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改變家長錯誤家庭教育行為的三個步驟

說說改變家長錯誤家庭教育行為的三個步驟

1.不要瞧不起孩子

“妳這麽這樣笨啊!”或者“妳是木頭人嗎?”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把培植健全人格當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視和加強對孩子進行良好道德的培養,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建構兒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舉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為保證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下成長,家長們不可不看呦!

2.不要恐嚇孩子

采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

如果父母說:“妳下次再這樣,就要妳好看!”或者”妳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妳壹頓。”

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壹種恐懼心理。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3.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麽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妳要答應我,妳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壹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妳答應媽媽的,怎麽又不乖啦?” 媽媽該知道,要小孩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壹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5.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妳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妳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妳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壹會兒要他做什麽,比如說:“小軍,差不多再過十分鐘,妳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主法是無效的。 8.不要縱容孩子過分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年-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裏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 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9.不要用不壹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妳用壹套壹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妳用壹套壹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10.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妳希望壹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壹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 因為妳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時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看後獲益非淺的7個家庭教育問題

 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同擔負起教育下壹代的任務。如何讀懂孩子這本書,如何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妨聽聽專家們如何作答。

哪怕98%是表揚與鼓勵,也要給批評留2%的位置

問:前壹階段有人提出“賞識教育”這壹新概念,伴隨而來的還有壹個口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您是否贊同這種看法呢?

專家: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須講究辯證法,不能提極端的口號。我贊成多賞識、多表揚、多鼓勵,但是好孩子不是誇出來的,而是綜合教育的結果,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包括家長身教、家庭環境、教育方法,而這方法中有表揚也有批評。無原則的表揚不僅不利於孩子成長,還容易使其驕傲自滿,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以至於不適應將來的社會。

問:也就是說,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不能熟視無睹、聽之任之,要給以必要的教育甚至懲罰?

專家:對,也就是負強化。壹個沒有受過批評和委屈的孩子是很難成才的。負面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於,它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什麽是不能做的,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

孩子需要表揚也需要批評,我的觀點是: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嚴愛結合,剛柔相濟。哪怕98%是表揚與鼓勵,也要給批評留2%的位置。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

問:家長和孩子之間由於年齡差距較大,往往具有很深的代溝與隔膜,在思想上不容易彼此理解和溝通。對此您有什麽好的辦法?

專家: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永遠保持壹顆童心,是當家長最重要的原則之壹。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規規矩矩”,總想把他們變成個“小大人”,這種脫離年齡特點的教育往往造成兩代人的隔閡。“將心比心”,遇到問題替孩子設身處地想壹想,就會好得多。

問:父母由於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而提出過高的標準和要求,是否也可以用您的“階梯理論”來化解?

專家:不錯。教育中有壹個現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妳的觀點離孩子很遠,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妳的觀點和孩子相近,孩子自然容易接受。因此,家長要先降低標準,找到與孩子相近的地方進行疏導。這就如同上臺階,妳想把孩子拉上臺階,妳先要走下去,貼近孩子之後再把他拉上來。如果妳和孩子相距甚遠,孩子往往很難向妳靠攏。

謹防“陰盛陽衰”,強化“男性教育”

問:現如今有些父親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妻子,自己卻躲清閑。有的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管;有的是脾氣不好,和孩子生不起氣;有的則是幹脆懶得管,覺得妻子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天經地義。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

專家:父親是高山,母親是大海,父母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陰陽平衡,壹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陰盛陽衰”的現象。

我曾經搞過壹個調查,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以父親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自古“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極大的錯誤。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須要壹致,雙方都主動教育子女,孩子才會感到爸爸媽媽對自己都很上心,才不敢鉆空子。

從嬰兒時期的餵養到幼兒園、小學、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我們的孩子現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如果在家裏父親再放棄教育的責任,孩子從小到大受到的是壹系列的女性教育,哪還會有陽剛之氣?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誌都會受到壹定的影響。

 淡化教育痕跡,做到不教而教

問:家長們總是期待著教誨能夠立竿見影,卻往往事與願違。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是否也是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呢?

專家:家長要切記“三分教誨,七分等待”。三分教誨,指教誨要適量。說教過多,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會與孩子產生矛盾。教育有時需要等待,需要孩子親身體驗,甚至需要走些彎路,摔幾個跟頭。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時日和世事的打磨,絕不可能壹蹴而就。揠苗助長,只能得不償失。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應該有耐心,談話後不要急於讓孩子表態,要讓孩子回去想壹想。當時馬上表態、認錯往往是假的。經過思想的矛盾鬥爭,才會有真正的認識。

問:“不教而教”這種說法最早是由您提出來的,您是否可以詳細闡述壹下這壹概念?

