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捂秋凍”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春捂”到底該怎麽“捂”,大家可能就沒那麽了解了。下面我就來說說關於“春捂”的壹些小知識吧~
壹、“春捂”是什麽時候“捂”,“捂”到什麽時候?
每年二月初立春,從立春開始我們就能漸漸感受到氣溫的升高,連吹到臉上的風都感覺溫柔了許多。尤其到了三月,氣溫變化的快,衣著變得也快。很多人紛紛脫去了厚重的冬衣,換上了單薄的春裝,甚至已經穿上了短袖。
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但是溫度變化也比較大,如果沒有關註天氣變化,提前減少衣服,很有可能造成感冒。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最明顯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要"焐"得住,因此“春捂”的最佳時機是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就註意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除此之外,日夜溫差大於8℃也是該焐的信號。
"春捂"講究持續時間,壹般這7-14天恰到好處。專家認為,"捂"在身上的衣服隨著氣溫回升總要脫掉壹部分。但是減衣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沒"捂"到位的現象。
那怎麽捂才算到位呢?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後面氣溫回升了,也得再焐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如果減衣過快,有可能會凍出病來。
我們說了"春捂"的時間以及捂多久,那麽什麽時候不用捂了呢?其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二、“春捂”怎麽捂,捂哪裏?
說到捂哪裏,很多人會認為既然是捂,那就是多穿衣服的意思。其實這樣也不是全對,人的身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所以寒氣多是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註意"下厚上薄"。
所以“春捂”我們要註意多捂身體下半部,特別是腿和腳踝處。很多年輕時尚的人,衣服穿的少也就算了,關鍵是大冷天還露出腳脖子,叫人看了都覺得冷。
所以如果春季不註意保暖,天壹熱就急忙減衣服,這樣稍不註意就會著涼感冒發燒,甚至還會在上了年紀之後出現膝關節疼痛,逐漸發展為膝關節骨質增生,重者還會出現膝關節積水、腫脹以及伸不直等病癥。
“春捂秋凍”是我國古代的諺語,流傳至今,我們也有句俗語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古人的經驗還是要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