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請妳查閱資料,說說我國航天事業方面的最新的成績

請妳查閱資料,說說我國航天事業方面的最新的成績

有關中國航天事業的資料

我來答有獎勵

熱心網友

2013-03-21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我國第壹艘試驗飛船“神舟”壹號首發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完成了21個小時的空間科學試驗後,於21日3時41分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壹裏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離這壹年結束的日子只有壹個月零9天。在7年時間裏每天數著日歷倒計時過日子的航天人中,許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壹覺。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對很多人來講,也是壹個難以實現的奢望。在新的戰鼓聲中,“神舟二號”又開始起步了。正在駕駛隆隆天車挺進太空的中國航天人,必須為壹個民族的理想去爭分奪秒!

不久,第二艘飛船“神舟二號”被制造出來,它的性能比“神舟壹號”更加先進,保證安全與維持生命系統的設備安裝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7天後成功返回地面。這是我國第壹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與“神舟”壹號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壹致。

緊接著神舟三號飛船於2002年3月25日發射。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三號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壹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後壹次預演,是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技術要求最高、參試系統最全、難度最大的壹次飛行試驗,還面臨載人航天發射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發射場有史以來罕見的嚴寒,最低氣溫接近-30℃,超過低溫發射條件近10℃,且飛船發射已進入不可逆狀態。“神舟”四號飛船最後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受住了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飛行試驗考驗,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低溫發射的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溫發射的奇跡。我國航天專家梁思禮院士表示,雖然“神舟”飛船的研制、發射比美、俄晚壹些,但我國研制飛船的起點更高。“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壹個飛行器,是今後天地往返運輸的優良工具。

10月6日,美聯社向全世界發布消息:在即將發射載人飛船前,中國宣布最快在3年內把探月衛星送入月球軌道。代號為“嫦娥工程”的中國探月計劃今年3月開始啟動,目前進展順利。另悉,若壹切順利,10年後,月球上將可能出現中國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壹個不尋常的日子,9時整,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全世界的人們在這壹天都看到中國人楊利偉在太空中飛翔。從這壹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間飄動的旗幟中開始有了中國的五星紅旗。那艘承載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劃開了中國壹個嶄新的航天時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時23分,中國的“神舟五號”飛船在起飛21小時後,順利降落在內蒙古空曠的草原上。太空中沒有中國人足跡的歷史到此結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再次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六號,並首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沖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後,今天,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著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

查看全部39個回答

恩知藝考_航空航天專業排名_專註藝考「老品牌」

航空航天專業排名就選恩知教育!現推出"走進央臺,首都培訓"活動!鉆研應試,通過率高!擔心航空航天專業排名?名校名師1對1,圓重點大學夢!全國連鎖藝考培訓,就近入學,家長放心!

恩知(北京)教育科技..廣告?

最新招聘信息-山香教育全程協議班通過率高!

最新招聘信息面試禮儀+面試流程+面試技巧,說課+試講+答辯+技能。山香名師全面覆蓋,預約試聽,協議班不過退費!

杭州山香文化藝術策..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遙控飛機什麽牌子好?京東玩具樂器,見證成長。

遙控飛機什麽牌子好-京東玩具樂器,耐摔材質,操作簡單,創意無限,妙不可言,成長快人壹步!

572020-05-03

有關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資料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鉆研。 1970 年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裏程碑。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裏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壹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壹期工程。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壹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擴展資料中華人民***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 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百度百科-中國航天事業

145 瀏覽247862019-07-18

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資料

近年,最大力宣傳,最突出的就是航天事業,從第壹次載人航天,到第壹次太空行走到接下來的嫦娥奔月計劃,打算開發利用月球,我國還研制發射了各種型號的衛星,如氣象衛星,北鬥系列導航衛星,對地觀察遙感衛星等。2003年起,我國多次進行載人航天實驗,楊利偉成為第壹個飛入太空的中國人,霍誌剛成為第壹個在太空行走的中國人。

29 瀏覽5212020-03-18

關於中國航天成就的資料

1970年4月24日21時31分,中國“東方紅”壹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壹顆人造衛星。 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升空。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搭載翟誌剛,景海鵬,劉伯明三名航天員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壹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成功發射。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壹號衛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目的主要是實現下壹步的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了高精度成像。 擴展資料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壹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 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趙小津在“嫦娥壹號”衛星發射前向媒體表示,“嫦娥壹號”的發射窗口預留了35分鐘,在這35分鐘內都可以發射。但在最後壹分鐘發射與在第壹分鐘發射相比,相比衛星燃料將要損失120公斤, 這對總***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壹號”是很大的損失,將直接影響其工作時間和工作壽命。如果由於特殊原因在這35分鐘內不能正常發射,就只能取消發射計劃,推遲到第二年重新確定發射窗口。 百度百科-中國航天史

