本,慢慢提升做大,這樣才有機會讓優惠政策向妳傾斜。
倒推30年,當初的牧原、溫氏、新希望,哪個不是靠幾頭豬、幾只雞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