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簡稱“閩”。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壹。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建在歷史上曾經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在宋、元時期,隨著港口的對外開放,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福建與海外貿易往來頻繁,進入經濟鼎盛時期,在全國占據重要的位置。明清兩代,福建的絲織業、制糖業、制茶業、造船業、造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自從封建統治階級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以後,福建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福建經濟每況愈下,基礎脆弱,結構畸型,到1949年已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省份之壹。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壹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壹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壹次作為壹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壹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壹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臺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托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壹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壹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壹,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壹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湧現出壹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鬥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壹,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