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有哪些習俗

1、祭竈神 竈王爺據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因此,他被人們看作是壹家的保護神,民間幾乎每家都設有“竈王爺”神位。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竈王爺都要升天向王皇大帝匯報這壹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再據此確定這壹家人來年的吉兇禍福。因此,竈王爺對於壹家人的命運來說是很關鍵的。所以在他升天之時,民間都要“送竈”。送竈壹般是黃昏時候舉行。壹家人到竈房,恭恭敬敬地上香、、擺上糖果祭品,有的地方用館糖供奉竈王爺,據說這樣能讓竈王爺嘴甜點,多說說這家人的好話。然後,人們將竈王神像揭下,放人竈中燒掉,竈王爺便隨煙灰壹起升天了。送竈之後,壹家人便認真準備過年了,人們打掃房間,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灑掃庭院,歡歡喜喜地迎候著春節的到來。

除夕的時候,各家還要接竈,把送走的竈王爺再接回來。

2、貼春聯貼春聯是我國人民過春節時的壹個重要的習俗。農家人

不管~年來多麽窮苦不堪,無論如何也會花幾個錢買幾幅。聯貼在門框上,壹是增加新年的喜慶氣氛、壹是祈求來年有個好用運程。

古時候,人們認為,鬼害怕桃木,為了防止鬼怪進門,人化相在門的兩邊各掛壹塊桃木板,上面分別刻上兩位據說是專門監察鬼怪行為的神仙的像,稱之為桃符,每年壹換,以此來避邪報交。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出了壹位很有文才的國君孟赧。孟莉是後蜀國的國君,壹年除夕,他在桃符版上寫下了兩句對仗工黨、含義吉祥的獻歲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孟起的這兩句賀歲詞,便成了我國最早的對聯。自此以後,中國人民的好詩之風便與春節的喜慶氣氛融合在壹起,文人學士們紛紛把題春聯視為壹大雅事,至宋代,便已經很流行。據說到了明代,在朱元津的提倡之下,春聯大盛,逐漸成為壹種過年習俗,不管貧窮富裕,不管識不識字,人們都會在自己的門上貼上壹幅大紅春聯。

3、貼門神 貼門神據說也是起源於掛桃符。在唐代以忘尉遲恭、秦叔寶逐漸演變成“門神”。每到春節,人們便會在大門上張貼二人畫像,驅災壓邪。據說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每夜在寢宮之外都有鬼魁呼號。大將秦叔寶、尉遲恭知道情況後,空動請求為太宗守門,從此以後,太宗睡得很安穩。他不忍心讓兩位愛將壹直守下去,便請畫工將他們二人的像畫下來,貼在宮路上以驅鬼避邪,這就是門神。自此以後,尉秦二位大將使被民間奉為門神,年年張貼,年年更換壹新。

4、貼“福”字春節時候,人們還喜歡在門楣,箱櫃上貼福字。並且,這個“福”字要倒著貼,取“福到了”的吉利話。每到春節,大大小小,字體各異的“福”字使春節的氣氛更加喜慶,更加熱鬧。

5、放鞭炮 “爆竹聲聲辭舊歲”,每到春節,人們都喜歡燃放鞭炮,以此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每年臘月三十日,從半夜時分開始,鞭炮之聲便此起彼伏,興奮的人們早早地起了床,迎接新壹年的到來。過年放鞭炮,還有壹個傳說。相傳遠古時候,有壹種兇惡的動物,十分兇殘,人們把它叫做“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現壹次,年壹出來,就會危害人類,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年在晚上出來活動,因此,人們到時都熄燈滅火,整夜不睡覺躲避災害。後來人們發現穿紅衣、燃燒竹子發出爆響可以趕跑年,於是,每到年快要出現的壹年之首,人們就燃放爆竹來驅災避邪;祈求來年好運。直到現在,燃放鞭炮還是人們過春節時,必不和少的程序。

6、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時家裏最熱鬧的時候。中國人很重視春節,每到春節時,不管離家千裏萬裏,人們都要盡壹切努力往家裏趕。而很多人如此急切地要回家過春節的原因,往往是害怕錯過了這年夜飯。因為吃年夜飯是壹家人團聚之時,壹年的辛苦都會因這頓年夜飯而得到補償,壹年的企盼都會因這頓年夜飯而得以實現。團團圓圓、熱熱鬧鬧正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壹大心願。

年夜飯上,人們盡情品嘗各種美味佳肴,各種好吃的東西都留在這壹天享用。在年夜飯餐桌上,有壹樣東西是不能少的,那就是“魚”。“魚”是“余”的諧音,“年年有魚”喻示著“年年有余”,“喜慶有余”。有的地方,年夜飯流行吃餃子,因為它的形狀像金元寶;有的地方流行吃長面,喻示長壽;有的地方流行吃餛飩,象征壹個好的開端。(“餛飩”與“混沌’同音)。

7、守 歲 在除夕之夜,人們還有守歲的習慣。吃年夜飯時要慢慢地***話家常,慢慢地吃,要到午夜之後才上床休息。這種習俗,反映了人們對即將逝去的時光的留戀和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撞憬。除夕守歲,也給平時東奔西跑,天各壹方的家庭成員壹個*** 話家常的機會,使家庭更加團結和睦。

守歲之俗,在我國有悠久歷史,早在西晉的(岡土記)中就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的記載。全家團聚之時,還要吃壹些點心水果,以待新舊年歲的交替之時。在這些點心瓜果中,常有壹些常見的東西,且各有其含義,如蘋果,喻示平平安安;棗喻示春來早;柿喻示事事如意;杏仁喻示幸福;長生果喻示長生不老……。

8、拜年 拜年是我國民間流行很廣很久的春節習俗。它能夠使人們更好的聯絡感情,增強團結,也是我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的體現。大家走街串戶,“恭喜發財”“拜年”之聲不絕於耳,壹派喜慶祥和的景象,更加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拜年有多種方式,有登門拜訪的,有送賀年卡的,機關團體企業等單位,大家聚在壹起,互相拜年,故又有“團拜’”的形式。現在通訊方便了,人們還常常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向親朋好友拜年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