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讀書隨筆熱愛是不卷收的文章——簡讀巜吊腳樓下的湘西》

讀書隨筆熱愛是不卷收的文章——簡讀巜吊腳樓下的湘西》

《吊腳樓下的湘西》是範誠老師的第七本散文集,厲害。

也許有人會說,寫七本書的作家大有人在,算不上多厲害。但,如果他七本書都是寫同壹個地方——湘西,壹本書約六十篇文章,也就是說四百多篇散文只為描繪同壹片山水,訴說壹同方風情,妳除了說他文字功底厲害,更多必定是想要問,他在那片土地上到底走了多少回,他對那片風景到底讀了多少遍,他對湘西的山山水水到底有多心儀?

不知道。

都說誰的青春不迷茫,我覺得範誠老師的青春就不迷茫。湘西是湖南的西部,是深山密林裏的鄉下。鄉下只能吸引城市的人,當然也只能吸引個壹日幾日。鄉下人太多希望走向城市,希望自己的後輩人躍出農門。

範誠老師出生在是鄉下,貧困的農家少年,要憑唯壹的辦法——讀書,去躍農門的那種少年。八十年代大學畢業生還不多,鄉村大畢業生還極少,明明可以去大都市卻毅然選擇去鄉村的大學畢業生只有壹個,範誠。

什麽原因讓壹個少年擡手啟墨,轉折疾書青春的方向,義無反顧直奔大湘西?文學!範誠老師在書後記中說:我是受沈從文先生作品的影響,懷惴著壹個文學夢踏進湘西的。我不聽任何勸阻,固執地去了湘西。

文學人的最初,傻氣而執拗。魅力和率性,是後來的文字賦予的氣質。

27年,佩服!範誠老師的文心天縱,以最好華年,以黑發覆霜,在大山壹呆就是27年。非故鄉已成家鄉,如魚在河,壹脈水系壹脈青山的歡憂冷暖,他用27年的呼吸沈浮在遊戈丈量。年少的執著,化作山壹樣深悠醇厚的熱愛。懷惴的夢,在延綿如水的墨香中綻放。所以,有了第七本書。

先不看範誠老師的前六部作品,只翻才出版的新書巜吊腳樓下的湘西》。

收到這本三百多頁的封面考究古樸的書有七八日了,白天上班,晚上才能暢遊文字,且看書又慢,所以還只看了極少的頁數。我看書喜歡先看序或卷首語,目錄,然後是後記,再從第壹文往下看,不中途截文看。但看巜吊腳樓下的湘西》有改習慣,我提前看了書的最後幾篇文,因全是講湘西特色小吃的。好吃的人,容易重食文輕他文。

山,水,城,居,食,行,在湘西是壹種什麽面貌和風情?書的第壹篇也是以之命為書名的文章巜吊腳樓下的湘西》就壹壹告訴了妳。

山。

湘西多山。

這裏地處雲貴高原武陵山脈的東部,雲貴高原像壹群龐大的駿馬,從青藏高原的南部,奔騰著向東廣漠的平原馳去。沿途那挺拔高峻的山峰,是駿馬的頭部。那逶迤蜿蜒的山脈,就像駿馬的背脊。

……………

如果我們把湘西的山看作是壹個人的臉,那麽,湘西民居——吊腳樓群,就是人的眼睛。

水。

在溪流的岸邊,總是曡起壹層層的吊腳樓。這些房子,背靠著青山,面臨著碧水。正因為有水,便於生活,才把壹座座吊腳樓團聚在壹起,才把山裏人邀集成壹塊。

城。

碧波蕩漾的沱江水面上,浮起的這壹排排看似松散卻十分精致的吊腳樓,雖非雕梁畫棟,卻勝瓊樓玉宇。

居。

冬天農閑了,壹抹斜陽照在吊腳樓上,只見土家,苗家姑娘,三三兩兩,每人壹把木板凳,坐在吊腳桵上,繡花,打花帶,還有做布鞋的,納鞋墊的,她們像麻雀壹樣,說個不停,不時發出爽朗而歡快的笑聲,似乎要把吊腳案哄擡起來………

食。

過年了,殺年豬,打糍粑。吊腳樓的坪場上,圍滿了大人小孩。親朋好友,幫忙了、看熱鬧的,都聚在壹起。

行。

水是生命之源。吊腳樓的前面,就是小溪。不遠處,有渡口,有碼頭。

略挑摘幾句了。開篇,範誠老師用長達八頁的文字如工筆畫加水墨畫,向大山外的人們鋪展開湘西的美,無論哪壹道風景哪壹個角度,都離不開小小的吊腳樓,繁衍生息了壹代又壹代湘西人的吊腳樓。

跳過厚厚的三百頁,我聞到了吃食的香氣,饞人。我也湖南人,真不知道世上還如此奇特的食物。說說我感覺我學會了的吧,放長假我要試做。

社飯。主要食材是糯米,也是我愛的谷物。浸軟,洗凈,濾水,煮撈再濾。臘肉切丁,泌油,再和胡蔥,過水蒿菜齊炒,然後拌勻在糯米內,加鹽,大火蒸熟。想想都是好吃。工藝不難,胡蔥東鄉有扯,只是我們這似乎不種蒿菜。無妨,少壹樣味道應該也還不錯。範誠老師說第壹次吃了三碗,我就來兩碗吧。

書中寫的臘肉,米粉,彌猴桃,香瓜猶可,沒嘗過湘西的,我們湘東也有。但“茵油”和“包谷粑”我聞所未聞,範誠老師將食材工序說的很細,有聲有色,但壹般人去做依然不能。為什麽?

妳以為讀了巜吊腳樓下的湘西》就和範誠老師壹樣成了湘西通,湘西佬了嗎?27天和27年是天上地下的區別。他閱讀吊腳樓下的湘西,千萬遍不倦。散文,貴在用情澆灌。他寫下的文字,有了自己專屬的特色,無疑值得品讀,由文滋生的對那壹片神奇土地的向往,可以籍著這些熱情澆灌的文字生長出的力量,出發。

正如周振華老師為該書作序中言:看得出來,他讀了很多書,行了很多路,他的用心和勤勉,使他收獲了很多具有學術和文學價值的文字。對文學算得上敬畏和忠誠。

範誠老師是忠誠和值得敬重的人。他現在已居長沙。我是個文字資歷尚淺的寫手,我們從未謀面,卻錯過了兩次見面的機會。第壹次是去河北灤洲的采風,路途太遠,路癡的我想和他同行,他恰好抽不出空,卻不忘向我介紹另壹湖南老師,以便照顧同往。第二次相反,他力邀我同行,說時間不長,去吧,無奈我走不開未去。讀此書前,我已讀過壹些他的散文,文如其人,低調,沈穩,博學多才。

雖然範誠老師說自己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成為壹個兩鬢蒼蒼的作家,(那是他自嘲了老,高大儒雅才五十多歲)雖然他已為湘西落筆了七本散文集,但他的寫作之路依然漫長,我期待品讀他的下壹本再下壹本。而且我相信,即使不再專寫湘西,他的文字裏也少不了湘西的印跡,或穿梭或隱現。因為,湘西,已經烙進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