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哢哢,昨天開學日,好激動啊!神獸歸籠,普天同慶!
但又不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歸籠”,因為家裏倆娃,壹個上小壹,壹個上幼兒園小班,都是新生,作為 新生家長 ,往往是比較 緊張 、和 有“儀式感” 的。
前壹天晚上,我們8點半就開始進入睡眠程序,比暑假任何壹天睡著的都要早……果然早上叫醒沒怎麽吃力,小葉子還是自己爬起來的。
第壹天送上學,也特別的“隆重”,老公平時怕高峰堵車,7點就開車上班了,為了送娃,他昨天竟然決定晚點去擠地鐵,或者幹脆請半天假,說啥也要見證孩子們第壹天上學。
姥姥姥爺也都出動,熟悉壹下接送程序,我倆接送不了的時候,他們能幫忙。
但是家有倆娃啊,弟弟幼兒園最早7:40才能進校,姐姐是7:50到校,需要預留30分鐘左右提前出門,算了算時間, 他倆就沒法順道壹起送 :
弟弟跟姐姐出門,弟弟到校太早;姐姐跟弟弟出門,到校太晚……所以生不生老三,真的有技術性難題,家裏不夠人的話,接送都是個問題
好啦,終於儀式感滿滿地出門了,可是狀況不斷:
我負責送小葉子,本來打算不急不躁走路去學校,路上再和她聊聊新學期新期待,結果走了沒幾步,新買的黑皮鞋她說卡後腳跟、走路不舒服……
換公交車!正常5、6分鐘就能到,班次也多,也就幾個路口的事兒,但我們 嚴重低估 了開學日的路況是多麽可怕:
平時很密的公交車,等了好壹陣都不來;好不容易上了車,學校門口的那條路,又堵得水泄不通……據說有私家車光是掉頭,就花了半小時……
結果第壹天就遲到了3分鐘,路上我啥也沒來得及聊,光看表了。
好在老師特別nice,手拉手領進門,我站在門口, 好想再多看幾眼,但娃就那麽瀟瀟灑灑進門去了。
老公的反應和我壹樣,孩子沒表現出特別的不舍,他倒留門口半天沒走,想著別壹會兒哭著出來啥的,哈哈哈哈……
我發現不止我這樣,第壹天送上學的家長們,都壹樣壹樣地,尤其是新生。
雖然不至於這麽誇張,上天下地:
但我們 主要的特征 呢,是不舍、壹步三回頭、又期待孩子到校、又不知道孩子在新環境是否能適應得不錯:
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希望老師能多發點照片、視頻,老師壹發,立馬轉家庭群,翻來覆去看上好幾遍(重點找自己孩子),還要在班級群跟帖加油鼓勵,好像自己這樣,就能跟老師處好關系,間接幫助孩子融入新集體……
我發現我還是有“偏好”的,更緊張小葉子怎麽樣,小魚兒就稍微好壹點,像幼兒園群裏這種對話,我是 “不屑” 參與的,多大點事兒啊
陪孩子第壹天上幼兒園,我焦慮了……2歲入托是不是太早了?孩子的反應,和我想的太不壹樣了……
什麽哭沒哭啊?孤不孤單啊?渴了知道喝水嗎?有新朋友嗎?想我們嗎?能找到自己的書包和物品嗎?想問問老師自家孩子怎麽樣,又怕打擾老師顯得事兒多……
(小葉子當年第壹天上幼兒園小班)
現在回頭看吧,這些都不是事兒,老師不發照片,是因為在看孩子,孩子們的適應能力,也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好;
等過了這壹陣兒再送娃,內心就沒有這些小九九了,我們真實的想法就只剩下, “哎呦餵,妳可趕緊上學去吧!”
只是每壹年的這個開始,只要對孩子來說是第壹次,我們就還是免不了,要***同走壹遍“分離焦慮”的流程,這是孩子的成長,更是 我們的自我寬慰 :知道孩子終究會獨立,但牽掛,也是本能的、呼之欲出的愛的表達呀。
我覺得還特別有儀式感的,是我爸和我壹起送的小葉子 ,送孩子第壹天上小學,對我爸來說,可不是第壹次了!
我特意翻出了陳年老照片,1991年的9月2日,哇,整整30年了,這是我在哈爾濱市長虹小學,入校的第壹天:
看到這個照片時,我眼睛有些濕潤:
我的記憶裏是有這壹天的,我還記得我爸我媽招呼我和這個鄰居家的小姑娘壹起在操場合照。
對方特別大大方方,而我有些不好意思,照片裏肩膀都是聳著的,站姿像軍訓,表情也是乖乖配合禮貌式好孩子的微笑。
壹晃兒就30年了啊……我也成了媽。
我看到老師發的第壹個視頻裏拍到的小葉子,在第壹排,鏡頭緩緩流過,她初來乍到有些靦腆的樣子, 像極了我小時候 ,連我們同年齡時的五官、沒門牙的樣子,都幾乎壹樣……這神奇的基因!
而我的爸爸,已經白了頭發…… 時間,都去哪了呢?
不禁在想,30年後的今天,我會不會也成了送孫子孫女開學的姥姥奶奶,還得糾結壹下,送兒子的娃,還是送閨女的娃?如果他們再各自有倆娃,我就要和我的老頭子商量下,我們各自去送誰……
哈哈哈,讓我現在想,我都不想送,只想做個動不動就去環球世界的瀟灑老太太,但話不能說太滿……
等自己也到了父母這個年齡,再想過自己的人生,說不定也還是放不下這份牽掛,想要支持自己的孩子們,少辛苦壹點……
壹下子覺得心酸,為這份愛,為這份愛的傳承。
我們本來也都是時間的旅行者,突然想到,從這個維度看,開學是個好日子:
因為我們會拍很多照片、會做很多有儀式感的事情,我們會在記憶裏,去深深地銘刻下這壹天,在3年、10年、30年後,它們仍然會閃著光……
如果說在這特別的日子裏,我還有啥特別想講的,我原本想著,我可能會說說些,分離焦慮的“幹貨”知識;
從過來人或者教育心理的角度看,新生都要註意些啥;
哈哈,等之後的哈,此時此刻,真正開始碼字的時候,發現我就只想說: 開不開學的,咱都過好自己的生命和日子吧。
當了媽,就挺容易忽略自己的,孩子這孩子那,可別忘了,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這壹年年,也是我們生命裏最好的歲月,值得好好的、有品質地去過。
愛妳們,我會壹直在這裏,說說困惑、聊聊家常,保持敞開與真誠
—END—
作者:吉吉。 微信公眾號「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壹起慢成長。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