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恍如赤霞彩雲飄——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壹)

恍如赤霞彩雲飄——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壹)

明朝女詩人劉淑的《踏莎行·梅》寫道:“含英不與牡丹開,傾心原***山茶醉。”在冬天傲雪綻放的梅花,只把與自己同時開放的山茶花,作為自己的知心朋友。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壹,也是世界名花之壹。郭沫若曾盛贊曰:“茶花壹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遊黑龍潭》)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奈久,獨能探月占春風”(宋·曾季貍詩句)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淩牡丹之鮮艷,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

南朝·梁元帝蕭繹著《纂要》,載“壹年二十四花信風”,將茶花列為第二十三位。茶花已成為我國二十四種名花之壹。

在唐朝,對山茶花的喜愛成為壹種時尚,出現了不少吟詠山茶花的詩作。

唐代詩人盧肇宅院中新栽了壹株紅茶花,後因事外出,回家後發現被人偷走了,於是寫下《新植紅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詩索之》:

嚴恨柴門壹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

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盧肇(公元818—882年),字子發,江西宜春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壹直為人們所稱道。

前二句“嚴恨柴門壹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寫山茶花被盜後詩人的怨恨、不舍心情。詩人想象柴門內的那株山茶花,被盜時的情形:山茶樹被挖後放在車子上運走,山茶花的香氣隨著車子愈走愈遠,似乎不願意離開……。

後二句“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詩人進壹步想象山茶花不願意離開主人家,說山茶花如果會說話,就會說妳們欺負我家主人不在家,偷偷將我挖走,我家主人回來後,壹定不會饒過妳們!

詩寫得生動活潑,對山茶花的喜愛、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唐代詩人司空圖的《紅茶花》,在與牡丹的對比中,極力贊美山茶花的美麗: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司空圖(公元837—907年),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晚唐詩人、詩論家。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禦史。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唐亡。他飽經喪亂,絕食而死。其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詩的前兩句“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意思是說詩人有詩人的敏感,壹般說來,見著什麽景、物都要稱頌誇贊壹番,我並不是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雅風韻才來說說紅茶花的。這是解題,開場白,好像作者所以說紅茶花,也不過是詩人即興而發,並沒有什麽特別之意。這種起句很奇特。寫紅茶題目後又說僅僅是壹般的見景見物即誇的詩人積習的表現,要讀者不必十分介意,並進壹步解釋說,也並非自己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韻,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困感難解嗎? 其實這是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

接著兩句“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便揭開了謎底,原來紅茶花如此之美,連雍容堂皇的國色天香牡丹,費盡三春之力所開的花,與紅茶花壹比,竟然不是花了,這紅茶花能不說壹說,誇壹誇嗎? 實在是不得不說,不能不誇。這種贊美紅茶花,傾向於紅茶花的感情壹下子就升華到頂點,從而收到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運用側面烘托,造成強烈對比效果,這是藝術表現領域常用手法。古詩《陌上桑》中描寫秦羅敷之美就是壹例。?

司空圖很愛花,詩中詠杏花、菊花詩居多。對牡丹也有詩寫道:“得地牡丹盛,曉添龍麝香。主人猶自惜,錦幕護春霜”(《牡丹》)也並沒有寫牡丹花色、形,而僅言主人護愛之情。司空圖的詠花詩雖多,但似有壹個***同之點,即他不著意花本身的形色味的客觀具體描繪,而多是從主觀感受方面來落筆,這首紅茶花堪稱是他詠花詩的代表作。

五代詩人花蕊夫人的《詠山茶》,贊美山茶花美如紅霞彩雲:

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

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小徐妃即為花蕊夫人,能詩,有《宮詞》壹百五十余首及詩壹卷。(舊說《宮詞》作者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徐妃。因才貌雙全,封貴妃,別號花蕊夫人。今據著名學者浦江清先生發表《花蕊夫人宮詞考證》壹文,考證出宮詞作者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

詩的前二句“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寫山坳裏生長著許多山茶樹,遠遠望去,好像紅霞彩雲在山間飄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山茶花紅艷似霞的壯麗景象。後二句“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人們都說邡江壹帶的山茶花美如錦緞,勝過仙界天池盛開的百花。極力贊美山茶花美過仙花,表現了自己的極度喜愛之情。

晚唐詩僧貫休的《山茶花》,贊美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壹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貫休(公元832—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市)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嘗有句雲:“壹瓶壹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山茶花又名曼陀羅,是壹種非常美麗的名貴花卉。其花形較大,花色較多,盛開之時,真可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

這首詩的前兩句以誇張對比的手法極寫其美:“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其形是風裁制的,其色是七彩陽光染就的。對比之下,百花都失去了顏色,甚至連紅艷欲滴的猩血也不算紅了。

詩的後兩句筆鋒壹轉,轉而詠史,似有所指。“今朝壹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孫秀”,晉代趙王倫嬖人,與倫同謀廢賈後,逼惠帝禪位,多殺忠良。據《晉書》記載,齊王冏等起兵討倫時,秀亦被誅。因此,“今朝”“墜階前”的“壹朵”當指忠良。那麽,“今朝”的忠良,“看人”,“孫秀”各是指誰呢?筆者以為,當時正是黃巢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時代。因此詩中的意象不必過於落實,可以理解為泛指。今天我們欣賞這首詠花詩,主要還是從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和誇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兩個方面去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