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覺得我是壹只貓

我覺得我是壹只貓

人,偶而感覺自己像是壹只動物(撒嬌之類),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經常性的這樣,就有點不妙了。

記得在哪本書裏,有過壹些和妳差不多的病例,感覺自己是壹條狗的、獅子的、鳥的等,都有,不知道那個病名叫什麽了。

按妳說的樣子,我感覺妳的點認知障礙,說細點的話,應該是癔癥型人格障礙。如果是的話,那妳就要早點上醫院治療了。給妳看壹些認知障礙的知識。

從認知心理的角度看,認知是人情感和行為的中介,引起人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解釋。良好的認知給人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感體驗及行為,但認知曲解能引起明顯的負性情感和行為。如上例,悲觀的人看了那半瓶啤酒後可能產生明顯的內心壓抑、郁悶、不滿、氣憤,進而可能對引起事件人和事的沖動性攻擊行為。

現實中,有心理障礙的人存在明顯的認知障礙,即認知曲解,這些認知曲解起源於童年,伴隨著患者人格形成而形成,並在患者日後認識事物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認知心理的研究表明,人類認知曲解主要有以下壹些:

1、絕對性思維:認為非此即彼,不承認有中間性,比如在現實中認為自已達不到的標準即是失敗。這種思維模式常導致個人完美主義。

2、過度引申:即因壹小的過錯而對人整個價值作出完全負性評估。如壹位醫生因為自已的換藥不正確遭到批評,即認為自已不是壹位好醫

生,甚至不配當醫生。壹位教師因為自已教錯了幾個字就認為自已根本不是當教師的料。

3、任意推斷:缺乏事實根據,草率下結論。如見到好朋友匆匆走過而沒有與自已打招呼,就認為“是不是我什麽地方讓他不高興?”,“我是不是做了什麽對不起他的事情?”。

4、個人化:即主動為別人過失或不幸承擔責任,認為別人的過失與不幸都與自已有關,都是自已造成的(其實可能與他壹點關系都沒有)。如親人出了車禍,患者即壹直自責是自已過於忙於工作,沒有照顧好家人,並為此內疚不已。

5、選擇性概括:即“以偏概全”。只根據個人細節或片斷,不顧其它情況就對整個事件作出結論。如壹朋友向自已借了壹百元錢忘了還,即認為此人為賴皮,並因此可能不再與其來往。

6、貼標簽:是另壹種形式的“以偏概全”,如認為“自已天生意誌弱,不堪壹擊”“自已天生的失敗者,做什麽事都不會成功”等。

7、情緒推理:認為自已的消極情緒必然會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如:“我覺得自已是悲觀的人,所以我做什麽事都不會成功”“我內心不安,說明我肯定做了什麽對不起別人事”等等。

8、“應該傾向”:常用“應該”或“必需”等詞來要求自已和別人,如“我應該這樣做”,“我必需做那樣的事情”。對自已堅持壹個標準,如果行為未達到這種標準,就會以“不該”這樣的字眼來責難自已,產生內疚、悔恨。如果別人的所做所為不合自已的期待,就會覺得失望或怨恨,認為“他不該那樣”。

9、選擇性消極註視:選擇壹個消極的細節,並且總是記住這個細節,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整個情緒都染上了消極的色彩。辟如壹位男人壹次因不在家,小孩被燙傷,於是對這壹件事念念不忘,甚至認為自已不是壹位稱職的父親。其實他是壹位非常顧家,非常疼愛自已小孩的壹個男人。因為消極信息選擇傾向,使病人在某種情境中只讓消極的信息濾過造成不必要的煩惱。

認知心理治療的理論即為不斷糾正患者的認知曲解,從而讓心理障礙的患者恢復心理健康。

癔癥型認知障礙

/view/1138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