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父母該不該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評論區有壹萬條帶淚的回復

父母該不該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評論區有壹萬條帶淚的回復

文 | 上弦月 編輯 | 海寶、Leham

《奇葩說》最近有壹期辯題為:

父母該不該要求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

我看到了微博評論區裏壹大波委屈的哥哥姐姐。

他們說:

我是老大,從小被要求讓弟弟,我tmd煩死了。

我是姐姐,從小在“要讓著弟弟”的耳提面命下長大,不讓就被說成不聽話不懂事。

只要聽見妹妹哭,爸媽就會罵我,完全不問原因。

弟弟拿秤砣砸到我哭,媽媽說,他還小,妳別跟他壹般見識。

看得出來,被要求甚至被逼著讓著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他們很受傷,哪怕他們都成年,傷壹直還在。

是啊,大家都是第壹次做人,憑什麽要讓著妳?

誰還不是個寶寶。

2歲的弟弟需要被護著,4歲的姐姐就不需要被護著了麽。

壹個27歲的讀者說,他的弟弟都已經21歲了,媽媽卻還在要求她讓著弟弟。

她質問憑什麽,他都已經成年,僅僅因為年齡小,全家人都讓著他,出去了誰會讓著他?

她已經極度厭煩了這樣無理的要求。

也有人問:

在不傷人的情況下可以自私點嗎?

從來不認為,壹個不讓著弟弟妹妹的哥哥或姐姐是自私的,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選擇讓或不讓的權利。

不管是電視還是媒體,我們看過太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悲劇,其中壹大波源於父母的偏心。

《少年說》有壹期節目:

有壹個叫崔兢的女孩,聲淚俱下地控訴自己的父母偏愛6歲的妹妹。

她邊哭邊說,看得出來,小小年紀的她很傷心。

她站在天臺上說,妹妹經常仗著大人的喜歡故意欺負她,發生壹點沖突,妹妹就去找大人告狀。

而大人經常不分青紅皂白,訓斥姐姐不懂事。

她哭著懇求臺下的爸爸說:

“爸爸,能不能不要每次只相信妹妹說的話,至少,試著相信我壹次!”

可是爸爸當著眾多師生的面,對她又是壹頓訓斥:

“妹妹小不懂事,難道妳也不懂事嗎?”

這就是偏心的大人解決孩子矛盾的思維:

殊不知,這種境況下的老大很受傷,畢竟老大也是個未成年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關愛與呵護的年紀。

曾經,重慶九龍坡有壹名11歲的男孩離家出走。

後來,他去敲別人家的門求收留。

被人帶到派出所後,才知道,他有了弟弟後,爸爸媽媽就不太關心自己了,輔導作業也不像以前有耐心了。

他想離家出走,卻又覺得外面不安全,所以才想做別人家的孩子,到處敲門求收留。

孩子的心是那樣敏感,父母壹丁點忽視他都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哪怕老大迫於父母的壓力讓著老二,但他的心裏,可能也恨極了老二。

魯迅說:

“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每壹個不被看見的老大,內心都藏著無盡的酸楚。

老二的到來,將原本屬於老大的寵愛,壹下子轉移到老二身上,這樣的冷落,直接造成老大內心安全感的缺失。

再加上父母對老二的偏袒和對老大的道德綁架,更是對老大赤裸裸的傷害。

如果妳認為老大被父母教育“讓”著老二,只是對老大帶來傷害,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對同樣老二百害而無壹利。

如果哥哥姐姐壹直讓著弟弟妹妹,受寵的弟弟妹妹會產生壹個錯誤想法:

別人讓著我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

時間久了,弟弟妹妹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也習慣於不勞而獲,性格中也多了自私和懶惰的成份。

壹個喜歡不勞而獲的人,長大後自然做什麽都沒動力,做什麽都難以成功。

前不久,現實版“樊勝美”事件引起軒然大波。

23歲的杭州女孩洛洛因意外死亡,她的父母沒有表現出心痛和傷悲,而是去洛洛公司大鬧。

她的媽媽甚至化著精致的妝容跟洛洛老板討價還價,而且獅子大開口,要求賠償41萬。

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還在後面。

網友深扒她的社交平臺後,發現了壹個讓人憤怒的事實。

原來,洛洛經常被父母索要錢財,曾被索要20萬給弟弟買房子,而死後索要的這41萬也是給弟弟的。

在家人眼裏,洛洛的存在價值就是供養成年不成才的弟弟。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弟弟也許沒有慫恿父母去大鬧,但他早已習慣不擔當,不作為,躲在角落裏享受不勞而獲的快感。

所以,對結婚買房這樣的人生大事,他根本無能為力。

可以說,由於父母要求“讓”的教育,造就了受傷的老大和不成才的老二,他們都是受害者,無壹幸免。

有人說: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尊老愛幼,古代還有“孔融讓梨”的美談。

是的,但請註意,尊老愛幼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愛”,孔融讓梨也是心甘情願地“讓”。

壹個人什麽樣的情況下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別人,讓著別人?

答案是:

只有當自己內心的愛與安全感富足時,才會這樣做。

否則,內心安全感缺失,覺得父母偏心,還壹直要求被“讓”的哥哥姐姐是壓抑的、委屈的。

而從小到大被讓著的弟弟妹妹可能變得驕橫,哪天沒人讓著他了,他就會覺得全世界欠他的。

正如陳銘所說:

“很多人18歲還覺得自己是全世界,就是因為教育的缺失和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

所以,與其糾結讓不讓,不如教兩個孩子愛對方,教他們學會分享,互相關心,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父母的正確做法是在孩子心裏培育壹顆愛的種子,從愛自己到愛別人,再延伸至愛身邊的壹切。

因為愛是解決壹切問題的源動力。

壹個有愛的孩子有更高的同理心,他們的內心豐盈,愛自己也會愛他人。

孩子從父母那裏學會愛人,才會彼此欣賞,彼此成就,這也是手足情最美好的樣子。

END

插圖 | 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