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食制與“禮”文化
不知道大家現在有沒有這種奇怪的感覺。就是我們現在壹提西餐,就會給人壹種文明有禮的表現。當妳詢問人們為什麽會這麽覺得,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西餐是壹人壹份,吃起來更加幹凈衛生。這就是分食制與中國古代的“禮”之間的關系了,誠哉,分食制其實更加合乎禮。
分食制最早的出現,是出現在強調禮的周代。當時的分餐制的實行並不是為了所謂的衛生健康,而是為了強調壹種禮儀尊卑。在周禮之中,從周王到諸侯到卿大夫到士,每個人吃的東西都是不壹樣的。
周王吃九鼎,裏面包含著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次壹級的諸侯吃七鼎,裏面包括牛、羊、豕、魚、臘、腸胃、膚;再次壹級的大夫吃五鼎,裏面包括羊、豕、膚、魚、臘;再次壹級的士吃三鼎,裏面包括豚、魚、臘……
因此我們可見,大家吃的東西是不壹樣的。在這種嚴格的禮儀制度之下,因此便采用了分餐制的做法。因此我們可見,分餐制與等級制度是息息相關的。
在很多春秋戰國的電視劇裏面,妳會發現這個君主和大臣居然吃著同樣的東西,那麽這個劇情就是不合理的,君主吃的是要更好壹些的。
因此分餐制的出現,其實與所謂的衛生健康沒有什麽聯系,它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化的影響。
此後皇帝為了彰顯自身身份的尊貴,也往往是采用了分食制的方式。皇帝壹人高高在上,臣子在下,大家利用分食制的方式吃喝。在漢代和隋唐時代,在某種意義上其實還是存在著我們所說的貴族的,他們沿襲著這些繁雜的禮節,其中分食制就是很重要的壹部分,這也是他們頻繁使用分食制的原因。
分餐制真正意義上開始松動,我認為是從宋代開始的。
二、 宋代市民文化的興起與合食制
我們現在設想壹個這樣的情景,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可能壹個碗的價格是10文,妳們家裏有五口人,如果分餐的話,那就是說要買5個碗;但是如果是合餐的話,可能1-2個碗就夠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在精打細算,經濟能力並沒有那麽突出的普通人民的家中應該還是比較流行餐制的,這是壹種出自經濟的考量。
宋代,非常顯著的壹個特征就是市民文化的興起以及庶族文化的興起。大家小時候都聽過這麽壹首詩吧,就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這是壹首宋代勸學詩,說明在宋代,人們已經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參與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與魏晉南北朝乃至唐代的貴族政治所不壹樣的,普通人已經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晉升自己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底層人士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了朝堂上的重臣,他們也將民間的很多習慣帶進了朝堂之中,這合餐制正是壹種。我們可以想象,有的時候皇帝賜宴,依然還是分食制的方式,但是他們自己在家吃飯的時候,壹般還是會選擇合食制的方式。
因此我認為這種市民文化的興起與合食制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市民文化的興起也帶來了很多新器物,例如說唐代出現了椅子、板凳更加普及,為人民所喜愛,為合食制也提供了壹定助力。說白了就是來自民間的風俗逐漸傳到了上層。
三、 胡風胡俗的影響
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兩個重要的胡人王朝,壹個是元代,壹個是清代。胡地飲食與中原不同,例如說蒙古人愛吃的烤全羊,滿人愛吃的火鍋,我們都可以發現實際上也是壹種合食制而並非是分食制。
在這種胡風胡俗的影響之下,民間乃至上層也都采用了合食制的方式。
但是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其實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合食制和分食制都是並行不悖的。在重視禮節的朝堂之上,人們還是選擇了分食制的方式,我們很難說看見皇帝與臣子之間其樂融融地壹起吃飯,這種“公”的方式;而如果在朝堂之下,可能大臣回到家中就會采用合食制的方式,這種“私”的方式。
如果舉個例子的話,我們就說說小說《紅樓夢》吧。在小說之中,賈府裏面同時存在著分食制和合食制兩種情況。
因此其實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隨著“禮”逐漸被破壞與不重視,人們的飲食習慣也逐漸從分食制轉移到了合食制,但是同時二者又是並行不悖,同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