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蜀國為什麽會敗?

蜀國為什麽會敗?

壹,非為天意。

有些人說,以劉備之仁,諸葛之智,五虎之猛,天下本非劉備莫數。可最後三家歸晉。蜀漢滅亡,這只能是天意如此了。

我,不以為然!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壹樣的,沒什麽區別。所以天地沒什麽所謂的仁不仁,在天地看來,萬物如祭祀用的祭品壹樣,可任其自生自滅!也就是說,天,本沒有“意”。

三家歸晉之後,百姓並沒有安居樂業。朝廷也沒有善待黎民。沒過多久,天下再起戰事。此後隋朝建立,可隋朝傳至隋煬帝時,隋煬帝昏庸、暴虐、壹時天下烽煙四起。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隋唐演義的故事。也就是說,從三國結束後,到唐朝建立,這期間百姓沒過上幾天安樂日子。退壹步講,若真有天意,難道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這!才是天意?!!!!

其實人們往往因為找不出理由,所以無奈只說是天意。但每件事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正如歌中所說: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二,入蜀西川。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語出《隆中對》

也許看過隆中對的人都會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佩服不已,但大家有沒有看到這篇對策中的破綻?破綻就在益州!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這說的壹點也不假!但大家想過沒有,益州,經濟、文化都相當落後!沒有大都市,甚至連像樣的城鎮都沒有!稍微了解軍事的人都明白,戰爭!需要強有力的經濟作為後盾。但益州,從經濟上說,可以說是落後到了極點!這也至使到了諸葛亮北伐的後期,益州的經濟要大量依靠綿竹,綢緞的出口才能勉強維持。其次,說說農業。益州卻是沃野千裏,地處南方,雨水較多,農業較為發達,但比起江南這樣的魚米之鄉可就差的遠了。本來,這個地方的農產量給老百姓過日子可以說是豐衣足食,但要供應長期的行軍打仗,那可就明顯的匱乏了。要知道七出祁山其中有幾次都因為糧草不足而失敗告終,既然諸葛發明了木牛流馬怎麽回糧草供應不上呢?很可能是因為根本就不是來不及運,而是沒的可運了!其次,這裏人口稀少!請問兵從何處來?百姓中來啊!民少則兵少,無兵何以取勝?

那妳就會問了“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不假吧,這個地方不好怎麽人劉邦的了天下。請問劉邦進去幾年?楚漢爭霸加起來不到八年就結束了,劉邦在西蜀帶了壹***不到3年啊(當然他出來了那塊地也還是他的)。蜀國壹去就呆了幾十年啊!(當然他們也出來奪取過荊州,這個下面會講)益州,山高地險,易守難攻,若是想養精蓄銳,暫且息身。確實是個好地方。當想在此常駐不出,恐怕就會出現上面說到的問題,最後,困死在那裏!

妳也許會說:照妳這麽說諸葛亮是個笨蛋?他出了個餿主意?就妳聰明?妳比他會聰明?

非也,諸葛亮,並沒有說錯!大家看看隆中對“保其、荊、益”諸葛亮從來就沒想過只憑借益州取得天下。再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荊州、益州已經是劉備最後的選擇了。

我之所以寫了上面壹大段,主要是先向大家說明為什麽諸葛亮後來的七出祁山,寸功未力!是因為在只控制益州的情況下,北伐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其實諸葛亮也明白這個道理,他之所以七次北伐,並不是想統壹天下,那不過,是以攻為守的壹種策略!當然,如果能摟草打兔子,白賺,那更好,但是自己的成功如果要依賴敵人的疏忽,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三,損兵折將。

其實本來,在壹段時間內,劉備已經離統壹天下的目標很接近。劉備取的荊州、益州之後,已經完成了諸葛亮給劉備謀劃的“保其荊、益”的方針,荊州的富足,和遼闊也彌補了益州很多方面的不足。此時的蜀軍集團已經三分天下有其壹(其實還多點,當時地盤已經比東吳大了,不信去看地圖)。若以此姿態,養精蓄銳,秣馬厲兵。待來日尋找良機出兵北上。那評定北方,甚至壹統天下也未必事件不可能的事,可就在這關鍵時刻,出了岔子!!

