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煎餅是山東人的傳統美食,薄薄的壹張餅皮裏可以卷壹切,什麽生菜、香腸、大蔥全部加進去,蘸上醬,既好吃又管飽,當成壹日三餐中的任何壹頓都沒有問題。
關於雜糧煎餅的傳說也有很多種,有人傳是諸葛亮在被困的時候發明的;也有人傳孟姜女哭長城的時候帶的煎餅。
關於煎餅的起源還有壹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相處古時候,有壹位窮書生和美麗的女孩相愛了,但是遭到了丈母娘的反對。她將書生關在書房裏,不給食物,只給紙筆。
美麗又智慧的女孩將五谷雜糧磨細,攤成薄薄的煎餅,看起來像紙壹樣,再將蔥頭去掉,偽裝成毛筆的樣子,送入書房。丈母娘看到書生在吃紙筆,覺得很神奇,於是成全了書生和女孩的愛情。
後來書生高中狀元,家庭和事業雙雙美滿,煎餅卷大蔥也從此流傳了下來。這些都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根據史料的記載,煎餅少說也有壹千多年的歷史了,真的是壹道傳統的美食。
煎餅卷大蔥,山東人舌尖上的故鄉
小編作為壹個地道的山東人,每當向別人介紹起自己的家鄉的時候,他們總會好奇的問:妳們是不是經常吃煎餅卷大蔥啊?
好像確實是這樣的,作為山東傳統美食的煎餅卷大蔥,養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薄薄的壹張煎餅,與山東的大蔥卷在壹起,抹上甜面醬,谷物的香氣配上大蔥的辛辣,再加上甜面醬的鹹甜,千滋百味混合在壹起,好吃又管飽。
山東人是最看重煎餅的,在以前糧食短缺的時候,人們就是靠著煎餅活下來的。老壹輩中經常流傳著壹句話:“大蔥蘸大醬,吃的越多越壯"。正是這種煎餅的韌性、大蔥的辛辣和大醬的香味,才演變出山東人坦率實誠的性格。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煎餅的制作材料也越來越豐富
改革開放前,農村的老百姓吃的都是地瓜幹“滾"出來的煎餅,因為地瓜幹含糖量太多了,吃起來對胃不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煎餅質地也變好了,都是用小米、玉米、大米做的了。能卷的食材也不止是大蔥了,變得越來越豐富,唯壹不變的是山東人對它的熱愛。
時至今日,煎餅依舊作為壹種主食出現在山東人的餐桌上
在以前,車馬都很慢的年代,山東人走南闖北,煎餅成為了最好的幹糧。所以人們的印象中,將煎餅和山東人結合在壹起的想法也變得根深蒂固。
直到今天,煎餅依舊作為壹種主食出現在山東人的餐桌上。在《舌尖上的中國2》第壹集中,就提到了山東的煎餅卷大蔥,很多影視劇中也出現了煎餅卷大蔥的身影。
在山東的部分地區,尤其是沂蒙地區,煎餅是從小吃到大的主食。所以山東煎餅要數沂蒙的最美味,不僅講究選材選料,還很重視工序。將谷物等糧食淘洗浸泡,再用石墨磨成"煎餅糊子"。
沂蒙人用匠心態度傳承古法手藝,手工烙制,做工精良,每壹處細節都要考究,谷香醇厚的雜糧煎餅,才是山東人舌尖上的故鄉。
臨沂的雜糧煎餅既可以卷蔬菜或者炒菜,也可以做成菜煎餅,將自己喜歡的蔬菜炒熟,然後用煎餅包裹起來,菜香和谷香瞬間溢滿味蕾。還可以用來做成春卷,外酥裏嫩。
精選優質小米,米粒均勻,顏色呈金黃或者淡黃色,光澤飽滿,帶著淡淡的谷物清香。大米也選擇上乘品質的作物,米粒飽滿,味道微甜,真正的綠色農家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