731 瀏覽182132019-09-26

中國航天事業的資料

進入二十壹世紀以來,世界航天活動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態勢。主要航天國家相繼制定或調整航天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航天事業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影響進壹步增強。 中國航天事業始於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過五十年光輝歷程。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獨立自主地發展航天事業,在若幹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壹貫主張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同財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種活動,積極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不斷為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已確立了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推進航天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自2000年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又取得長足進展。為增進世人對過去五年及今後壹段時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了解,這裏就有關情況作些介紹和說明。 壹、發展宗旨與原則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原則是: ——堅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滿足國家需求,體現國家意誌。中國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壹項強國興邦的戰略舉措,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事業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不斷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根據國情和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有限目標,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航天科技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與支撐作用。加強戰略籌劃,統籌規劃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發展。以航天科技進步為先導,帶動高技術和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保護空間環境,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 ——堅持對外開放,積極開展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加強與世界各國在空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二、過去五年的進展 2001年至2005年,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壹系列新成就。建成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制和試驗基地,進壹步完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航天科技基礎能力顯著提高;空間技術整體水平明顯提升,攻克壹批重大關鍵技術,載人航天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空間應用體系初步形成,應用領域進壹步拓展,應用效益顯著提高;空間科學實驗與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間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過去五年,自主研制並發射22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個衛星系列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六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和“北鬥”導航定位衛星系列。此外,海洋衛星系列即將形成,構建“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計劃正在加緊實施。壹批新型高性能衛星有效載荷研制成功。各種應用衛星初步投入業務運行,其中“風雲壹號”和“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業務氣象衛星系列。地球靜止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臺的各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微小衛星研制及應用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2.運載火箭。過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24次發射成功,運載火箭主要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明顯提高。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46次發射成功。新壹代運載火箭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研制進展順利。 3.航天器發射場。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建設取得新進展,提高了綜合試驗和發射能力,多次完成各種運載火箭、各類人造衛星、無人試驗飛船和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 4.航天測控。航天測控網的整體功能進壹步增強和拓寬,多次為各種軌道的人造地球衛星、無人試驗飛船和載人飛船的發射、在軌運行和返回著陸提供測控支持。 5.載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第壹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之後又成功發射三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發射並回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次取得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突破了載人航天基本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實現“兩人五天”的載人航天飛行,首次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試驗活動,在載人航天領域取得又壹個重大成就。 6.深空探測。開展了繞月探測工程的預先研究和工程實施,取得重要進展。 空間應用 1.衛星遙感。衛星遙感應用的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壹批應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應用系統的技術水平和業務化運行能力明顯提高,初步形成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建設和完善了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和許多省市的衛星遙感應用及論證機構。光學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積累形成覆蓋範圍廣、時間序列長的多波段衛星對地觀測數據資源,提供多種遙感產品和服務。在壹些重要領域,衛星遙感應用系統已投入業務化運行,特別是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業、林業、土地、水利、海洋、環保、減災、交通、區域和城市規劃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國土資源大調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及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2.衛星通信廣播。衛星通信廣播技術發展迅速,應用日益廣泛,應用產業已初步形成。截至2005年底,中國擁有國際、國內通信廣播地球站80多座,全國***有衛星廣播電視上行站34座,國內幾十個部門和若幹大型企業***建立了100多個衛星專用通信網,各類甚小口徑終端站達5萬多個。衛星廣播電視業務的開展與應用,提高了全國廣播電視,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範圍和覆蓋質量,衛星通信廣播技術在“村村通廣播電視”和“村村通電話”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衛星遠程教育寬帶網和衛星遠程醫療網初具規模。中國作為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員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海事衛星通信網絡,跨入了國際移動衛星通信應用領域的先進行列。 3.衛星導航定位。通過“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利用國內外導航定位衛星,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服務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衛星導航定位的應用範圍和行業不斷擴展,全國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以每兩年翻壹番的速度快速增長。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基礎測繪、工程勘測、資源調查、地震監測、氣象探測和海洋勘測等領域。 空間科學 1.日地空間探測。與歐洲空間局合作實施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協同歐洲空間局的四顆空間探測衛星,首次實現世界上對地球空間的六點同步聯合探測,獲得重要的探測數據。開展了月球和太陽系探測的預先研究。 2.微重力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觀測。利用“神舟”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開展了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微重力科學等領域的多項實驗研究,進行了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探索和高能空間天文觀測,取得重要成果。 3.空間環境研究。開展了對空間環境監測和預報研究;在空間碎片的觀測、減緩和預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具備對空間環境試驗性的預報能力。 三、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 2006年,中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發展航天事業置於重要地位。根據上述兩個規劃綱要,中國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及稍長壹段時期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按照這壹發展規劃,國家將啟動並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壹代運載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壹批重點領域的優先項目,加強基礎研究,超前部署和發展航天領域的若幹前沿技術,加快航天科技的進步和創新。 