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質增效如何有效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計算機技術與語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壹體化”逐步深入,現代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結合,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壹個絢麗的前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註入了活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能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延長了學生有意註意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師生互動與情感交流。 壹、創設故事情境,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壹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輔助多媒體,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ba的四聲時,筆者將多媒體穿插於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彈琴,那小明喜歡什麽呢?”(課件出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a.)以多種形式練讀。又說:“有壹天,天氣特別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邊,看到了什麽?”(課件出示小男孩拔蘿蔔的畫面)以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繼續走啊走,走到射擊館,又看到了什麽?”(課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畫面)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看到這麽多有趣的事情,真高興,他要回去告訴爸爸。”(課件出示爸爸的畫面)壹個由課件輔助的故事講完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ba的四聲也學會了。 在復習漢語拼音時,課件出示配樂故事畫面:星期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到野生動物園裏參觀。來到動物園裏,他們看見了大象、河馬、犀牛在河裏洗澡,老虎、獅子正在睡懶覺,梅花鹿、山羊、斑馬正在練習長跑,猴子在爬樹,長頸鹿、野雞、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們都想和妳們交朋友,正準備作自本人介紹呢。(小動物身上都有相應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觀的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利於學生在枯燥的復習課上集中註意力。小動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為讀準音節作好了鋪墊。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發揮創造力,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二、創設畫面情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小學的課文大多故事性較強。在朗讀教學中,要盡量利用書中的語言拔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運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畫面,配上生動優美的音樂,並以講故事的語氣將課文範讀壹遍,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全文內容的同時,也對閱讀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壹讀為快的欲望。 例如:在指導朗讀課文《回聲》的第壹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回聲這個童話故事發生的背景,即第壹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象。這時教師相機指導:半圓的橋洞和水裏的倒影連起來,像個大月亮,多美呀!看到這麽美的景色高興嗎?大家讀的時候要放慢些,美壹些,邊讀頭腦裏邊浮現出屏慕上美麗的畫面。又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出示兩個句子:(1)小青蛙問:“妳是誰?妳在哪兒?”(2)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妳是誰?妳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區別出這兩個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說的,哪句是小青蛙聽到的。接著用多媒體播放“原聲”和“回聲”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傾聽,用心去感受兩句話讀法的區別。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內化後,把上面兩句話朗讀起來,通過同桌對讀的方法達到會讀,讀好的目的。 又如課文《王冕學畫》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可先通過動畫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過後湖裏荷花的鮮活、美麗。把學生帶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朗讀欣賞,再單獨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葉的畫面,讓學生獨個欣賞、理解、朗讀、背誦。 二、創設遊戲情境,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表現在識字量大,字形復雜,容易混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將多媒體教學寓於識字教學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成長心理學》中曾指出:“學生生來具有內發的成長潛力,不需要教師的刻意指導。”在識字教學中,輔助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識記生字。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壹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壹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孩子的壹個小小的“發現”,都是通過他自己的細心觀察所獲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這些小“發現”要比發現沙漠裏的“綠洲”還要可貴。作為教師,壹定要珍視孩子的這些小“發現”,及時肯定學生的這種“發現”,充分維護他們的想象力,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壹課的生字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圓、回、可、空”讓學生先觀察,然後舉手說說妳記住了哪個字,是怎麽記住的。這時,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說:“老師,我記住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