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社會時期
據清康熙版《吳橋縣誌》載:“陶唐時治水分九州,邑當兗州之分”。
在奴隸社會時期,黃河流域分九州,吳橋屬兗州。
春秋戰國時,吳橋縣地屬齊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滅齊,置齊郡,今縣地屬齊郡。
西漢初
西漢初,在今縣地置安縣、重平縣。
安縣故城在今水波鄉窯廠店,重平縣故成在今鐵城鎮南三十裏。
安縣屬青州平原郡,重平縣屬幽州渤海郡。
東漢時廢安縣,今縣地為 縣,屬州渤海郡;三國時為魏地,今縣地仍為 縣,屬幽州渤海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在安縣故址置東安陵縣(因區分於扶風之安陵縣,故加“東”字),後,晉室東遷,縣地先後為後趙、前秦、後燕所屬。
至北魏天賜五年(408),改東安陵縣為安陵縣,屬冀州渤海郡。
隋開皇六年
隋開皇六年(586),析東光縣之東廊城置安陵縣。
開皇十六年(596),析安德縣(故址在今山東省陵縣)置將陵縣(故址在今陵縣趙寨鎮)。
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
大業二年(606),析東光縣之宣府鎮得置安陵縣。
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
安陵縣屬觀州(今景縣);將陵縣屬德州。
隋末,河北竇建德起義,占據此地,國號“夏”,後為唐滅。
唐開德四年(621),析東光縣之宣府鎮復置安陵縣。
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
安陵縣屬觀州(今景縣),將陵縣屬德州。
貞觀十七年(643)安陵縣劃屬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縣治徙白社橋(故址今景縣安陵鎮)。
宋景祜元年(1043),將陵縣析長河鎮,置長河縣(故址今山東陵縣境內),屬永靜軍(今景州)。
景祜二年(1035),廢安陵縣,並入將陵縣,靖康二年,宋室南遷,縣地屬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將陵縣之吳橋鎮,置吳橋縣(址今鐵城鎮)屬河北路景州。
元設行中書省,吳橋縣屬中書省燕南河北道河間路景州。
明洪武元年(1386),吳橋縣隸屬京師河間府景州。
清沿明制,吳橋縣屬直隸省河間府景州。
民國元年
民國元年(1912),吳橋縣屬直隸省河間府。
1913年,撤銷府級建置,隸屬直隸省渤海道。
1914年,屬屬津道道。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吳橋縣為河北省屬縣。
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
9月,日軍占據津浦鐵路沿線, *** 吳橋縣 *** 解體。
1938年初, *** 地方武裝二路軍在高家集(今屬山東省寧津縣大趙鄉)設立吳橋縣 *** 。
1940年末,二路軍被八路軍消滅,所屬吳橋縣 *** 亦隨之瓦解。
1939年2月,日軍侵占吳橋縣城,組織吳橋縣公署,隸屬滄州渤海道道尹公署。
1941年4月14日,中國 *** 在吳橋東光邊境地區,建立吳橋縣抗日 *** ,仍屬冀魯邊區第六督察專員公署。
1944年4月,東吳縣抗日 *** 與東南縣抗日 *** 合並為東南吳縣抗日 *** ,隸屬渤海區壹專署。
1944年9月,東南吳抗日 *** ,復分劃為東吳縣抗日 *** 與東南縣抗日 *** 。
1945年9月15日,吳橋縣城解放,東吳縣抗日 *** 進駐吳橋縣城。
1946年2月,山東省 *** 決定按原疆域恢復東光、吳橋建制。
吳橋縣 *** 駐今吳橋鎮,屬山東渤海行署壹專署。
1949年5月,吳橋縣屬山東省渤海行署滄南專區。
1950年6月,改屬山東德州專區。
1952年10月7日,吳橋縣劃歸河北省,屬滄縣專區。
1958年11月,吳橋縣與故城、景縣合並,仍稱吳橋縣。
縣駐地由城關鎮遷至桑園鎮,屬天津專區。
是年12月20日,劃歸天津市轄。
1961年7月,吳橋、景縣、故城三縣分治,恢復原建制。
吳橋縣劃歸滄州專區,縣治桑園鎮。
就這些,OK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