發展目標 運載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顯提高;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建立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衛星通信廣播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高;分步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初步形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 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航天器交會對接;實現繞月探測;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 主要任務 ——研制新壹代無毒、無汙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最終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全面完成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的研制工作;提高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 ——啟動並實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研制、發射新型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開展立體測圖衛星等新型遙感衛星關鍵技術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多譜段、不同分辨率、穩定運行的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 ——統籌發展衛星遙感地面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整合並完善現有遙感衛星地面系統,建立和完善國家級的遙感衛星數據中心,建設和完善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等定量化應用的支撐設施,初步實現社會公益服務領域的遙感數據***享;建立衛星環境應用機構和衛星減災應用機構,形成若幹重要業務應用系統;在衛星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研制並發射長壽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電視直播衛星;發展衛星直播、寬帶多媒體、衛星應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廣播等技術。繼續發展和完善衛星通信廣播的普遍服務功能,增加衛星通信領域的增值服務業務。積極推進衛星通信廣播的商業化進程,擴大通信廣播衛星及應用的產業規模。 ——完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系統,啟動並實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發展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的自主應用技術和產品,建立規範的、與衛星導航定位相關的位置服務支撐系統、大眾化應用系列終端,擴展應用領域和市場。 ——研制並發射新技術試驗衛星,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器件、新設備的空間飛行驗證,提高自主研發水平,提高產品質量與可靠性。 ——研制並發射“育種”衛星,推進空間技術與農業育種技術的結合,擴大空間技術在農業科研領域的應用。 ——研制空間望遠鏡、新型返回式科學衛星等衛星;開展空間天文、空間物理、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加強對空間環境與空間碎片的監測能力,初步建立空間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載人航天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進行航天器交會對接試驗;開展具有壹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的研制,開展載人航天工程的後續工作。 ——實現繞月探測,突破月球探測基本技術,研制和發射中國第壹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壹號”,主要進行月球科學探測和月球資源的探測研究;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後期工作。 ——提高航天發射場綜合試驗能力和效益,進壹步優化航天發射場布局,提高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的可靠性和自動化水平。 ——進壹步提高航天測控網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擴大測控覆蓋率,具備初步滿足深空探測需求的測控能力。 四、發展政策與措施 中國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規劃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個領域,推動航天科技自主創新,促進航天活動發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證航天活動有序、規範、健康發展,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當前及今後壹個時期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主要政策與措施包括: ——統籌規劃、合理部署各種航天活動。優先安排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的發展,適度發展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積極支持空間科學探索。 ——集中力量實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加強基礎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術。集中優勢力量,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實現航天科技的重點跨越。通過加強航天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若幹前沿技術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續創新能力。 ——加強空間應用,推進航天產業化進程。加強空間應用技術的開發,推進資源***享,擴大業務應用。以通信衛星和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運載火箭為重點,積極構建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制造、運營服務的航天產業鏈。加強空間技術的推廣轉移和二次開發,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重視航天科技工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強航天器、運載火箭研制、生產、試驗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航天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強信息化工作、知識產權工作和航天標準化工作。 ——推進航天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航天科技工業改革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國際壹流的大型宇航企業。積極構建以航天科技企業和國家科研機構為主,產學研相結合的航天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航天活動的科學管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積極創新科學管理的體制機制,強化質量、效益觀念,運用系統工程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系統質量,降低系統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加強政策法規建設。研究制定航天活動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航天產業政策,指導和規範各項航天活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營造有利於航天事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保障航天活動的經費投入。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航天投入,同時鼓勵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資體系,保持航天事業持續、穩定發展。 ——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航天活動。鼓勵工業企業、科研機構、商業企業、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在國家航天政策指導下,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航天活動,參與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衛星經營企業和應用部門優先選用國產衛星和衛星應用產品。 ——加強航天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註重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人才,特別註重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形成壹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航天人才隊伍。普及航天知識,宣傳航天文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航天事業。 中國政府不斷加強對航天活動的管理和宏觀指導。中國國家航天局是中華人民***和國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履行政府相應的管理職責。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政府認為,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同財富,世界各國都享有自由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及其天體的平等權利;世界各國開展外空活動,應有助於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有助於人類的安全、生存與發展,應有助於各國人民友好合作。 國際空間合作應遵循聯合國《關於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並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的宣言》(《國際空間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則。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加強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基本政策 中國政府在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統籌考慮合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開展積極、務實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