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兒媳婦,我不喜歡和老人住在壹起,只要老人還能照顧自己,就分開各自住著,等確實需要照顧了,再在壹起住吧。
應該是很多生活習慣不同吧,導致感覺不是那麽很舒服。
我婆婆前幾天又過來待了幾天。炒了兩頓菜,都淡的沒啥滋味,我必須吃點豆腐乳、鹹菜之類的,才能把菜咽下去。
周末的早上我們還在迷糊中,婆婆在客廳已經打開電視了。
婆婆在洗手間會直接用手擤鼻涕,會帶響的連擤四五聲,其實婆婆並沒有感冒,也沒有鼻炎,應該是積習多年的生活習慣。而我們這代人即使感冒了擤鼻涕,也大多是用衛生紙輕聲的擤那麽壹兩下,不會影響到別人。
以前看讀者文摘什麽的,說是外國父親要把爺爺送去養老院,孫子不讓父親送,說如果妳把爺爺送去養老院,那我將來也要把妳送去養老院,父親於是不再將爺爺送去養老院。那時讀來也感覺外國人對待老人的方式實在無情。
但近些年,竟也越來越贊同國外的家庭相處方式。不住壹起,不互相打攪,挺好!
絕對是兩代人的煎熬,至少是我的煎熬,我用我的真實生活案例加以說明。婆婆和我在壹起生活了23年,23年裏,我感覺生活壓抑的何止是煎熬。婆婆來我這的時候,我的女兒已經上小學了,在這之前在大兒子家看孫女,整個看的過程和大兒媳關系不睦,因為孩子沒人看,壹直忍著,孩子大了,矛盾徹底無法調和,就來我這了,和婆婆的不和諧首先是習慣問題,婆婆是從來不打掃衛生的,即使她的房間,妳不給收拾,就算家具壹層灰,她都不帶抹壹把的,廚房洗菜池,她竟然往裏擰鼻涕吐痰,說她還會反問,妳看見了?氣的妳肝疼。另外她就喜歡偷聽,我們就算關門說話,她也能聽到,然後找茬和妳吵鬧。另外她看不得他兒子對媳婦好,整天話裏話外挑撥事兒,因為這個,有時候真想不過了,要不是老公對我好,可能早離了。還有很多,年輕人出去吃個飯,她說妳敗家,回趟娘家她也不明緣由的耍,想想20多年在壹起的生活,真沒有過舒心的時候,所以,奉勸老壹輩、少壹輩,即使沒條件租房子也不要在壹起,太痛苦了,當時我們是有空房子的,只是老公覺得婆婆沒工作,沒有收入,年齡也大,怕她壹人生活不了,所以壹直就這麽委屈著過,可難受了。如果生活可以重來,我是壹百個不同意在壹起住的。
首先說說我的婆婆吧,婆婆是壹個好強的女人,家裏大事小情都是她說了算,公公什麽事情也不管。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我開始上班,婆婆雇人給照顧孩子,後來婆婆不放心,退休了,她和公公買完菜,早晨去我家看孩子,中午給我做飯,孩子上學以後公公接送孩子,婆婆負責做飯,就這樣周而復始,她們來我家接送孩子壹直到初中。孩子初二的時候,公公得腦血栓了。婆婆接著就照顧公公,公公大小便失禁,但是能走路,每天婆婆就領著公公出去溜達。壹照顧就是八年,婆婆也吃了不少苦。公公由於骨質疏松,最後這兩年不能走路了,晚上起夜,婆婆照顧不了了,我和愛人回去幫她壹起照顧了兩年。這兩年在婆婆家,她家的東西我基本不動,婆婆不讓我動,本身她是個好強的人,冰箱不讓我隨便翻,洗衣機她壹般都不讓我單獨自己用,我的衣服和她壹起洗,她幫我洗,她幫我晾,我就是洗洗菜刷刷碗,婆婆就是這麽要強的人,當時她已經七十歲了。婆婆還有個大兒子,公公走了以後,她選擇了去我家,和我們壹起生活,她沒有選擇自己過。婆婆到我家以後,其實說實話,我是個慢性子,細節的地方不如婆婆幹凈,婆婆看不慣我,經常說我,我本身自己生活二十多年了,就不願意聽老人嘮叨,也生過氣,犟過嘴,但是說過去以後就不記著,還是彼此關心。婆婆現在已經七十三歲了,每天早晨起來給我做飯,我說我起來,她說能起來給妳們做,起不來在說,妳先享幾年福吧。婆婆做飯也好吃,中午下班也能吃上現成的飯菜,婆婆把她的養老錢密碼告訴我了。雖然和婆婆也有磕磕絆絆的時候,但是婆婆對我真心的付出,我總心存感恩。今生遇到這麽好的婆婆,是多麽幸福的事情。我愛人也是壹個要強能幹,事業有成的男人。今生我有幸遇到他們娘兩。感恩。