專家:這正是我還要強調的壹點。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評斥責,不是強制懲罰,而是淡化教育痕跡,讓受教育者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潛移默化。不教而教,就是把教育內容滲透在遊戲、談天、生活之中,在壹種和諧、自然的氣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來源:( /s/blog_6457e99b0100glq1.html) - 正確家庭教育備忘錄_drrty_新浪博客家庭教育十個“壹分鐘” 對於航天員來說,壹分鐘的時間,就有可能使衛星升空,對於勘探者來說,壹分鐘的時間就有可能讓鉆井出油。作為父母,如果用活、用好了“壹分鐘”,孩子的天空就會閃現出絢麗的彩虹。 壹分鐘接觸父母要註意摸摸孩子的頭、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過接觸來傳遞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傳達給孩子愛和力量。 壹分鐘傾聽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壹個角度,傾聽壹下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傾聽孩子講話時,壹定要精力集中、精神振作、態度和藹。 壹分鐘遊戲笨拙的孩子在遊戲中找樂,聰明的孩子在遊戲中求知,傑出的孩子在遊戲中增智。遊戲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家長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 壹分鐘矯正孩子有過錯時,家長壹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觀因素還是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其嚴重程度如何。矯正還要註意場合,語言要平緩,態度要溫和,不可急於求成。 壹分鐘激勵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家長要有耐心與恒心,激發孩子的生活、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促進孩子發展。 壹分鐘贊美孩子的身上總會有他獨特的優點,作為父母要註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優秀表現,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贊美。在贊美的過程中,要註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 壹分鐘參與在壹個家庭中,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應該了解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盡可能形成***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在孩子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麽都順從孩子。 壹分鐘懲戒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壹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避免產生對立情緒。 壹分鐘示愛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妳是父母最疼愛的人,即使在妳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妳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父母向孩子示愛必須有壹定的技巧。 壹分鐘期盼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可以和孩子壹起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是的。

5種正確的家庭教育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妳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壹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壹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語氣,這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壹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妳再玩壹會兒,不過,玩完了,可壹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妳是平等的,妳是尊重他的。例如,妳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壹下,可以這麽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妳跟媽媽壹起把玩具收拾壹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否則,孩子聽妳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妳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贊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壹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妳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贊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壹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壹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妳不能責備他,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正確家庭教育的7大要領 針對孩子的發展,家長應該與孩子之間建立壹種什麽樣的關系呢?  1.抱著尊重和體諒的心情去對待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壹個獨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  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就要滿足孩子這種對獨立的需求。當孩子做事情出差錯或者不夠完滿的時候,成人能接納他,體諒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會打翻,或者動作很慢,這時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充分地體諒孩子。如果我們不體諒孩子,壹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行,漸漸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說,成人壹定要抱著“謙卑”的態度去對待兒童。這個“謙卑”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試圖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對兒童的態度不謙卑。  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過活動,給孩子遊戲、活動的機會,抱著我不了解孩子的誠懇態度去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的需求和能力,從而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社會交往發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認識。相反,成人不謙卑的態度則是固守成見,自以為對孩子的情況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這樣”,“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見之明”……這樣就把孩子活動的興趣、獨立發展的意願打擊沒了。孩子每壹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壹樣,所以我們要抱著謙卑的態度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  2.常和孩子壹起工作或遊戲  家長每天要分配壹些時間和孩子壹起玩。在和孩子壹起工作或玩耍時,要用正確的語言,文明禮貌的語言和孩子多交談,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語習慣。通過與孩子壹起玩耍、遊戲,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氣以及能力的成長。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註和愛。這對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與孩子的快樂成長都是很重要的。  3.和孩子建立彈性的親子關系  成人要追隨孩子的發展成長。孩子逐漸走向獨立,成人對孩子就不必事事幫他。不要過於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長。有時孩子不願聽到家長的念叨,覺得家長老壹套,不願跟家長多談,就是因為家庭中的親子關系缺乏彈性。  有彈性的親子關系是,家長了解孩子能力的發展,對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去幫助他。這樣成人和孩子雙方都能在壹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好的家庭教育濃縮五句話

(壹)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進入了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像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壹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壹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松,說妳的孩子那麽優秀,根本就不要妳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壹個眼睛是睜著的!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優秀的父母,他們的壹個***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麽多父母大字不識壹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世界中學生數學奧數競賽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母親初中都沒畢業,但她卻讓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壹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做到呢?

(三)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

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者。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

(四)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優秀的父母在這些方面大都做得較好,他們的良好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守了這樣三個步驟。第壹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裏的真實意思。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壹定就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時應該給以建議。

(五)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誌,比意誌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壹個人的胸襟和抱負。

意誌、品德、胸襟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裏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遠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多遠有多高。

讓孩子言聽計從的家教方式 全神貫註地傾聽  我們成年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孩子更了解狀況,更明白事理,所以常會對孩子說“妳說的不對”……當壹個人的真實感受不斷被人否定時,他怎麽會不感到困惑和憤怒呢?其實我們成人也會這樣。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他們。當孩子向妳表達感受時,蹲下身子認真傾聽,這是給予孩子的尊重。 賈妮媽媽  簡單地回應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惑時,如果從父母那裏只是得到質疑、責怪,他就很難有清晰地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問題。所以,當孩子跟我說:“有人偷了我的鉛筆。”我常用“哦?”或是用“是這樣?”等簡單的話來回應,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學會在敘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會找到解決辦法。 心瑜爸爸  讓孩子說出感受  有壹次,女兒跟我說:“小龜龜死了。”我便馬上回應她:“是嗎,真沒想到。”女兒難過地說:“它是我的好朋友。”“是呀,失去好朋友確實很難過的。”我非常同情地附和道。女兒說著,情緒穩定多了。其實,只要有人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就能讓她從中得到安慰。 波波媽媽  點評:要讓孩子肯聽話,尊重是很重要的。要善於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內心能感受。因為,只有當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麽樣的感受,才能開始著手尋找解決的辦法。生活中要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演變成爭吵或者無聲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