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有四失》7分
學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③,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註釋:①選自《禮記·學記》。②失:過失,缺點。③失則多:意思是,失之於學得過多((而不去實踐))。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25、解釋句中字體加粗的詞。2分
(1)、或 失則多 (2)、長 善而救其失者也
26、下列句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教者必知之 B、雖與之俱學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學而時習之
2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28、假如妳是壹名教者,針對學者存在的缺點,會運用什麽方法來教育他們?1分
參考答案:zx98
譯文:學習的人往往有四個方面的缺點,教育者必須知道(它)。人們學習,有的缺點是學得太多(而不去實踐),有的缺點是學得太少,有的缺點是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有的缺點是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這四種人,心裏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後才能補救其不足。做教師的,就是要發揚(他們)的長處,補救他們的缺點的啊。
25、(1)、有的人 (2)、發揚
26、C 27、(教育者)知道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後才能補救其不足。
28、圍繞“因材施教”談即可。
2.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1)“或”為代詞,做主語,前面停頓,排除AC;“吠非其主”為動賓結構,前面停頓,排除D;故選:B,譯文:等到玄宗即位,從宮中得到李嶠的奏表,有人請求殺了他,張說說:李嶠確實 是分不清逆順,但他是為當時的主子謀劃,就像狗對著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壹樣,不應該追究他的罪過.(2)D“文中指李嶠到地方視察工作”錯,應為“就職辦公”.(3)A“名氣卻比他們大”錯誤,“與等夷”即“和他們名氣等同”,並非指名氣比他們大.(4)①“尚”,崇尚;“煩雜”,繁瑣混亂;“苛碎”,瑣碎.譯文:禁令規範崇尚粗疏,法令條例應該簡單.簡單,法令就容易執行而不繁瑣混亂;粗疏, 就能包羅廣泛而不瑣碎.( 1 分,大意 2 分)②“以”,認為;“嫁非”1,錯誤轉嫁.譯文為:中宗認為李嶠身為宰相,卻能自已陳述政治過失,不將錯誤轉嫁給別人,下達手諭不允許(他罷官).答案:(1)B(2)D(3)A(4)①禁令規範崇尚粗疏,法令條例應該簡單.簡單,法令就容易執行而不繁瑣混亂;粗疏,就能包羅廣泛而不瑣碎.②中宗認為李嶠身為宰相,卻能自已陳述政治過失,不將錯誤轉嫁給別人,下達手諭不允許(他罷官)參考譯文: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幼年時父親就死了,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還是孩子時,夢見有個神仙送他壹對筆,從此文章就寫得好.二十歲時科試考中進士,開始擔任安定縣尉.又應制策考試得甲科,於是遷居長安.當時京城官場中以文章知名的還有駱賓王、劉光業,以李嶠年紀最輕,名氣卻與他們相同(夷:平).李嶠逐漸升官至給事中.恰逢來俊臣誣陷狄仁傑、李嗣真等人下了獄,將要被誅殺了.武後令李嶠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禦史劉憲復核.張德裕心中明白他們是冤枉的,卻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李嶠說:“明知他被枉判而不為之申明,是孔子所說‘見義而不為.’”於是和他們兩人壹同列舉了他們被冤枉的事實.為此而違背了武後的旨意,被貶出為潤州司馬.剛開始設置右禦史臺,巡察州縣官吏的善惡,考查風俗的得失.李嶠上疏說:“禁令規範崇尚粗疏,法令條例應該簡單.簡單,法令就容易執行而不繁瑣混亂;粗疏,就能包羅廣泛而不瑣碎(苛:繁雜,煩瑣).”又說:“懇請大概十個州設壹位禦史,以壹年為期,讓他們親自到屬縣,進入到街巷之中,督察奸邪和偽謬,采集民風和習俗,然後可以根據他們的工作實效,考核他們的成績.” 武後覺得他說得對,下詔分剖天下為二十道,選擇能當此任的人,但被眾人的議論所阻止(沮:阻止、遏止)而作罷.長安末年,武後準備在白司馬阪建大佛像.李嶠上疏勸諫:“造像雖說是由僧尼出錢,但若無州縣的承辦也不能完成,所以說名義上不要百姓納稅,但實際上卻是要納稅.臣計算天下在編戶口,貧弱者多.有賣房子押田地來交納勞役的.造像的錢現積儲到十七萬緡,若將此錢救濟窮人,壹家給壹千,就可解決十七萬戶百姓的饑寒之苦,功德不可計了.”武後不采納.李嶠在吏部時,壹心想通過廣泛施與私惠得到好名聲,希望能恢復宰相的地位,於是奏請設置員外官幾千人.後來官僚多而濫,府庫支出增多虛耗.於是上書(抗:呈上)引咎辭職,並陳述了十余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中宗認為李嶠身為宰相,卻能自己陳述政治過失,不將錯誤轉嫁給別人,下達手諭不允許他罷官.李嶠仍然恢復了職位.起初,中宗去世,李嶠秘密上表請求處置輔佐帝王的諸位皇子,不準他們在京城居住.等到玄宗即位,從宮中得到李嶠的奏表,有人請求殺了他,張說說:“李嶠確實是分不清逆順,但他是為當時的主子謀劃,就像狗對著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壹樣,不應該追究他的罪過.”天子聽從了他的意見,赦免了李嶠,將他貶為滁州別駕,並且聽任他隨兒子虔州刺史李暢赴任.後來改任廬州別駕,死時年紀七十歲.李嶠才思敏捷,他寫的文章常被人傳誦(諷:背誦).他在做官以前,與王勃、楊盈川交往,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年時,當時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壇宿老,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取法於他.。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13.D 14.A 15.B 16.(1)當時正值天下動亂,於是抽身隱退在陽城種田,有在此安身終老的誌向。
