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微課作業:Day25《魚就是魚》

微課作業:Day25《魚就是魚》

主題:[比較策略]故事的不同視角

問題:《魚就是魚》是童話故事,其情節都是通過想象產生的,而想象都有壹定的來源,說說這篇童話故事中想象的來源或依據有哪些?

《魚就是魚》由兩個故事組成:故事壹圍繞小蝌蚪和小鯉魚不同的發育規律,講述認知差異的故事。故事二圍繞小鯉魚聽小蝌蚪描述外界的事物,並想象那些事物的樣子,講述認知局限的故事。

這雖然是壹篇童話故事,但它故事情節的設計與想象都是有所依據,並非憑空想象而來。

依據1:不同物種存在固有自然發展規律

每種生物都存在固有的發育規律。當不同生物存在交集後,彼此不同的發育規律,必然存在認知上的差異點。小鯉魚無法理解小蝌蚪不是“魚” 的情節設計,正是由於作者抓住了,不同生物發育規律不同的這壹現象,想象設計出不同物種之間關於認知差異的故事情節。這既符合物種的自然發展規律,又可以制造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進而引發讀者對於主題進行更深層面的思考。

依據2:環境、知識、經歷,都是決定認知基礎的因素

正如微課中講到的具身主義,受所在環境、日常經驗和知識閱歷的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與認知,往往只能基於已有認知加以想象。就像故事中的小鯉魚,在聽到小蝌蚪描述飛鳥、奶牛、人類時,也只能基於魚的主體形態,再幻化出各種想象的身體構造。就像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眼界決定著視野,視野決定著最終的認知範疇。想要獲得更多的認知,我們就需要跳出現有框架,不斷升級我們的認知基礎,才能讓自己看的更多,看的更遠。

依據3:開拓視野、升級認知,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

跳出框架,是否就意味著自己可以打開認知的格局,開拓認知的視野呢。事實並非如此,故事的最後,小鯉魚也嘗試躍出池塘,希望看到不壹樣的世界,但是它卻用錯了方法。用力壹躍是可以離開池塘這個環境,但同時也意味著自己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水。用錯了改變的方法,帶給自己的或許是更大的傷害。我們從來都不反對改變,但如何正確的讓自己有所改變,則是我們除了有敢於改變的勇氣外,更應該考慮的內容。

兩段故事雖然都是圍繞“認知”展開,卻又存在不同點。就像課程裏提到的關於“魚就是魚”的解讀,在不同的故事環境中,“魚就是魚”這句話也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第壹段故事“魚就是魚”是在強調,要符合不同物種的發育規律。青蛙有青蛙的發育規律,魚也有魚的發育規律,彼此間無法改變與適配;第二段故事“魚就是魚”,是通過鯉魚的壹次短暫經歷,讓自己認識到只有遵循正確的自然規律,才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生活;也只有使用正確的方式,才能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