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燎幹作文

燎幹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壹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妳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我整理的燎幹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燎幹作文 篇1

 “燎幹”是什麽?這是我們家鄉寧夏吳忠壹帶過年的風俗。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這天,夜幕降臨時分,家家戶戶都要點燃白天準備好的沙蒿柴、麥草等。壹家人圍在火堆旁說說笑笑,火苗照得人們滿臉通紅。火剛燃起來,大人就往火堆裏撤壹些鹽,劈劈啪啪作響。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免災。

 燎幹開始了。全家人壹個接壹個從火堆的這壹邊跳向另壹邊,氣氛異常熱烈,喊聲叫聲連成壹片。要是有親人不在家的,家人就把他們的帽子或衣物拿出來燎壹燎。老人們說,燎幹了,人的晦氣就可以燎掉了,可保壹年平安。

 火勢在人們的歡笑聲中漸漸變小。等到柴草燒盡了,主人用鐵鍬揚起柴草灰,火星在空中飛舞。根據火星飛舞的方向和形狀,“懂行”的人就會喊出“麥子花”“養麥花”“糜子花”“玉米花”等。聽大人們講,出現什麽花,就意味著今年什麽莊稼豐收。緊接著是“踏老鼠”,大家爭著用腳踏滅地上剩余的火星,踏滅火星,說明踏死壹只老鼠。

 現在,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鄉人逐漸意識到這種民俗的迷信落後之處,這樣的活動慢慢少了,但人們祈願親人平安、企盼好年景的心願永遠不會變。

燎幹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寧夏鹽池縣地處陜甘寧、內蒙交界處,這裏鄉風民俗甚多,就說過年吧,從年三十開始壹直要過到正月二十三。

 正月二十三這天,節日的氣氛仍然籠罩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夜幕降臨時分,家家戶戶都要點燃白天準備好的柴草,壹家人圍在火堆旁說說笑笑,火苗照得人們滿臉通紅。火剛燃起來,大人就往火堆裏撒壹些鹽,劈劈啪啪響,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免災。燎幹開始了,壹家人壹個接壹個從火堆的這壹頭跳向另壹頭。氣氛非常熱烈。要是有親人不在家的,就把他(她)們的帽子或衣物拿出來燎壹燎。老人們說,燎幹了,人的晦氣燎掉了,可保壹年平安。

 等到柴草燒盡了,主人用鐵鍬揚起柴草灰,火星在空中飛舞,根據火星飛舞的方向、形狀,“懂行”的人就會喊出“麥子花”、“蕎麥花”、“糜子花”、“玉米花”等,出現什麽花,意味著今年什麽莊稼豐收。壹般情況下是什麽花都出現,寄托人們企盼全面豐收的願望。火星落了壹地。緊接著是“踏老鼠”,大家爭著用腳踏滅地上剩余的火星,踏滅壹處火星,意味著踏死壹只老鼠,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響徹整個城市的上空。

 隨著時代的發展,註重環境保護的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民俗的落後之處,如今燎幹的人也漸漸變少了。

燎幹作文 篇3

 昨天是農歷的正月二十三,晚上進行了燎幹。

 晚飯後,我幫爺爺撕下了貼在門上的對聯,取下了紅燈籠,裝在紙箱裏。還找了些塑料泡沫和硬紙片,拿了壹串鞭炮,抱了壹大堆。到小區門前點著,火可旺了。鞭炮聲引來了許多人,有男的女的,老人小孩。有我們小區的,也有對面東瓜園小區的。他們也拿來好多的對聯和硬紙箱,丟進燃燒的火堆裏。火越燒越旺,人越來越多,大家都爭著,搶著從火上跳來跳去。就連附近門店的叔叔阿姨們都跑來參加燎幹。大家七嘴八舌,歡聲笑語,非常熱鬧。我也很高興,大著膽子在火堆上跳過。

 足足有半個小時,火漸漸熄滅了,但是余灰還紅紅的燃著。看門師傅拿來壹把掃帚,把著完了的火星掃到壹起,用掃帚壹打,火星亂飛,十分好看。他壹邊打壹邊說:“小麥花、蕎麥花”預示著今年糧食大豐收。

 我問爺爺這是不是迷信活動?爺爺說,這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壹種民間習俗,意味著新年已經過罷了,燎幹把人們身上的晦氣和不愉快的事趕走。在新的壹年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這時人們的壹種良好願望。