(2)周文帝準備任命他擔任官職,柳虬以母親年老而推辭,並請求回家侍奉母親醫藥,周文帝應允了他。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
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於時舊京荒廢/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陽城/裴諏在潁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為行臺郎中/諏為北府屬/並掌文翰”,解答此句,應先結合文本理解其大意,“當時這個舊京城之地已經荒廢,有名望的人才已經很少了,只有柳虬在陽城,裴詉在穎川。獨孤信等人於是將他們都征召前來,任用柳虬為行臺郎中,裴讖為都督府屬,壹起典管信劄文書”;可以抓專有名詞“虬”“陽城”“裴諏”“潁川”“信”“行臺郎中”“北府屬”;其中“荒廢”是詞組,不能斷開,排除AB兩項;“虬為行臺郎中”“諏為北府屬”,這是對二人的任命;後面“並掌文翰”,是說二人***同長官書信等文字材料,排除C。
原文標點為“於時舊京荒廢,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陽城,裴諏在潁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為行臺郎中,諏為北府屬,並掌文翰。”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註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壹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
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
同時還要註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特別註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4.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A項,《大學》應為《禮記》。
《大學》為四書之壹。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
能力層級為識記 >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
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註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壹致。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B項,“他在獨孤信手下得到重用,被其封為美陽縣男”錯,他不是被獨孤信封為美陽縣男的。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
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
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壹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
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B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因使見周文,被留為丞相府記室。
追論歸朝功,封美陽縣男”,意思是“因為任使者入朝見周文帝,被留下任丞相府記室參軍。追加評論他歸附朝廷的功勞,被封為美陽縣男”。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壹句中,屬,正值;終,安身終老;誌,誌向;“焉”,兼詞,於此。
第二句中,官,名詞作動詞,任命擔任官職;辭,以……為托詞推辭;焉,代詞,他。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壹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
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壹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壹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柳虬,字仲盤,是河東郡解縣人。
柳虬十三歲時,便專心壹誌愛好學習。當時貴家子弟從師學習的人,都是車馬衣服華麗整齊,只有柳虬不註重儀容服飾。
他遍讀《五經》,粗通要旨,另外也涉獵諸子著述和史書,平素喜歡寫作。北魏孝昌年間,揚州刺史馮俊舉薦柳虬任他的刺史府主簿。
樊義任揚州刺史時,就任用柳虬為揚州中從事,加位鎮遠將軍,這不是柳虬的愛好,壹並放棄官職回到京師洛陽。當時正值天下動亂,於是抽身隱退在陽城種田,有在此安身終老的誌向。
西魏大統三年,馮翊王元季海、領軍獨孤信鎮守洛陽。當時這個舊京城之地已經荒廢,有名望的人才已經很少了,只有柳虬在陽城,裴詉在穎川。
