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實現離不開文化復興,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即是壹部波瀾壯闊的文化傳承史, 中華文明是聯系民族的紐帶,是祖國強盛的基石,薪火不息,根基永存。
01 上下九那個身影有點孤單
作為廣州兩大傳統知名步行街之壹的上下九,因為工作單位在附近,有時中午吃完飯會去步行街溜達壹圈。時不時就會看到街上那個特別身影, 那個五彩大公雞裝扮,戴著草帽,拿著嗩吶的大叔黃誌敏。
他身兼販賣與宣傳雞公欖於壹身的重任,背著十幾斤重的裝備,站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壹角,時不時的拿起嗩吶吹壹陣,不時會吸引遊人駐足圍觀合影幫襯。壹包雞公欖壹毛錢的利潤,據了解他已經風雨兼程堅持了十幾年,也成為了上下九的壹道名片。大叔那身上世紀的打扮,古舊的造型,與步行街上衣著時尚的行人、鱗次櫛比的現代商鋪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沒來由的,我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壹份堅守中的孤獨,那是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高樓大廈生活的沖突。
02 曾經的風光,今昔何在
雞公欖 ,是廣州西關的傳統小吃,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盛有大半個世紀,是壹代廣州人的集體記憶。賣欖人身著壹只色彩繽紛的紙紮大公雞模型,吹著嗩吶叫賣,穿街過巷賣橄欖。
雞公欖又叫“飛機欖”,這卻是有緣故的的,由於那時的西關小姐高貴矜持,大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會隨意見人。但她們又想吃雞公欖,於是賣欖人練就了壹個絕活,能從街上把欖準確無誤地拋進騎樓二三層的窗戶裏,所以雞公欖才又稱作“飛機欖”。
隨著時代輪轉,西關小姐早已退出歷史舞臺,而雞公欖也如許多中國傳統特色皮影戲、編匠、廟會那般,掙紮中逐漸被時代淡忘,再不復往昔的風光。
如果某天扛不住了,就會被驅趕到偏遠的歷史角落、 存身在記載中、方誌上、傳聞裏,靜靜等待後人回憶。
也許是帶著幾分體驗世態的讀書人情懷,又或許是對傳統文化逐漸離去的耿耿於懷,讓我不由自主的萌生了壹份感傷。
03 縱有百態千紅,我獨愛傳統文化
雖然傳統文化不是萬般皆好,但我依舊固執的認為, 中華文化獨秀於世界之林。
想為它的美麗璀璨而歌唱,更為它的光芒暗淡而神傷。
翻閱青史,萬般故事,又能與誰說。
妳看那黃口小兒似懂非懂,牙牙清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那儒家書生手執書卷,風雨聲中高呼“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妳看那梅雨時節,文人墨客閑敲棋子落燈花,那春江月夜,才子佳人欄桿獨倚寄相思。
還有那蘇州小橋流水幾多旖旎,那長安朱城玉道幾許威儀。
興盛時有人國墨山河,詩頌天下;
閑逸處有人青梅煮酒,渭水煎茶;
危難間有人怒發沖冠、橫刀立馬。
這壹幕幕歷史,這壹副副畫卷,怎不讓人悠然神往。
04 傳統文化終會隨著民族振興而涅槃重生
雖然歷史發展大勢讓壹些傳統文化離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遠,讓人可惜又心疼,其中的原因之復雜,以我有限的見解也很難說個方方面面完完全全。
於我而言,但求把心中的癡迷堅守下去,力所能及,無求甚多。
喜人的是,近年來國家越來越註重傳統文化宣傳,《中國詩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壹大批既精彩有趣又弘揚中華文明印記的節目走向千家萬戶。
領袖有言:“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沈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千萬國人還在努力傳承,有識之士正在上下奔走,我堅信,民族文化只是暫時的沈寂,絕不會落寞更不會消失。因為,那是中華五千年歷史鑄就的精神柱梁,是炎黃子孫的血脈紐帶。
文有唐詩、宋詞、元曲;技有刺繡、國畫、書法;景有長城萬裏、故宮瑰奇;情有精忠報國、鐵血丹心。
這壹樁樁壹件件,哪個中國人不耳熟能詳,引以為豪。
我看到,無數中華兒女依舊徜徉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發自內心的崇拜老祖宗們創造的奇跡、如饑似渴的汲取前人們留下的結晶、殫精竭慮的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
我看到,上至國家,下至民間,無數人在努力著,為傳承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而努力著。
我看到,即使是身處萬裏之遙的海外同胞,在祖國陷入困境與危機時,依然會挺身而出,***赴國難,因為他們有壹顆中國心。
所以,也毋需杞人憂天,隨著祖國發展大步前行,傳統文化必將會去蕪存菁,涅槃重生。
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必將隨著偉大復興而愈加輝煌!
中國夢,我們的夢,神州大地,炎黃千秋!
言必走心,大話莫說,我是壹名熱愛寫作的體制內九零後。 聊聊生活,說說社會,只願分享美好,總是人間有情。