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80年代,我在濰坊上學,剛剛從農村出來,到了大城市,壹切是那麽的陌生和神秘,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都是那麽的新鮮!
哪個時候,國家給我們每個學生的夥食費每個月是12.90元,糧食是32斤(其中還有30%的粗糧),20多歲的小夥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哪夠吃啊,家裏又窮,沒有多余的錢給我花,常常吃個半飽就算了!
每到禮拜六當地的同學領我們出去逛街,嘗當地的小吃,我永遠也忘不了第壹次吃濰坊肉火燒的情景,剛出爐的肉火燒呈碗口大小,因熱氣和肉餡的充實而飽滿,圓滾滾的卻看不到捏合的痕跡,略扁平,顏色呈金黃色。肉火燒特點是皮酥、餡鮮香,外皮金黃色,咬壹口外酥裏鮮嘴流油,滿屋飄香。
那個時候的肉火燒是9分錢和壹兩糧票壹個!壹個禮拜只能吃壹個解解饞!
其實說到濰坊,想到最多的不是 美食 ,而是這裏的風土人情,濰坊在很 多人心裏不止是壹個地方,更多的是故鄉是思念。
對於壹些從小生活在濰坊的人來講,每壹道 美食 都充滿著家鄉的味道,記得那年小時候,家裏攤出來的第壹張煎餅,鏊子下的柴火通紅,煎餅細軟可口,卷上壹個雞蛋,壹點辣醬,每壹口都是壹種能 夠享受,而如今想要吃到自己新攤的煎餅也是很難了。再有就是那壹口肉火燒,不少人小時候就對肉火燒著迷,每每放學 肉火燒的香味就會飄滿整個院子樓道,還未出鏊子就會聽見滋啦滋 啦的油響聲,簡直好吃到爆棚,每每都吃到肚子鼓鼓的才過癮有沒有。
這口肉火燒本身就很誘人,我去過很多城市,吃過很多火燒,卻都 沒有這口老家的肉火燒可口,也許是由於家鄉的原因,這口肉火燒 讓人念念不忘,而自己做怎麽也做不吃那樣的味道,不是缺乏工具 ,而是那種味道只有濰坊人深有體會。
說完肉火燒,再來說說羊湯,其實對於不少喜歡喝羊湯的人來講,凡是有羊湯的地方都是壹種享受,而濰坊也有很多羊湯館,記得從 記事起,就有不少成年人圍著羊湯館的桌子上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那時候時常羨慕大人的世界,可以時常喝酒吃肉,現在想想,羊 湯更多的除了壹種美味的享受,更多的是童年的回憶。
其實,最最難忘的不是濰坊有多少 美食 ,而是濰坊的家人,母親做 的每壹道菜都記在心裏,哪怕是壹碗小米粥,只要是家人做的,都 是滿滿的愛,是壹種最深刻的思念。
濰坊的 美食 有很多:雞鴨和樂、肉火燒、朝天鍋、面條丸子做的都不錯,也有名氣。
但我最難忘的 美食 還是昌邑北部沿海壹帶做的鹹蟹子、蝦爬子、和椒子醬。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海邊的人會做海貨。
昌邑北部腌制鹹蟹子,不像濰坊酒店裏腌制的鹹蟹子還要放花椒、八角、蔥蒜什麽的,搞得吃不出蟹子的味道了。
昌邑北部人講究用大鹽粒子飽和的鹵水,腌制鹹蟹子8-12個小時,什麽佐料都不放。放了佐料,就吃不成海鮮的味道了。
剛腌制好的鹹蟹子並不是最好吃的時候,要放壹段時間,“發發”就沒有腥味更好吃了。
蝦爬子,濰坊人叫蝦虎,網友叫皮皮蝦。
以前這個東東很便宜,現在炒作的價格有點高。蝦爬子做的最好吃的是昌邑下營招待所飯店有個叫李樹財的老漢,他和壹個女廚師合夥開飯店很多年,菜做的很有特色,最拿手的還是腌制的蝦爬子。
用海水腌制蝦爬子4個小時取出來,風幹後,蝦爬子爪成黑色,肉幹松的時候吃,那就壹個吃不夠啊。
沒到冬天來臨的時候,昌邑北部居民都喜歡做椒子醬。就是用大蔥、辣椒、蟹子醬(不太肥肥蟹子用鹵水腌制後,踏湯湯水水的醬),也是講究什麽佐料也不放,就用大蔥和蟹子醬腌制。
現在城裏有些酒店也做椒子醬,紅紅綠綠的挺好看,(放雞精、味精、白糖調制)。我吃著總沒有農家傳統做法正宗。
當然,濰坊的蒸雞,做的也不錯。這個菜可能是濰坊的特色菜之壹,別的地方沒有見過這種做法:把壹個整只雞蒸熟了剔骨,讓後把雞肉、蘑菇、木耳、白菜放在壹起燉,涼卻後,放在盆裏成凍,壹家人慢慢享用。
