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
美學家蔣勛說:“壹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而培養孩子審美最好的地方是大自然。大自然是壹部無與倫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頭活水。正如著名作家席慕蓉說:“ 如果壹個孩子沒接觸過大自然,沒有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第壹手接觸過美 ”。
在大自然中,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展開。在大自然裏往往能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不少作家、藝術家都強調過大自然對孩子的美育作用。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主要包括敏銳的感知能力 、豐富的想象力 、透徹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內容。依據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美育時要註意三個核心要素: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第壹個要素:感受美
”沒有經歷過美的熏陶,孩子很難感知美。莊子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而大自然就是最天然的美術博物館,春有百花、夏有森林、秋有果實、冬有白雪。當孩子為春天的第壹朵迎春花綻開笑臉的時候 ,當他指著藍天上的白雲細細觀賞的時候 ,當他凝心靜氣聆聽鳥鳴的時候……孩子已經悄悄地邁出了對這個世界全部審美過程的第壹步——審美感知。
不同的自然景色帶給孩子不同的體會和感受,煙雨迷蒙的梅雨時節,高聳入雲的重巒疊嶂;春天油菜花田的壹只蝴蝶,傍晚落日十分的壹群海鷗.....每壹處的自然景色都有它獨特的顏色、氣味、聲音、溫度、藝術等,而就是孩子美育心靈的最好滋養。
第二個要素:發現美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 自然界裏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給孩子看,講給孩子聽,他們自己是不會留意的 。”要使孩子真正學會欣賞自然、提高審美能力,在身臨其境中獲得豐富感性認識的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引導,鼓勵孩子表達出內心的感受以及想象。
比如家長和孩子壹起撐著小雨傘、穿著小雨靴來到自然。家長可引導孩子:“妳覺得小雨滴在幹嘛呢”當孩子們看到晶瑩的小雨滴散落到雨傘上時,開心的大叫道“妳快聽,小雨滴在我的小傘上唱歌呢”此時,可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感覺,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小雨滴,和他們壹起在小傘上跳舞。”還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和小雨滴壹起飛到了空中。”如此將審美想象滲透在審美感知中,使審美感知的內容更加豐富深刻,加深孩子對自然美的情感體驗,逐步由對審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三個要素:創造美
當孩子經歷了春夏秋冬的變遷、花開花落的春天,可以鼓勵孩子們把自己最直觀的體驗和發現,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和想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和記錄下來。比如最簡單的畫畫,讓孩子用手中的畫去表現他們對大自然的感受,描繪他們心中的美景,讓視覺感受和心中的審美情趣在動手動腦中真正的相交融。
大自然的美是樸素的,大自然的美又是豐富的,在大自然裏充滿了創造美的素材,比如石頭、松果、種子、樹葉等。梭羅說:“ 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 。”當孩子在大自然感受美、發現美後,自然就有了創造美。那些大自然的樸素元素,在孩子充滿想象力的心靈下變成另壹種獨特的自然美。比如孩子把千姿百態的葉子想象成不同的東西,拼出壹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如將葉子拼成藍貓 、天線寶寶、奧特曼、飛碟、《龜兔賽跑》圖或者船、花等等。
以上是培養孩子在自然裏美育的三要素,然而在大自然裏培訓孩子美育,除了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還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對生命的熱愛。
俄國作家謝德林說:“ 如果在孩子和大自然之間沒有任何直接而生動的聯系,那麽,最鮮明、最絢麗的圖景也不能使他動心 。”自然美育對心靈的陶冶和凈化,好像春風化雨,入夜無聲,使人於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中。即使置身於最平凡的最常見的自然環境中,壹片綠葉,壹泓清泉,壹叢野花,也會使孩子產生對世界萬物的同情心,萌發了內心最 純良的善意,真正培育了美的人格和心靈。
朱永新說:“ 理想的美育必須走出書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懷抱裏,享受它的靈氣” 。
那就帶孩子走進自然吧,去感受自然氣象的多變與神奇,去探索自然萬物的故事與奧秘吧,去欣賞自然景色的綺麗壯闊吧!慢慢地,妳會發現,在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潤澤中,拓展了孩子的生命廣度,發展了孩子的生命想象,滋養了孩子的美育心靈。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對美的事物有了自己的鑒賞力和觀察力,能夠自由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能夠感受生命的寶貴和熱情。回歸自然,將美育啟慧,童心泛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