獨孤信等人於是將他們都征召前來,任用柳虬為行臺郎中,裴讖為都督府屬,壹起典管信劄文書。當時的人為他們編了兩句話:“北府裴諏,南府柳虬。”
當時軍隊事務繁忙,柳虬振奮精神勤於職守,有時甚至整夜不睡覺。元季海常常說:“柳郎中辦理的文書案件,我不再重新審查。”
大統。
4. 學者有四失的文言文中就只什麽意思《學者有四失》這篇文言文裏面沒有“就只”這倆字。
學者有四失
原文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學記》)
註釋
①失:過失。
②或:要麽;或者;有的。
③失則多:失在貪多。失:錯在。
④易:簡單。
⑤止: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補救。
⑧長:用作動詞,發揚(他們的長處)。
⑨善:長處。
⑩而:連詞,表而且。
?者:……的人。
譯文
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不足之處),傳授知識的老師必須了解。人們的學習,有的人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壹些就滿足了),有的人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過失產生的原因,心理狀態是不同的。知道了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以後才能補救他們的過失。傳授知識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發揚他們的長處,並且補救他們的過失。
啟示
了解學生的不同心態,然後對癥下藥。教育方法不是壹種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有壹定的針對性。沒有金剛鉆,就攬不了瓷器活。失去了針對性,方法就成了無的之矢。就人而言,針對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狀態。就像醫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後才知道用什麽手段進行治療。學生的學習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狀態。所以,真正好的老師,首先是個好的心理學家,而不是只是懂得壹些條條框框的空談家。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並及時彌補,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貪多嚼不爛不求甚解,不有畏難情緒裹足不前,應有計劃,講方法,持之以恒,以求學習高效性。
5.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1)B 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貶交趾縣令.坐:因為.(2)D“乃矍然曰”中“矍然”修飾“曰”不可斷開,排除C;“輒報壹再報”表述報的過程,中間要停頓,前面也要停頓,排除AB.譯文為:都督很生氣,起身換衣服去休息,派下屬等候了的文章寫好(壹句)就向自己報告.報告幾次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驚奇,於是驚訝地說:“真是壹位天才啊!”(3)C 強加因果,前後沒有因果關系.“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壹字,時人謂勃為腹稿.”與《滕王閣序》無關.(4)①“陵藉”, *** 怠慢;“倚才陵藉”省略句,“為”被動句,文意.譯文為:他倚仗自己的才華, *** 怠慢他人,被他們***同嫉恨.②“秘術”,秘傳的醫術;“遊”,學習;“要”,精要;文意.譯文為:勃曾經說過作為兒子不可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元有秘傳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完全掌握其中的精要.答案:(1)B(2)D(3)C(4)①他倚仗自己的才華, *** 怠慢他人,被他們***同嫉恨.②勃曾經說過作為兒子不可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元有秘傳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完全掌握其中的精要.參考譯文: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時就擅長寫文章,九歲時得到顏師古作註的《漢書》,讀後便寫了《指瑕》壹文來指摘其中的錯誤.麟德初年,劉祥道巡察關內,王勃上書自薦,劉祥道(極為欣賞)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對策中成績優異.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屢次向朝廷進獻頌文.沛王聽說了他的名聲,便征召他擔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評定編次《平臺秘》壹書.書完成後,沛王非常愛惜器重他.當時,諸王都喜愛鬥雞,王勃便開玩笑,寫了壹篇《檄英王雞》的文章.高宗看到後大怒:“這是想要挑撥諸王們的關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廢黜後,客居劍南壹帶,曾經登上葛憒山遠眺,感慨嘆息不已,懷想諸葛亮的功業,賦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後來聽說虢州多藥草,就請求補任虢州參軍.因恃才傲物,被同僚們嫉恨.官奴曹達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殺掉了曹達.事情後來被發覺,按律當誅,恰逢遇赦僅免除了官職.