燎幹作文 篇4

 從我記事起,吃完正月十五的元宵,年還不算過完,因為還有壹個節日值得我去期待,那就是寧夏農村延續了好多年的“燎疳”節,時間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三。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三兩個小孩,在正月二十三之前結伴拿著鐵鍬,推著家裏的手推車,漫山遍野砍柴,什麽沙蒿柴、毛頭刺都是大夥喜歡的柴草。兄弟姐妹幾個壹起砍了然後裝車拉回家堆在自己家的門前,那壹個個突兀的柴草垛總勾起我無限的羨慕。自己也曾壹個人出去砍柴,怎奈力氣小,壹天下來根本砍不下幾根柴草。我不止壹次大哭著回家纏父親,讓他帶我出去砍柴。直到他也給我在門前準備了壹大堆柴草的時候,我才破涕為笑。雖然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麽要“燎疳”,“燎疳”意味著什麽,但是我卻條件反射似的知道這壹天:沒有足夠的柴草是不行的,不“燎疳”也是不行的。

 那壹天,總是過得很慢,看著日頭漸漸落下西山,等到月光朦朧,滿天星鬥閃爍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扶著奶奶,和家人壹起來到門前,興奮地等待著。等到父親點著了火,母親會抓幾把鹽撒在火堆裏,篝火立刻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這時,村子裏家家戶戶的柴草堆也陸續點燃了,熊熊火光照亮了半個天空,那騰起的火苗映紅了每壹張歡笑的臉。大人們興奮地從火堆上跳過去,半大小子們壹邊嗷嗷怪叫壹邊來回跳火堆。我和弟弟還小,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玩。等到火苗小點的時候父親就抱著我和弟弟篩糠壹般在火堆上甩幾下,那時真是既興奮又緊張,感覺燃燒的火變成了壹股股暖風,“呼”的.壹下從耳邊掠過,整個人壹下子就暖到了心裏。壹次兩次不過癮,就纏著父親壹遍又壹遍地抱著我們在火堆上甩來甩去。

 等到柴草燒盡的時候,剩下壹堆黑紅色的柴草灰。父親就會拿著壹把方頭鐵鍬,像在打麥場上揚場那樣,鏟壹鍬灰燼,昂起頭,向著天空高高揚起。頓時,火灰飛濺開來,如燃放煙花壹樣,火星漫天飛舞,又像是從天上飛下來壹個金色瀑布,美麗極了。我和弟弟對著那無數個晶瑩的紅寶石般的火花大聲喊著:蕎麥花、糜子花……父親變換角度把火灰壹壹揚起,我們也會跟著喊出不同的花名來。

 火灰揚完了,地上盡是沒有燃盡的火星,在漆黑的夜裏格外紮眼,就像天上的星星閃著調皮的眼睛。我們叫著:“踩老鼠嘍”,壹路跑著踩過去。據說誰踩的越多,預示著誰家的老鼠越少,糧食不會被偷吃。

 父親曾經告訴我,關於“燎疳”還有個傳說。上古以前,每到過年,人們都要生瘡害病,家畜、家禽無故死亡。有個神靈為了搭救百姓托夢說:“每到過年的時候,玉皇大帝就派人往地上撒瘟疫,要將地上的凡人收凈,這是妳們的壹大災難。不過,我教妳們壹個辦法,在正月初壹,妳們各家在院中掛壹盞高燈,這就像天火在空中燃燒。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都在院中點壹盞面燈,這就意味著天火已燒到了門外。正月二十三晚上,各家都在大門外點起壹堆火,這又意味著天火已經燒到了門外。玉皇大帝會認為火都燒到門外了,家裏沒有人了,自然不會降災難了。”到了第二年,人們就按神說的做了,“燎疳”的習俗也就延續了下來。

 小時候我覺得這個傳說很神秘。但“燎疳”對我的吸引力和神明無關。兒童們喜歡的其實只是可以點起篝火跳來跳起,這種遊戲帶著野性,讓鄉村的夜晚格外熱鬧。大人們也未必真的相信,他們只是需要壹個儀式,祈禱新的壹年無病無災、全家健康,同時趁著正月農閑的時候讓壹家老小玩個高興,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正月二十三這天,也稱為“月盡”。“燎疳”壹過,年就算是過完了,春回大地,萬象更新,農民開始春耕,在壹塊塊散發著清香的土地上播種新的希望。

 時光荏苒,“燎疳”似乎被很多人淡忘了,我卻格外依戀它。它是西北農村特有的篝火晚會,火光中,是農民樸素的心願與自然、與大地的壹次相依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