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惡名無體而是無者,善名有體而是有有
天尊曰。善惡二名。而無二體。壹相平等。無所善惡。無所善惡。究竟清凈。壹切諸法。悉得自在。無大無小。無長無短。究竟解脫。諸善男女。勤行布施。勤行持戒。勤行精進。勤行慈悲。勤行忍辱。勤行智慧。壹切諸法。名大道場。未來布施。未來持戒。未來精進。未來慈悲。未來忍辱。未來智慧。功德具足。不可思議。
老子的思想:本無善惡,沒有標準,各取所用,道法自然。
二、孔孟的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上者,惡勇而不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僥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孔孟的思想:善惡有標準
三、佛教的思想
佛教認為壹切由心所造,所以沒有絕對的善惡。人看到惡,感到痛苦,只是因為無明和業障。問題是,善也是同樣的道理嗎?如果如此,就沒有什麽是絕對的善或者好,沒有壹個以善為本的崇高的價值。
四、歸納法的思想
歸納法是經驗論,但經驗是無法窮盡的!
如:在動物園看到的天鵝是白的,所以天鵝是白的。
論證:即使之前的經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得到證明,也無法證明下壹個善惡是否也是這樣對應。
結論:歸納法的思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成立。
五、演繹法的思想
演繹法是邏輯推理,但推理是基於可信的大前提。
如:人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論證:國家法律保護善人,懲治惡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六、因果觀
七、吸子模式
結論:在壹定前提和角度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