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曾說過壹個觀點,現在的相聲行業是虛假繁榮。
郭少班主的話並不是隨口說說,這也是他的有感而發。他的大概意思是,目前國內只有德雲社比較好,其他團體都不行,所以屬於虛假繁榮。
筆者認為,郭麒麟的論點是對的,但論據卻不壹定是準確的。
那麽,目前的國內相聲行業到底在歷史上處於什麽樣的階段呢?是繁榮還是蕭條,是高峰還是低估?
事情有些復雜,不是壹句話能說清楚的。
我們不妨先看壹下相聲行業歷史上三次發展高峰期有什麽樣的表現,從演員、作品、受眾三個方面去總結歸納出各自特點,其中受眾這方面分成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
壹、20世紀20-30年代
代表人物:李德钖、張壽臣、常寶堃
演員:這壹時期相聲藝人從數量和質量上來到了行業第壹個爆發期。從相聲八德開始,張壽臣、馬三立等人領銜的壽字輩成為中堅力量,再到常寶堃領銜的寶字輩開始成為相聲明星。
在相聲藝人隊伍迅速擴大的同時,相聲團體也開始出現,連興茶社、晨光茶社等五大茶社成為正式表演相聲的場地,這也是行業歷史上的首次。
作品:這壹時間段是清門相聲和渾門相聲的融合期,兩種風格的相聲經過“拆洗”後成為相聲行業的***同財產並壹直延續到現在。
此外,以張壽臣、張傑堯為代表的藝人更是改編和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相聲作品,比如《九藝鬧公堂》。
而且,這壹時期,文明相聲開始逐漸普及,相聲不再是撂地為主的流浪藝術,轉而登堂入室成為大眾藝術。
受眾:橫向上看,相聲從東北到江南,從唐山到西安開始了壹次大範圍的普及,各大城市的相聲演出成為常態化。
縱向上看,相聲受眾已經從中下層民眾向上發展,從袁世凱、張宗昌、張學良這樣的統治階層,到張伯苓這樣的精英階層,再到梅蘭芳等各行業翹楚,壹直延伸到普通市民,相聲首次成為各個階層雅俗***賞的藝術形式。
二、20世紀50-60年代
代表人物: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演員:這個時期是寶字輩藝人們的巔峰期和文字輩藝人的蓬勃發展期,馬三立、侯寶林和劉寶瑞都處於相聲生涯的巔峰,蘇文茂、劉文亨等晚輩也開始嶄露頭角,侯耀文、馬季等人則開始逐漸走向成熟。
相聲向全國各地發展起來,黑龍江、甘肅、安徽、江蘇、湖北等地都成立了專業相聲團體。
作品:這壹時期的相聲經過改革之後,在繼承傳統相聲基礎上開始創作大量新相聲。如侯寶林的《壹貫道》《夜行記》,馬三立的《買猴》等都成為這個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很多作品比如《夜行記》也壹直延續到現在。馬三立塑造的“馬大哈”等角色則成為代名詞。
受眾:橫向上看,相聲進壹步在全國得到普及,北到黑龍江、南到香港、東到上海、西到甘肅,都出現了很多相聲愛好者和藝人。
縱向上看,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田間地頭的老百姓都成為相聲的聽眾,廣播技術和電影的發展更是讓相聲傳播到千家萬戶。
三、20世紀80-90年代
代表人物:馬季、侯耀文、姜昆、馮鞏
演員:這個時期是相聲行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階段,專業和非專業的相聲演員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是,各個單位幾乎都有會說相聲的人,相聲也是大大小小晚會中必備的節目,很多孩子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學習相聲。
全國各地的相聲團隊從專業到業余遍地開花,各地文化館、各單位宣傳部門很多都有專業相聲隊。
作品:電視相聲以快節奏、新鮮、潮流的特點迅速成為相聲行業的主要創作方向,諷刺相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相聲題材,《電梯奇遇》《巧立名目》《小偷公司》等作品成為這個時代的象征。
同時,新潮的吉他相聲、說唱相聲也在行業歷史上曇花壹現。
受眾:橫向上看,這個時期的相聲堪稱國內最火的藝術形式之壹,相聲演員在群眾中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戲曲和電影演員,全國各地區觀眾幾乎都能說出幾個自己喜歡的相聲演員來。馬季姜昆等相聲明星到國內外演出都備受歡迎。
縱向上看,1990年春晚上國家領導人對姜昆和馮鞏進行了表揚和肯定,這也是相聲行業在這個時期的巔峰時刻。可以說,相聲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各行業各階層都喜歡的壹種藝術形式,幾乎達到全方位覆蓋的程度。
綜合以上三個時期的特點,我們可以來分析壹下相聲行業在近十年(2010-2020)的發展狀況:
演員:相聲演員再次成為年輕人的壹個擇業方向,雖然老壹輩相聲演員逐漸退隱讓相聲行業出現壹段青黃不接的情況,但近些年壹些年輕演員還是湧現出來,只是在藝術水平上難以和之前三次高峰期相提並論。
各地曲藝團逐漸改革之後,國營專業相聲團隊越來越少。與此同時,民營相聲團體雨後春筍壹樣冒了出來,數量更是相當龐大,只是還處於數量多整體質量差的階段。
作品:這壹時期能夠傳世的經典作品可謂少之又少,相聲作品普遍呈現碎片化、雷同化的特點,作品普遍缺乏嚴謹結構、經不起推敲,表演風格上以浮躁和隨意為主,已經逐漸脫離了語言藝術這個範疇。
受眾:橫向上看,通過網絡和電視,全國任何地區的觀眾都可以隨時看到相聲作品,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相聲的受眾,但與此同時,相聲觀眾的黏性大大降低了,真正懂得相聲的受眾並沒有增加,相反湊熱鬧的人比較多。
縱向上看,現在已經沒有幾位能夠做到作品雅俗***賞的相聲演員,相聲演出的受眾越來越下沈,上層建築對相聲行業作品的態度已經到了需要加強監管的地步。雅俗***賞成為相聲行業稀缺的名詞。
總結壹下就是,在近十年的相聲行業發展狀態是:演員多,優秀演員少。作品多,優秀作品極少。聽相聲的多,懂相聲的少。
行業內大多數人由於專業水平不夠,相聲表演只能做到“打空不打相”,根本沒有幾個人能達到“相空壹起打”的程度。
行業內大多數相聲演員創作水平低,相聲作品達不到“雅俗***賞”的水平,只能讓作品往庸俗化方向發展。
所以,近十年的相聲可以總結為,商業上處於相對繁榮期,相聲藝術上則處於行業內罕見的低谷期。商業和藝術呈現割裂的狀態,這也就是真正的“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