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教、素養,有的家庭老人和子女住壹起摩擦不斷,矛盾重重;也有的家庭老人與子女同住非常和諧、幸福,享兒孫膝下承歡。我父母對我爺爺、奶奶極孝順,耳濡目染,我們做兒女的也都孝順父母,三代人在壹起,其樂融融。父親因偏食引發 健康 問題,76歲走了,我哭了三年,終生不再進 娛樂 場所。在《廈門晚報》上發表了“還不清的債”壹文,以寄托哀思,希望有來生,再續父子緣。母親今年88歲,雖然幾次 健康 告急,但在我這個當醫生兒子的照料下,均轉危為安,現在生活能自理,還會拖地板等做家務工作,晚年很幸福。
古人雲:“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與兒女間最好的相處,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我兩個女兒,大女兒家離我只壹個小時路程,我偶爾也去她家住,家裏有專門為我設計裝修的房間,我需要的各種用品也壹應俱全。但最多住不了十天,我就打道回府了。
女兒女婿雖然也是人過中年,但與我這個七旬老母還是有代溝的,有些事情我看不順眼必然要嘮叨。
女兒女婿朝九晚五,雖然他們孝順,日常家務不要我插手,但妳總不可能閑坐著,等他們下班後再來忙這忙那吧?自私點說,我累了壹輩子,實在不想幫他們做事了。
小女兒離我壹千多裏,坐高鐵也只要兩個多小時,前次小女兒來接我,我也打算去住壹段時間,壹座美麗的城市,家裏條件也好。但她家那個八十來歲的老公爹,非常健談,我在他家時,他把他家裏祖宗十八代的故事都翻出來,痛說革命家史,口若懸河,不容妳插嘴,我毫無招架之力。對於我這個獨居清靜的人來說,簡直是壹種煎熬,住了三晚,我就落荒而逃了。還是在自己家裏好,隨心所欲,獨壹無二。
我歷來不主張跟兒女住,因為兩代人是有代溝,生活習慣是有差異的。長期住在壹起,每天在同壹個屋檐下生活,再孝順的兒女,也難免會磕磕碰碰,久而久之,互相都會感到壓抑。所以,與其在壹個鍋裏筷子撞碗,不如與他們保持壹定的距離,讓距離產生親和美。
所以有條件盡量與兒女保持距離吧。
我沒有與子女住在壹起,所以沒有這方面的體會,只能說說自己的感受。我74了,即便按中國人的說法也算是老人了。人生七十古來稀。身體 健康 ,與老伴住壹起。自己的住房給了大兒子,給小兒子買了按揭房,首付款是我付的。每月的按揭貸款是兒子兒媳付,暫時我沒有管他們。我與老伴住在這個“陋室”,反正我們倆覺得住得舒服自在。
女兒遠嫁合肥,她住房我沒有操心。現在大多數老人都說養女兒好,不用操心買房。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祆,兒子是軍大衣。這個軍大衣,我還沒有弄明白什麽意思。兒子住本市,坐公交幾站路的距離,孫子讀初中即將中考上高中,兒子給他租了房,離學校近壹些。平時我不怎麽去兒子家,2個兒子兒媳都上班,雙職工,我住他們那兒幹什麽呢?不願意去住兒子家。
我壹個老頭子,也幫不了什麽忙。老伴也同我壹樣想法。沒有我在自己家自由,想到哪到哪,想吃什麽吃什麽,想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就幾點。家裏來客人,多半是老人。聊的話題年輕人不愛聽,代溝是肯定存在的。不承認這個不行,現在住的小區,不少老年人都與我壹樣的想法,身體好好的,在自己這個陋室待著,挺自在的。孫子小的時候,我們也照看過,在小區廣場跑,妳追都追不到。深怕跌了摔了碰了,兒子不說,兒媳還會說老人不關心。孫子都大了,讀書了,我們也輕松了。
目前,每逢雙休日,節假日,如端午,中秋,兒子兒媳帶孩子肯定來看我們。春節更不用說了。他們來了,吃著喝著,我們還得準備燒點菜,拿出好酒,像招待客人壹樣。臨走還得帶孫子去超市,買壹點零食之類,給他們帶走。偷偷塞給孫子壹點錢,讓他自己用。我覺這樣就挺好。女兒不在本市,去壹次也不算遠,3個小時的火車 汽車 ,高鐵只1個小時多壹點便到。交通便利,很方便的。
女兒女婿也都上班,外孫也在讀書。我每次去待壹個星期左右,實在太無聊。大部分白天家裏沒有人,壹點事沒有。只有晚上人才聚齊,外孫吃過晚飯趕緊做作業,還不能打擾。女兒女婿上了壹天班,也累,隨便聊點什麽。女兒上下午班時,上午在家,買了很多菜,像我們老人吃的又不多。城市裏隔壁鄰居,幾乎都不認識,甚至於壹個樓房的都互相不熟悉。只能到處逛,方圓幾公裏的街道都逛了個遍,也沒有什麽意思。
