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作為壹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麽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麽寫的嗎?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尹國聖,來自吉安縣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壹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後,接觸到的壹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後繼的學習打下壹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壹、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麽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麽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於同壹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麽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壹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壹、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相等的弧長。

(2)並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於某壹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壹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物理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學生在學習第1節“透鏡”,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對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著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關系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結論”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進壹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這樣加深學生對凸透鏡規律,又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

教法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第壹次進行全過程探究,本節課需要兩個課時,第1課時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猜想時壹般不懂怎樣去猜想,有時猜想與提出的問題毫無關聯,所以我們關鍵應該引導學生怎樣去猜想,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猜想情景,並且引導學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亂猜想。設計實驗是探究的壹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麽和怎樣去研究,實驗時應該觀察什麽、測量什麽、記錄什麽?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表格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於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重點難點

重點:

①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難點:

①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教學過程

壹、引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麽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麽差異的問題,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情況並回答問題,並產生凸透鏡有什麽規律的想法,從而激發探究的興趣。

二、新課導學

提出問題:

學生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景,從而提出問題。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有凸透鏡,但有大小、倒正和虛實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生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提出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有什麽關系。

猜想:

繼續觀察:

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的同相點及不同點,引導學生針對像的大小、倒正和虛實分析並做出其與物距或者像距大小關系有關的猜想與假設,同時板書。

設計實驗:

指導學生要檢驗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驗,提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壹種方法。

給出器材,讓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方法,並說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實驗觀察什麽、測量什麽和記錄的數據以及實驗的主要步驟及過程。

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補充說明實驗操作步驟、註意事項,如:蠟燭、凸透鏡、光屏擺放位置。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並提醒學生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註意分工合作。

進行實驗:

學生閱讀、討論、作答,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評估、改進實驗方法。明確實驗目的。

回顧凸透鏡焦距測量的方法,並讓兩位學生測出本節課凸透鏡的焦距。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並鼓勵最先完成實驗的學生填寫黑板的數據。(見附表)

分析與論證:

教師事先畫好表格,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思考得到什麽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並進壹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並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討論思考得出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或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進壹步綜合、分析歸納出: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驗像;

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