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同文化是壹種封閉的文化。
住在胡同裏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壹個胡同裏壹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裏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墻。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裏小下。壹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裏的房子。但是他們舍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2、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
北京人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麽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壹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麽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壹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麽高。
3、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
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民國”以來,常有學生運動。北京人管學生運動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老舍《茶館》裏的王利發說“我當了壹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擴展資料: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所寫的序言。汪曾祺並未從攝影藝術的角度落筆。汪曾祺既不說明光與影的交匯和諧,也不論及構思、線條、色彩的運用。
胡同文化,並不是僅局限於住在胡同內四合院裏的人。北京這些年發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許多人搬進高樓大廈,住上寬敞的公寓,甚至擁有私家別墅,但是胡同文化的傳承仍表現在他們的身上。
胡同是沒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將沒落,不過文化的沒落不等於物質的消失。胡同文化會轉移、分解、傳承到新的載體上。在邁向現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創造新的文化,也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殺棋,聚酒,會鳥,胡同的事算不得驚天動地;窩頭,蘿蔔,熬白菜,胡同人這般的易於滿足。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經過作家的妙手點化更能突顯出北京的文化的精義。
百度百科-胡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