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壹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誌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壹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壹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壹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壹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壹。? 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壹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壹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
鄧稼先不僅註重科技實驗,還格外註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壹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壹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余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壹。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樹立科技強國的理想。1948年到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為了發展國防科研事業,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幾十年。
他組織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壹步。他領導完成了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組織領導了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的研究,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壹顆氫彈的研制與試驗工作。在組織領導與規劃中國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僅忘我地投入科學研究,而且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表現出高度的犧牲奉獻精神。
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999年中***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壹星”功勛獎章。
走進“兩彈城”紅色歷史博物館——聆聽鄧稼先
他為我國的原子彈、氫彈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歲月融進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梁”中……
或許時間已過太久,大家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只能在他的文字傳記中領略壹二。此刻,讓我們帶著崇高的敬意來緬懷這位科學巨匠——鄧稼先,走進四川梓潼“兩彈城”紅色歷史博物館,聆聽發生在他身上那些讓人“難以想象”的故事。
壹部直通總理的紅機
鄧稼先舊居在“院士別墅”東南頭壹片平房的最前排,三居室裏,除警衛室外,壹間是臥室,壹間是辦公室,白天在機關辦公,晚上在住所辦公。鄧稼先的辦公室裏有壹張老舊的油漆斑駁的寫字臺,寫字臺上有壹部電話,當時在九院有電話也不足為奇,但桌上這部電話尤為珍貴,它是521專線,直通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的電話。
如果有什麽事情就直接打給周總理,就不用通過層層領導的批示。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從另壹方面表明,國家對這份事業的重視程度。
在臥室靠墻處有壹大排書櫃,當年這個書架上有很多專業書籍,鄧稼先的最大愛好就是逛書店,特別喜歡逛外文書店。無論是到北京、上海還是其他地方,只要有機會他都會首先到當地的外文書店,仔細翻閱英文版的最新報刊書籍,只要是工作需要的,他就會買下來。
房間還有壹把普通的藤椅,兩張破舊的單人布沙發,壹個小茶幾,壹個五鬥櫃,壹架從蘇聯進口的彈簧床,是鄧稼先嶽父(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在鄧稼先和許鹿希結婚時送的陪嫁。
鄧稼先在這樣偏遠的山村,在這樣簡陋的小院壹住就是14年,當他的妻子許鹿希來看望他時,也沒什麽蓋的,就只有他平時自己用的被子。晚上天氣涼,辦公室主任打招呼,讓警衛員去招待所抱床被子給他們用。鄧稼先知道這個事情後對警衛員說:“小遊,那個被子妳快拿去還了,這是公家的。”
壹張主動要求的合影
1979年9月13日,在新疆的戈壁灘進行壹次空投氫彈核試驗。在試驗時,飛機空投失敗,核彈從高空直接摔到了地面。指揮部立即派出壹百多名防化兵搜尋事故現場,都沒有找到核彈的碎片。
鄧稼先想到其他同誌不壹定能準確辨認出核彈碎片,自己又希望獲得第壹手的實驗數據,找出這次實驗失敗的原因。於是決定親自到試驗場勘察情況,遭到現場人員的強烈反對:“您是院長,您怎麽能去呢?”他卻說:“就因為我是院長,所以我必須去。”
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讓鄧稼先義無反顧沖到試驗場並最終找到了核彈的碎片,近距離進行觀測研究。通過他的分析,最終確定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飛機在空投時降落傘沒有打開,核彈直接從高空摔落到地上,由於距離太遠摔成了碎片,與核彈的技術研究完全沒有關系,只是操作上出現了失誤。
查明真相的鄧稼先長籲了壹口氣,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肯定有事了,他對核彈的放射性危害再清楚不過了,僅僅壹克重的鈈就可以毒死壹百萬只鴿子,壹旦侵入人體就極易被骨髓吸收,對人體的傷害就不言而喻。核輻射後果毋庸贅述,平常不愛拍照的鄧稼先,主動要求與趙敬璞副部長拍了壹張合影。至於為什麽拍這張照片,鄧稼先沒說,或許是不舍這份神聖的事業,舍不下壹同奮鬥攻關的戰友!
幾天後,鄧稼先到北京的醫院檢查結果表明,他的尿液裏有很強的放射性,白血球內染色體已呈粉末狀,肝臟也受到損傷。看到檢查報告,鄧稼先深深地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百度百科-鄧稼先
中國網-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鄧稼先
中國新聞網-聆聽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