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於1934年5月28日,她養育了我們五個兒子、兩個閨女。如果她老人家還在世,我們子女和她的十幾個孫子、孫女、外甥、外甥女壹大家人都圍繞在父親、母親的身邊,那是壹種多麽幸福的氛圍。可如今,心意在,人無影,伴隨我們的永遠是無限的懊悔和難以忘卻的思念。
母親是二十歲時走進了霍氏家族。從那時起,她擔負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她和父親都是普通工人,既要上班,又要照料家務。生活雖然平淡,但是很幸福。1962年,在國家經濟調整的大背景下,母親響應國家號召,帶領我們兄妹回到了農村,她由工人變成了農民。然而,我們從她臉上絲毫看不到失落和懊悔,依然樂呵呵地同農民壹起在田間勞作。1978年,國家落實當年城市壓縮政策,母親和弟妹們從農村又回到城市,她依然沒有向國家提任何補償要求。多年來,她壹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和社會奉獻著自己的壹切,從來不求任何回報和贊賞。並壹再要求我們,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勤奮。
母親是壹個很勤奮的人。她壹生忙忙碌碌,很少見她有清閑的時候。在我們家她是每天起床最早的,為上班的父親和上學的我們做好早飯後,她還要把午飯的菜切好、面盛好,收拾好家裏的壹切,又急急忙忙隨社員壹起下地幹活。遇到下雨天和晚上,還要為全家人縫補漿洗。回城後,為補貼家用,她賣過水果,還為父親的工廠縫制過油布,也幹過糊火柴盒和藥盒的活。從她臉上很少看到疲倦的神色,只有在她午休和晚上睡覺時,我們才能看到她睡夢中的安閑。
母親是壹個很儉樸的人。由於家庭人口多,父親的工資也不多,母親總是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分擔生活對父親的壓力,成為父親的得力幫手和賢內助。在農村生活時,凡是生產隊分菜,她總會把菜地裏丟掉的白菜幫、圓菜葉和小蘿蔔等撿回來,洗凈後做成精美的小菜。生產隊收完紅薯後,她壹定要帶著我們在大田裏挖尋遺留的小薯。而壹旦找到大紅薯,她的臉上總是露出欣喜的微笑。每當秋天,她總要為家裏腌上兩大缸菜。她常給我們說,“壹缸菜頂壹缸米,壹缸豆子是壹缸水”。她還利用房前的空地養雞、養兔、養豬、挖菜窖,把家裏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從我們記事以來,我們沒有看到她為自己買過壹件像樣的新衣。她有壹臺飛人牌縫紉機,我們全家人的衣服幾乎都是出自她手。她總是大的改小的,長的改短的,即使打塊補丁,也讓人看得很舒服。
母親是壹個很熱心的人。她把幫助別人看作壹種快樂,只要有人托她辦的事,她總是壹心壹意地去做好。她有很多朋友和結拜姊妹,因此,我們的姨姨特別多。我們家可稱得上是鄉村親戚朋友的“招待所”,隔三差五總有親屬朋友來吃住。母親總是傾其所有,熱情接待。全家每月的生活開支,幾乎有壹半多用於接待,但母親沒有壹絲的不快。母親也是壹個公益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生產隊的學習小組、辦事處的入戶宣傳、健身活動場所等等,都有她活躍的身影。壹些影視片,都有她的光輝形象。她有壹個裝滿火罐的皮包,只要鄰裏家人有不舒服的,她總是風雨無阻,前去精心理療。每到年關,她的縫紉機旁總是堆滿親屬朋友讓其加工的新衣。每年的除夕和除夕之夜,才能開始制作我們的新衣。
