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嬌耳湯的拼音如下:
qū hán jiāo ěr tāng。
需準備材料:
山藥200克,豆腐400克,蒜頭1瓣、醬油、麻油、蔥、鹽、味精各適量
詳細做法:
1、山藥去皮,豆腐沸水燙後分別切成丁;蒜去皮剁成蓉。
2、花生油燒至五成熱,爆香蒜蓉,倒入山藥丁翻炒數遍。
3、再加上適量水,待沸騰倒入豆腐丁,調入蒜蓉及剩余原料,煮沸。
4、最後撒上蔥花,淋上麻油即可。
出處: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壹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壹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