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鋒用筆,在運筆時,還須有壹定的技巧,清代書法家劉煦載提出“逆入,澀行,緊收” 的觀點,這六個字高度的概括了書寫的全部用筆技巧。就是說,入筆時用逆鋒,中間的運筆階段澀行,筆畫的末端收筆時使用回鋒。
擴展資料
中鋒用筆,就是在書畫行筆也可以,但是要解釋清楚,偏鋒的部位,當時的使用狀態。中鋒用筆,在運筆時,還須有壹定的技巧,清代書法家劉煦載提出“逆入,澀行,緊收” 的觀點,這六個字高度的概括了書寫的全部用筆技巧。就是說,入筆時用逆鋒,中間的運筆階段澀行,筆畫的末端收筆時使用回鋒。
我們知道,筆鋒是錐形的,如果起筆不運用逆鋒,那麽,線條的起端也就成了錐形,這就需要要通過回轉的辦法把線條的起端處理圓潤。
在中間運行過程中,筆鋒不能象臺球運行的軌跡壹樣,是壹條直線,而是有微小左右,上下擺動,筆鋒前進的方式也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進三步,退壹步,作巡回式前進,(當然這種巡回是很微小的。
通過書寫者的手指感覺的,或是從寫好的作品中感覺到的,旁邊觀看的人不壹定能很仔細的觀察到)使墨汁在壹定範圍內反復堆積,體現立體感,這就是澀行。這種效果也就是古人說的“屋漏痕”。
引進"澀行"的概念解釋古人說的““屋漏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筆在運行的過程中,已經不再呈現原先的圓錐形態,運筆過程中,筆前有壹條前面的引領部位,推筆控制引領方向,得到書法中的“屋漏痕”。
當筆運行到了線條的尾端,如果自然收筆,則線條末端露鋒,露鋒出現在直畫上還說得過去,出現在橫畫上就很庸俗,因而,須用回鋒的方法法把線條末端處理成藏鋒的效果。回鋒收筆的第二個作用是把筆鋒調整好。
我們知道,當筆鋒運行到線條末尾時,筆鋒已經朝後邊偏倒了,通過回鋒的過程,又把筆鋒調整端正,為書寫下壹筆作好準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