母親是壹個有愛心的人。母親愛親屬朋友,母親更非常愛我們。我們兄妹都是她壹個個送上學校、送上社會。全家每日的三餐,她總是讓父親和我們先吃幹的,最後她喝稀的。當我們生病時,她總是日夜守候在床邊,餵藥、拔罐、刮痧,還要做上壹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面湯。有時,我們忘記吃藥,她還把藥送到教室,看著我們吃下才放心離去。為了看病,她還經常去學校為我們請假。她心裏只有我們,唯獨沒有自己。由於日夜操心和常年勞作,白發過早地爬上了母親的額頭,還患上了頭痛、關節炎、腰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等疾病。可母親總是強忍著病痛的折磨,不想讓我們看出。她常用壹句“妳就疼,妳就痛,反正就是我這個人”來激勵自己。母親對我們要求非常嚴厲,特別是在做人做事上,不允許我們有絲毫馬虎。我們兄妹沒有壹個沒受過她斥責的。那時,我們都感到莫名的委屈和悲傷。長大後我們才明白,正因為她的這種嚴厲,才成就了我們現在的事業。這種嚴厲裏包含了多麽的愛和親。母親確實是我們人生的第壹位導師,她愛我們勝過愛世間的壹切。每當我們兄妹有壹個去外地上學或工作,她總要送我們上火車,並千叮嚀萬囑咐,壹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惦記家裏。而她回到家裏,總是淚流滿面。對遠在他鄉的我們,她日夜期盼的是郵遞員呼喚,而對每壹封來信,她總是看了又看,信紙上灑下的是壹滴滴淚痕。
母親是壹個有孝心的人。對於我們的爺爺、奶奶、姥爺和姥姥幾位老人,她壹直關愛有加。每當他們生病或身體欠佳時,母親總是親自找醫生、買藥、餵藥,壹直守候在身邊。逢年過節,母親總要為老人親手制作新衣,購買糕點小吃。作為長子的我,多少次騎著自行車,帶著母親行駛在通往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和姑姑居住的鄉村。坐在我身後的母親時不時靠緊我蹬著她的左腿,似乎這樣就能分擔我的蹬力。為了隨時看望老人,又不耽誤我的學習,已經四十多歲的她,還學會了騎自行車,並經常奔波在幾十裏的城鄉土路上。老人住在我們家時,母親總是把第壹碗熱飯端上。奶奶去世後,母親把爺爺接到我們家,壹直侍奉的病故。爺爺常說,母親是霍家難得的好媳婦。
母親是壹個有恒心的人。她從小沒有上過學,但經過刻苦努力,認識很多字,並能寫簡單的書信。她不僅會縫紉、剪裁和刺繡,還懂得種植、養殖、拔火罐等。在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凡是她認準的事,總是百折不撓地去做,並且做得非常認真和完滿。她常教育我們,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幹不了的事。她的這種精神感動了全家,也感染了周圍的親屬、朋友和鄰裏。大家都願意向她求教,與她交往。
記得小時候奶奶給我們講,世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顆星星,人去世後,靈魂就升上天空,星星就會發亮。生前做得好事越多,星星就越亮。無數個夜晚,我遙望星空,搜尋著母親的星星。我看到了那顆最亮的星,但是卻永遠聽不到母親的聲音……
1994年9月25日13時30分,母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她走得那麽急促,也走得那麽安詳。我們萬萬沒有想到對她六十歲生日的祝詞,竟成了我們為她的最後祝福;也萬萬沒有想到中秋節的團聚,是我們同她度過的最後壹個節日;更萬萬沒有想到她把我們又壹次送到家門口的別離,是我們最後的永訣。
母親壹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她絲毫的懊喪和抱怨。今天,當我們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時,我們看不到她那忙碌的身影;當我們開著轎車在路上行駛時,我們見不到她那欣慰的面容;當我們走進豪華酒店聚餐時,我們聽不到她那爽朗的笑聲……。
母親的壹生是平凡的壹生,也是令人敬仰的壹生。她的無私、勤儉、賢惠、孝順的品德和吃苦耐勞、樂於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並將激勵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 母親,我們永遠懷念您!
? 母親,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