勃父福畤,擔任雍州司功參軍,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貶交趾縣令.王勃前往探視,渡海溺水,驚悸過度,回來後不久死去,終年二十九歲.當初(省親時),王勃取道經過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提前就讓其女婿寫好了序文準備在宴席上向賓客們誇耀,於是拿出紙筆壹壹邀請在座的客人們寫序,沒人敢當,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應允而沒有推辭.都督很生氣,起身換衣服去休息,派下屬等候了的文章寫好(壹句)就向自己報告.報告幾次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驚奇,於是驚訝地說:“真是壹位天才啊!”便請他完整地寫成,最後非常高興地結束宴席.王勃寫文章,並非開始時就進行精心構思深思熟慮,先磨上數升墨,然後酣暢地飲酒,拉過被子蓋上臉就睡,睡醒了,拿過筆壹揮而就,壹個字也不需要改動,當時的人們都認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歡著書.當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壹位教授,其門人眾多.曾經從漢歷魏到晉作書壹百二十篇,來續寫古《尚書》,後來丟失了序文,僅留下名錄而沒有書(內容)的有十篇,王勃補寫了缺失亡逸的,最後定稿二十五篇.常說(會醫術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安有秘術,王勃跟他學與他交往,完全學到他的精髓.曾經讀《易經》,晚上做夢仿佛有人告訴說:“《易經》中有太極,妳認真思考壹下吧.”醒後就寫下了《易發揮》數篇,寫到《晉卦》時,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借文章齊名,天下人稱他們為“王、楊、盧、駱”四傑.崔融與張說評論王勃等人時說:“王勃的文章氣勢宏大奔入,不是壹般人所能趕得上的,楊炯、盧照鄰還尚可以企及.”。
6.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張儀者,魏人也小題1:A小題2:D小題3:C小題4:D小題5:(1)這樣,我們把割讓給秦國的土地,從齊國奪回來補償,大王的國家還可以生存下去。
(是、於、尚各1分,句子通順1分。)(2)自古以來,雖富貴而名聲卻泯滅不傳的人, 多得無法記述 ,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才能被人稱道。
(3)在前面開了四扇窗,用矮墻把庭院四周圍上,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內才明亮起來。(垣墻、始、洞然各1分,句子通順1分。)
用戶 2017-09-20 舉報 掃描下載二維碼 ?2020 ?聯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 協議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2";。
7. 學者有四失文言文哪四種缺點學者有四失
原文
學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②失則多③,或失則寡,或失則易④,或失則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後能救⑦其失也。教也者,長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也。(戴聖《禮記·學記》)
譯文
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不足之處),傳授知識的老師必須了解。人們的學習,有的人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壹些就滿足了),有的人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過失產生的原因,心理狀態是不同的。知道了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以後才能補救他們的過失。傳授知識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發揚他們的長處,並且補救他們的過失。
註釋
①失:過失。
②或:要麽;或者;有的。
③失則多:失在貪多。失:錯在。
④易:簡單。
⑤止: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補救。
⑧長:用作動詞,發揚(他們的長處)。
⑨善:長處。
⑩而:連詞,表而且。
?者:……的人。
啟示
學者四失:失則多,失則寡,失則易,或失則止。即:貪多;自足;輕視;淺嘗輒止。
了解學生的不同心態,然後對癥下藥。教育方法不是壹種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有壹定的針對性。沒有金剛鉆,就攬不了瓷器活。失去了針對性,方法就成了無的之矢。就人而言,針對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狀態。就像醫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後才知道用什麽手段進行治療。學生的學習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狀態。所以,真正好的老師,首先是個好的心理學家,而不是只是懂得壹些條條框框的空談家。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並及時彌補,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貪多嚼不爛不求甚解,不有畏難情緒裹足不前,應有計劃,講方法,持之以恒,以求學習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