我現在住的地方,住了多年,這個小區也有不少熟悉的人。本市還有老同學老同事,平時也常互相走動。總之住得十分舒暢。到子女家去,有時兒子請去吃飯,真的像作客壹樣,很不自在。還有點拘束。我的想法是,壹定要身體好。壹旦身體狀況不好,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時,到那壹天再說,也只能走到哪算哪。
附照片,小區的廣場,小區的菜市,本人住的陋室,小孫女(二胎)在玩,兒子來的午餐家常菜,小區的小超市,小區菜市場的路邊攤。太熟悉了。
老人和兒女壹起住,有的人難受煎熬,有的人甘之如飴,聰明的人睜壹只眼閉壹只眼,學會忽略細節,縮小差距,放大樂趣。
我曾經和我婆婆***處了兩年左右時間,絲毫沒有覺得煎熬,相反倒找到了壹些樂趣。
那是七八年前,我和老公在浙江紹興打工。公公剛過世不久,婆婆說想和小兒子及孫子壹起住,我們立即就把她接過來了。反正孩子上幼兒園也需要有人接送,婆婆在肯定放心些。
婆婆壹輩子很少出遠門,我和老公剛開始害怕她壹個人在家不習慣,上班只要有空就給她打電話,免得她心裏悶得慌。下班回來吃完飯之後,老公會帶婆婆壹起出去溜達溜達。當時我們還沒有買 汽車 ,電瓶車只能坐兩個人,每次我都讓婆婆和兒子先上去,然後自己跟著電瓶車慢慢跑或走,到目的地後,老公再回來接我。婆婆剛開始覺得很不好意思,我說我長得胖,正好鍛練身體。說實話,我看到他們祖孫三代壹起好和諧,真的很開心。
當然,也有受驚嚇需要溝通的時候。婆婆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總喜歡壹個勁地在前面走,而不是跟在孩子後面。有壹天婆婆給我打電話,哭著說孩子不見了,我嚇得要死!幸好學校老師也給我打電話,問很晚了怎麽還沒有人去接孩子?原來我兒子根本就沒跟上來!後來,我跟婆婆強調:和孩子壹起走,要麽牽著手要麽讓他在前面自己緊跟著,千萬不能自顧自地說話頭都不擡壹下。
平時和老公偶爾會有爭吵,有時太生氣了我會直接跑到外面透透氣。婆婆急得團團轉,迷路了也要跑到外面找我,勸我回家。她兩邊都不偏袒,各打五十大板。說不該大吵大鬧,有話好好說。我覺得還是挺好的,真的談不上什麽煎熬。
我說說我朋友家的事情吧,她媽媽把女兒嫁出去,女兒不想回婆婆家,把老公孩子帶回家住,免費提供住房,沒有壹分工資,整天給他們洗衣拖地,就連壹個碗筷逗不想幫老人洗,吃完壹丟,家裏也不會愛護,搞的亂七八糟,妳說他們,不高興,說妳啰嗦
做好飯半天不起來吃,孩子有時丟給她,媽媽出去壹張車票舍不得給這位母親非常善良勤勞,辛苦壹輩子,妳說這個心操到啥時候?
還有兒子沒結婚,她常常說想自己租房,那怕去做清潔工,至少有份收入,還是自己家的女兒,有好吃的想到自己老公,心寒啊,
現在知道為什麽很多人到啦壹定的年齡和時間段想到找個老伴來心疼自己,年少時妳怕他們凍著餓著,等到妳那麽壹天,妳就會明白妳給的愛,給的心,孩子們只要可以說聲爸爸,媽媽妳不容易,辛苦啦,把我養大,我要留點好吃的父母吃,就謝天謝地啦,古話說,兒子養大老婆親,女兒帶大,老公親壹點不假,每個人都要走這條路,如果妳不信,不服,總有壹天妳會明白的
住壹起,確實不如分開來好壹些,但也不要離得太遠。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就希望自己能有個獨立自由的空間,休息時可以睡個懶覺,打把 遊戲 ,或者什麽也不做。
而老人的思想觀念,總是跟年輕人有出入的地方。
沒出嫁的時候,跟爸媽壹起住,總是免不了被嘮叨,要求這樣,要求那樣,做什麽都會有個幹涉。
出嫁了,又想念家裏被嘮叨的感覺,時不時回去壹趟,買點菜,做頓飯,跟爸媽壹起吃,感覺真好。
我媽也不怎麽嘮叨我了,經常盼著我回去看看。
大概這就是距離產生美。
其實,住壹起,並不壹定是煎熬。
我現在生了寶寶,就是跟婆婆壹起住,有時候幫我帶帶孩子,做做飯。
雖然有時候 育兒 觀念不壹樣,但我會去溝通,給她說做錯了的害處,並舉例說明。
因為老人都是愛孩子的,他們也會為孩子著想。
壹個人帶孩子真的特別辛苦,如果沒有壹個人幫妳換換手,真的是會崩潰的。
只要兒女有孝心,住不住壹起都不會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