其實第壹個制造失誤的是劉備!!劉備很清楚自己二弟的個性,他應該了解關羽有輕敵,自大的毛病。萬萬不該派關羽去鎮守整個荊州(荊州是很大的......),更不該任命他為該地方的最高指揮官(荊州牧,比省長兼省軍區司令還大得多)。當然,關羽這個人還是有些計謀的,當年還當過劉備的軍師,不過那時基本上就他們三個人。但關羽是很感性的壹個人,他很容易被諸如自大,驕傲,這樣的情緒沖昏頭腦。劉備說不定也料想到了這點,所以派給了關羽壹些很不錯的謀士。可劉備也不想想,到時候關羽脾氣真上來了,能聽那些身份,名望,戰功都遠遠不及自己的人的話嗎?

其次第二個失誤當然是出自關羽身上,關羽有時候狂妄自大,這誰都知道。可我們常說適可而止,關羽的狂妄這回是過了頭了!當時他攻打樊城的時候明明已經得到消息說孫權和曹操聯合要在後方夾擊他。按理說,此時妳應該即刻收兵,壹方面班師回城,加緊布防,固城以待。另壹方面,快馬告變,通知劉備,以求後援。可關羽呢?不為所動,繼續攻打樊城。他自己計算著,拿下了樊城,再回頭去收拾孫權。哎,可嘆,這種想法已經狂妄到了極點!!後來,樊城中曹仁的部隊得知東吳來援,士氣大振,拼死固守!關羽久攻樊城不下又被趕到的吳軍從背後夾擊。這才有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直至被呂蒙斬於刀下。這是大意失荊州嗎?這是狂妄失荊州啊,關羽之死,其實完全是咎由自取,與人無由。為將者,狂妄自大,目中無“敵”,這是大忌!

至此,劉備集團損失了名將,也失去了荊州,劉備已經在統壹天下的路上偏離了航線,但到這裏,事情還沒有完。

劉備聞知關羽死訊,傾舉國之兵,不聽諸葛勸諫,攜張飛壹意孤行,征討東吳,這才有了張飛之死,有了夷陵之敗,有了火燒連營八百裏啊!

按羅貫中的筆法說,劉備攻吳完全是為了給關羽報仇,我以為不然,壹方面,劉備確實是個重情義的人,想給弟弟報仇,那是有的。但另壹方面,他明白荊州對自己的重要性,急於想奪回來。可劉備也被仇恨所蒙蔽措施了良機啊(至於什麽良機,我下面要說)。

最終,這壹戰蜀國損失大部分主力,損失了張飛,最主要,間接損失了劉備!所以說,從這裏開始已經奠定了蜀國最終的敗局!這壹戰之後蜀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也許妳不同意,但上壹回我已經分析了諸葛亮後期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加上失去了荊州,也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如果妳下過象棋妳就會知道,壹子下錯滿盤皆輸。也許妳這步下錯子,不可能下步就輸,也許離妳最後的失敗還有很多步,但那時起,已經決定了妳的結局!

四,錯失良機。

(以下都是我個人觀點)

也許,妳會覺得劉備始終沒有得到壹統天下的良機,我告訴妳,有過,而且機會很大!

就是關羽背斬以後!

妳也許會驚訝,妳沒說錯吧,沒錯,有句話講,危機亦是轉機!聽我給妳娓娓道來!

試想,當時蜀軍剛失去關羽,東吳和北魏處在結盟狀態。此時,是曹軍最舒服的時刻。壹邊他們不用擔心劉備,劉備軍新敗,就算他要給關羽報仇,關羽是孫權的人殺的,和他們無關,算不到他們頭上。二來,不用擔心東吳,壹方面他們還是結盟狀態,另壹方面他們防劉備還來不及呢,怎麽回攻打魏國呢?我敢說,那個時候是整個三國歷史上北魏最掉以輕心,最不加防範的時候!假設這個時候,劉備能冰釋前嫌找人再度聯合東吳,東吳壹方面看已經要回了他們想要的荊州,另壹方面看有甜頭,壹定會相助劉備聯吳抗曹。若此事能成,壹定會打曹軍壹個措不及防,幸運的話,壹戰,天下可定矣。

諸葛亮,壹遍遍的阻止劉備伐吳,不停的提醒劉備 曹賊未滅 曹賊未滅 !說不定,也有過這樣的謀劃。可惜啊,劉備把矛頭指錯了對象。;

滅亡,成為不可逆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