最難忘的就是濰坊的肉火燒了,尤其是城隍廟的肉火燒 很出名的,並且城隍廟的肉火燒 歷史 久遠,色香味俱全,酥香可口。而且他的 歷史 也是非常的久遠,他是在清朝乾隆時期,那是老百姓的莊家年年受災。當時擔任濰縣知縣的鄭板橋看著慘狀 決定開倉放糧,帶領著老百姓們積極抗災,慢慢的老百姓的生活步入正軌,當初只是把面用木杠子壓面,把面和硬,還沒有肉火燒只是面火燒。
到清末民初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漸漸提升上來,又把肉裹入火燒之中,才有了肉火燒。城隍廟的肉火燒制作過程經歷煎、烙、烤、烘、蒸五步程序。整個過程十分鐘之內完成,時間過短,熟不了,時間過長,容易幹。吃壹口肉火燒配壹口小菜喝壹口豆腐腦人間美味!城隍廟在濰坊市的濰城區,城隍廟街道這壹代是肉火燒鋪比較集中的地方,並且濰坊城隍廟的肉火燒名號比較響亮。
濰坊朝天鍋
濰坊的朝天鍋是非常出名的,作為地道的濰坊名吃,也是濰坊獨特的 美食 之壹。為什麽腳朝天鍋呢?是因為煮菜的大鐵鍋沒有蓋子,所以稱為朝天鍋。主料有豬下貨、肉丸子、豆腐幹、驢肉等,再加上獨特的風味調料,再搭配幾個小菜,最重要的還有它的湯可以隨便喝,味道鮮美。
虎頭雞
虎頭雞,也叫做“松雞”,它 是壽光的傳統特色菜,也是傳統民間魯菜菜式。虎頭雞發源於山東壽光。以前說秋冬大批公雞宰後難以保存,但是雞斬塊、掛糊、油炸,入陶缸保存到來年,味道也不會變,而且這樣把炸完以後的雞塊兒狀如虎頭,所以這道菜就成為了故名虎頭雞。,選用新鮮肥美的雞肉進行烹飪,其味道鮮美,肉質鮮嫩,這道菜肴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也是壽光人拿來待客的 美食 之壹。
城隍廟肉火燒
“不吃肉火燒不算來濰坊”---火燒在濰坊深受人們的喜愛,最好吃的就是城隍廟肉火燒。肉火燒要經歷煎、烙、烤、烘、蒸五道程序。肉質鮮嫩,外酥裏爛,皮薄而酥脆,香而不膩。不論妳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早上起來吃上兩個肉火燒,來壹杯豆漿或者壹碗豆腐腦,馬紮壹坐吃起來,享受人間美味!
雞鴨和樂
濰坊雞鴨和樂是山東濰坊地方傳統名吃,這道菜的主要主食就是雞和鴨還有就是壹種面。和樂是由“河漏”演變而來的,對其進行樂改造,用小麥粉代替蕎面面,搭配上雞肉、鴨肉、鹵湯、配菜,吃過後絕對令人回味無窮!
壽光扒菇
壽光扒菇發源於蔬菜之都的山東壽光,它是壹種漢族傳統名吃。壽光扒菇作為壽光獨特的 美食 在其他地區是吃不到的。以蘿蔔、綠豆、青菜葉子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其口味清香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
昌樂馬宋餅
馬宋餅是源於濰坊昌樂縣馬宋(現為營丘鎮)壹道傳統面食,故稱之為馬宋餅。傳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的昌樂馬宋,是清朝初期魯東南士子進京趕考的必經之地。古時進京趕考之人多以步行,經過長途跋涉歷時壹個多月的時間才以到達目的地。由於馬宋餅便於攜帶、存放時間長、耐消化之優點因此深受各方舉人的喜愛。馬宋餅是當地人手工做的壹種油餅,經多次揉桿而成,用煎餅鏊子攤熟,口感柔軟而筋道,是當地人最愛的面食之壹。
綠豆扒谷
綠豆扒谷是壹種正宗的山東壽光漢族名吃,很多人遊客不知扒谷為何物。以前每年的秋冬臘月是做綠豆扒谷的時節,大概是冬節不容易變質的原因。綠色扒谷是精選上等綠豆浸泡,用石磨加入菠菜或青蘿蔔壹起磨碎,然後攢成團上鍋蒸熟即可,綠綠的甚是好看,真正的"綠色"食品。吃法多以豬肉炒扒谷為主,用豬油炒鍋,將扒谷炒熟,放入粉條韭菜等,烹飪時尤其註意不能放入過多水,做好的扒谷松軟鮮香、回味悠長。
最難忘的 美食 有:
濰坊朝天鍋,非常出名,是地道的濰坊名吃,味道鮮美,是獨特的 美食 之壹。
虎頭雞,選用新鮮肥美的雞肉烹飪,味道鮮美,肉質鮮嫩。
城隍廟肉火燒,要經歷煎烙烤烘蒸五道程序,肉質鮮嫩,外酥裏爛,皮薄而酥脆,香而不膩。
雞鴨和樂,是濰坊地方傳統名吃,這道菜的主食是雞和鴨還有就是壹種面。
請朋友們補充
最難忘的是濰坊昌樂壹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