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羅斯福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當選為美國第32 任總統,為新政才華的施展提供的條件。也就是說,如果他沒有當選總統,美國歷史上也就不會產生新政了,最起碼沒有這個稱呼。
三、1929年—1933年3月,羅斯福任紐約州長,執行的政策,是他後來實行的“新政”政策的發軔,這也為新政產生了有利條件。
四、廣大人民群眾強烈要求變革,至於怎麽變,美國的統治階級反對走***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道路,大多數人民群眾也沒有接受***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準備。剩下的出路只有壹條,這就是:在保存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拋棄自由放任、全憑市場機制那只看不見的手自我調整的政策,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幹預,改變局部生產關系,那便是新政。
五、包括凱恩斯主義在內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潮、進步主義思潮和改革、壹戰期間對經濟的全面幹預以及20世紀20—30年代早期制度學派經濟學理論創新就是新政前的思想運動”,它們都“成了羅斯福新政的思想淵源”。
新政實質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將集中起來的社會財富,向社會底層人員分散。從而使經濟逐漸恢復平衡,促進經濟恢復。
編輯本段新政的特點 盡量避免國有化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對經濟全面幹預;盡量控制商品大量生產,達到平衡狀態;同時采取壹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指導。
編輯本段羅斯福新政的“新” 1)新的理論和政策:資本主義經濟思想 自由資本主義→凱恩斯主義 ,新政就是對凱恩斯主義的最大規模的實踐;
2)新的特點:即盡量避免采用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政府對經濟全面幹預,同時采取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3)新的起點:新政實際上是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把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推向美國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具體體現。
4)新的模式:開創了國家幹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二戰後被壹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借鑒和繼承,促使二戰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新變化,進入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
編輯本段主要措施 1、整頓銀行與金融系,下令令銀行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並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
2、復興工業或稱對工業的調整(中心措施):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與藍鷹行動來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個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緩和階級矛盾]。
3、調整農業政策:給減耕減產的農戶發放經濟補貼(農民縮減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補貼),提高並穩定農產品價格;
4、推行“以工代賑”(最重要的壹條措施);
5、大力興建公***工程,緩和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6、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和保險,失業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
7、建立急救救濟署,為人民發放救濟金。
編輯本段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臺。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開創了國家幹預經濟新模式,美國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